史 峰
“轉基因”是當下非常流行的一個詞,尤其是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常見于網絡與報端,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稗D基因”又稱“轉基因技術”,是將一個或幾個特定的外源基因轉入目標生物的基因組中,在目標生物體中發(fā)揮作用,使生物體產生某種我們想要的新性狀,也可以通過干預或抑制基因組中原有某個基因的表達,去除生物體某個我們不需要的性狀。
一、從“轉基因”的誕生到種子壟斷
從轉基因技術問世到轉基因植物商品化生產,不過40年時間。上世紀50年代沃森和克里克發(fā)現(xiàn)了DNA雙螺旋結構,破解了基因的秘密。1970年,DNA重組開啟轉基因技術的大門;1973年,轉基因大腸桿菌誕生;1982年,轉基因老鼠出世;1983年,轉基因煙草問世;1994年,美國卡爾基因公司將轉基因晚熟西紅柿投放市場銷售,標志著轉基因技術商品化時代的來臨。
美國孟山都公司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轉基因種子的生產商,這家跨國的農業(yè)生物技術巨頭公司現(xiàn)已占據(jù)了全球90%的轉基因種子市場,2008年被美國《商業(yè)周刊》評選為十大最具影響力企業(yè)之一?!敖o我一粒種子,我能控制整個地球”,這只是孟山都公司的一句豪言,但現(xiàn)實不幸被其言中。2008年,法國獨立導演瑪麗·莫妮克·羅賓拍攝的《孟山都眼中的世界》,記述了以下事實,證實了一切都不是空穴來風。
1996年,孟山都公司開始在阿根廷推銷轉基因大豆。由于阿根廷政府長期忽視種子科技研發(fā),長期依賴孟山都公司提供轉基因大豆種子,原先種植傳統(tǒng)谷物、小扁豆、豌豆和綠豆的區(qū)域,現(xiàn)今種植的幾乎全部是轉基因大豆。到2002年,阿根廷大豆種植面積的99%是孟山都公司的“農達”牌轉基因大豆。不僅如此,情況實際變得更糟:孟山都的大豆對除草劑有極高的耐受性,而本國的大豆在使用除草劑時會被當成雜草殺死,該國的農技人員對此卻束手無策,而這種除草劑也是孟山都公司生產的。因為其極佳的除草效果,又成為該國農民不二的選擇,因此,每年阿根廷還不得不再進口孟山都公司的“農達”牌除草劑。
中國會步阿根廷的后塵嗎?有跡象顯示:東北是我國大豆的主產區(qū),自從我國開放國內大豆市場以來,美國的轉基因大豆已壟斷了東北的大豆市場。當?shù)卮蠖蛊贩N由于無法與轉基因大豆品種競爭,已經全部被淘汰。不僅如此,我國現(xiàn)已從原先的大豆出口國一躍成為大豆凈進口國,并成為美國大豆的最大進口國。2009年我國進口大豆4,100萬噸,其中從美國進口已占進口總量的40%以上,并且全都是轉基因大豆。2010年我國進口的大豆數(shù)量將達到甚至超過5,000萬噸,按照去年的比例今年我國從美國進口的大豆數(shù)量將達到2,000萬噸以上。另據(jù)統(tǒng)計,廣西目前玉米面積1026萬畝,主要栽培的也是孟山都公司的轉基因品種“迪卡007”。
二、糧食主權危機凸顯種子安全
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在上世紀70年代曾經說過:“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國家;而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人類”。1974年,基辛格在200頁的《國家安全研究備忘錄:全球人口增長對于美國安全和海外利益的牽連》研究報告中指出:發(fā)展中國家人口膨脹,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會很快因之增強,對美國是一個威脅。所以,可以通過控制糧食出口,逼迫他們實施控制生育的政策。事實上,糧食“利劍”在美國手里所發(fā)揮的威力遠不止此。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期間,美國對其實行糧食禁運。20世紀80年代末,前蘇聯(lián)按西方所指的方向進行改革,美國立刻改變態(tài)度:糧食需要多少有多少。前蘇聯(lián)在得到糧食的同時卻付出(下轉第38頁)(上接第35頁)整個聯(lián)邦解體的代價。如今,為了在朝核問題上逼迫朝鮮政府就范,美國使用的手段依然是糧食禁運。
我國學者研究認為:資本滲透進農業(yè),攫取了美國政府的大量補貼,在全球推銷低價糧食。美國政府從1998年開始到2008年的10年當中,僅對玉米的補貼就高達290億美元。各國在低價糧食的傾銷之下,逐漸喪失糧食自主權。美國糧食巨頭公司和美國國家政權結合而成的“糧食帝國”得以掌控全世界的糧食主權,從而掌控了整個人類社會的生存權。孟山都公司這樣的巨頭公司,它與美國政府以及中央情報局都保持著密切聯(lián)系。孟山都的代理律師、首席科學家等多人都曾在政府中擔任重要職務;美國政府環(huán)保署的官員和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的官員在卸任后也有到孟山都擔任董事的。這一切都證明:象孟山都這樣的跨國生物技術公司,會隨時利用它在美國政府中的關系,對種子使用國施加政治影響,逼其就范。
一個國家如果糧食不能自給,付出的代價將是慘重的,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會任人擺布。如果一個國家的糧食種子(小麥、玉米、水稻)也被這些“巨頭”們控制,一旦國際風云變幻,后果將不堪設想。首先,第一輪攻擊將是“糧食禁運”。海地就是這樣花光所有外匯,完全靠美國的糧食救濟過活的國家。接下來,第二輪攻擊將是“種子禁運”。買種子可以,但必須支付巨額的專利費,另外還要附加其它政治條件,更何況種子也是天價。我們是愛好和平的國家,期望睦鄰友好、共同發(fā)展,不希望看到任何一個國家利用“糧食武器”去制裁、去控制另一個國家;也不希望看到幾家跨國公司利用“種子武器”威脅一個國家的糧食安全。
三、農業(yè)種子企業(yè)需打破壟斷參與競爭
轉基因技術在育種領域存在明顯的優(yōu)勢。目的性更強,目標更加明確,避免了雜交育種上的很多盲目性;其次,育種周期大大縮短,可以節(jié)約大量人力、財力。那么為什么轉基因技術在育種領域會發(fā)展緩慢呢?長期以來我國學術界對轉基因技術的安全性一直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唇槍舌劍始終沒有停止。從目前媒體報道和綜合網絡上的消息,似乎懷疑轉基因技術安全性的聲浪更高,這種輿論導向妨礙了我們的判斷。以致于近10年來我國在轉基因技術研究領域始終裹足不前,耽擱了寶貴的時間,錯失發(fā)展良機,至今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轉基因糧食作物品種商品化。但世界的轉基因研究的腳步卻并沒有因為轉基因技術的安全問題存在爭議而停滯,結果正相反。在此期間,孟山都、先正達、杜邦等生物技術公司,在轉基因種子研發(fā)領域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我們已被甩在了后面。隨著我國人口的增加和對物質生活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多和更好的食品投放市場,這不僅對農業(yè)生產是巨大的考驗,而且對種子企業(yè)也是一個新挑戰(zhàn)。面對挑戰(zhàn)種子企業(yè)必須采取新的舉措,打破壟斷,參與競爭,開創(chuàng)新的未來與發(fā)展。
一是落實中央文件精神,積極參與轉基因新品種的研發(fā)。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yè)化,要求“抓緊開發(fā)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種,在科學評估、依法管理基礎上,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yè)化”。這是我國決策層首次對一直存有利弊爭論的轉基因作物新品種產業(yè)化問題有了明確態(tài)度,表明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yè)化是國家戰(zhàn)略。國家啟動了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計劃,撥付巨額啟動經費予以支持,政府在戰(zhàn)略層面的良苦用心可見一斑。因此,打破轉基因領域的國際壟斷,確保我國的種子安全,捍衛(wèi)國家的糧食主權,既是科技工作者的責任,也是種子企業(yè)的責任。農業(yè)種子企業(yè)理應挑起轉基因種子研發(fā)、生產、供給的重任,為我國農業(yè)的現(xiàn)代化做出新貢獻。
二是建立企業(yè)與科研單位聯(lián)合攻關新機制,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的商品化。我國是種質資源極其豐富的國家,有許多可供轉基因使用的特定基因。當年孟山都公司就是利用一粒我國東北野生大豆中的基因,培育出“農達”轉基因大豆的。美國人能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能夠做到。事實上,我國轉基因產品的商品化步伐已開始邁出。2009年,華中農業(yè)大學張啟發(fā)團隊負責研制的轉基因水稻“華恢1號”和“Bt汕優(yōu)63”獲得安全許可。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研制的轉基因植酸酶玉米也通過國家審核批準。農業(yè)種子企業(yè)應當不失時機積極跟進,采取“校企聯(lián)姻”、“院企聯(lián)姻”的方式,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的商品化,依法管理、嚴格程序、科學評估,逐步推廣。
三是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積極參與轉基因農作物新品種的營銷。在生產銷售領域,農業(yè)種子企業(yè)只有參與競爭,才能打破壟斷,融入世界農業(yè)種子市場的有序競爭之中,才能在轉基因農作物品種的營銷方面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單位:陜西省優(yōu)質農產品開發(fā)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