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新妹 董薇 周玉蘭
[摘要]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nèi)分泌-代謝疾病,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中醫(yī)稱為消渴,而氣陰兩虛型糖尿病是臨床常見證型,我們在臨床工作中對糖尿病患者除一般護理外,還應根據(jù)不同的中醫(yī)證型辨證施護,給予不同的個性化護理,并促進中醫(yī)護理科學化、規(guī)范化,提高中醫(yī)護理質(zhì)量。
[關鍵詞] 糖尿病;氣陰兩虛型;中醫(yī);辯證施護
[中圖分類號] R25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5)01-158-03
[Abstract] Diabetes is a common endocrine-metabolic disease,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high blood sugar,chinese medicine called diabetes,while diabetes with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is a common clinical syndrome in clinical work in addition to diabetic patients in the clinical general care,should be based on a different type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care given personalized care and promote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scientific,standardized,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Key words] Diabetes;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Chinese medicine;Dialectical nursing
糖尿?。╠iabetes mellitus)是一種常見的內(nèi)分泌-代謝疾病,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于機體引起胰島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兩者同時存在而引起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質(zhì)、脂肪代謝紊亂和繼發(fā)性水電解質(zhì)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典型病例可出現(xiàn)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xiàn)。糖尿病中醫(yī)稱為消渴,是由于陰虧燥熱,五臟虛弱所致。此病病程長,而中醫(yī)久病則虛,所以氣陰兩虛型是本病臨床上常見證型。
1 病因病機
本病多由飲食失節(jié)、情志不調(diào)、勞欲過度、稟賦虛弱等引起,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臨證指南》亦有云:“三消一證,雖有上中下之分,其實不越陰虧陽亢,津涸熱淫而已?!睔怅巸商摚庩柣ジビ?,病情遷延,陰傷及氣。多見:口渴欲飲,能食易饑,尿頻量多,神疲乏力,面色無華,或口干而不欲飲,或頭暈多夢,手足心熱,或納差腹脹,大便溏薄,或腰酸膝軟,肢體麻木,或自汗盜汗,舌質(zhì)紅或淡紅,苔白,脈沉細。
2 病情觀察
嚴格控制血糖、注意體重、尿量的變化,餐前半小時口服降糖藥,按時進餐。注射胰島素應根據(jù)醫(yī)囑準確應用胰島素,并告知患者胰島素起效時間,及時進餐,防止低血糖發(fā)生,長期注射胰島素的患者,注意注射部位,每1次都要更換,2次注射部位間隔>5cm,可按照左右對稱輪換的原則,偏瘦者可提起皮膚注射,注射部位有硬結(jié)或出血點時,要更換注射部位,需注意注射胰島素的不良反應如胰島素性水腫,如出現(xiàn)此不良反應可給患者低鹽飲食,減少水分攝取,必要時給予利尿劑治療[1]。密切觀察有無感染,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嗜睡,呼吸加快、加深、呼氣呈爛蘋果味、脫水、酮癥酸中毒表現(xiàn)[2]。
3 辨證施護
3.1 生活起居護理
氣陰兩虛患者應起居有常,寒暖有節(jié),注意四肢末端保暖,可以適當?shù)剡M行一些體育鍛煉,同時還要加強皮膚護理,經(jīng)常洗澡,勤換內(nèi)衣褲,保持皮膚和陰部的清潔,以減輕瘙癢和減少并發(fā)癥。皮膚干燥可以用一些潤膚品,如有一些皮膚的病癥應及早積極治療[3]。
3.2 中醫(yī)辨證用藥護理
氣陰兩虛型糖尿病用生脈散合六味地黃丸益氣養(yǎng)陰,兩方中以人參大補元氣,生津止渴,脈動滋陰柔潤,五味子收斂耗散之氣,而六味地黃丸則一身勁以固真陰,兩方合用達到一起生津養(yǎng)陰之效。如陰虛火旺之征明顯,見頭暈多夢,手足心熱者,也可以酌加之母、黃柏;自汗盜汗明顯者,可加斂汗之品,如麻黃根、糯稻根、浮小麥、煅牡蠣等;如神疲乏力,面色萎黃,納差腹脹,大便溏薄等以脾虛氣弱為主者,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或參苓白術散化裁治療。
3.3 心理護理
人是一個有機整體,而人的健康與心理情志的關系極為密切,而情志不調(diào)也是糖尿病的其中病因之一,而且糖尿病在當今還無法完全痊愈,當患者被診斷出糖尿病后,會出現(xiàn)悲觀、失望、憤怒、焦慮、恐懼、猜疑、厭世對抗治療的心理[4-5]。王群?等對臨床糖尿病患者研究顯示大部分患者有抑郁癥的傾向。因此,需要對患者進行一定的心理輔導,以助患者建立信心,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6-7](1)說理開導法:對患者說明道理建立信心;(2)轉(zhuǎn)移注意法:讓患者的注意轉(zhuǎn)移到其他方面,如運動,書畫等等;(3)情志相勝法:利用中醫(yī)情志相生相克達到心理的治療;(4)靜志安神法:使患者的心神保持安寧。(5)怡悅開懷法:多舉成功的例子鼓勵患者建立治療糖尿病的信心。
3.4 中醫(yī)按摩護理
摩腹方法可促進腹部血液循環(huán)和胃腸蠕動,加速消化與吸收治療。摩腹方法:以掌置于腹部,做環(huán)形而有節(jié)律的撫摩。在摩腹時,常按如下順序進行:胃脘部、上腹、臍、小腹、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每日2次,每次10min以上。穴位按摩,選取腹部、脅肋部;肺俞、胰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中脘、氣海、關元、曲池、三陰交、足三里、神闕、命門、心俞、膈俞、陽陵泉、中府、云門、膻中、期門、章門、血海、太溪、然谷、八髎等穴位,背部 按揉膈俞、胰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腎俞、三焦俞,每穴1min左右,并擦背部膀胱經(jīng)及橫擦胰俞、腎俞,以透熱為度;腹部:一指禪推上脘、中脘、 氣海、關元各1min,順逆交替摩腹10~30min;四肢部:按揉血海、足三里、三陰交,以透熱為度[8]。endprint
3.5 飲食護理
飲食和營養(yǎng)是糖尿病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童立紡、劉智平[9]在糖尿病飲食臨床的治療應用中得出實行糖尿病飲食標準化可以明顯地有利于患者血糖控制。飲食控制是消渴病最基本治療方法之一,目的是控制總熱量[10]。而氣陰兩虛型糖尿病多為肺脾腎之不足,而以脾腎兩虛為主,因此,在飲食中多以補脾益腎。不適宜吃精糧;動物內(nèi)臟、蟹黃、魚卵、雞皮、豬皮、豬腸;花生、瓜子、核桃、松子、甘蔗、水果、土豆、芋頭、甘薯、藕、淀粉、荸薺等。宜多選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山藥粥、生地黃粥、枸杞粥、桑椹汁等益氣滋腎養(yǎng)陰之品。枸杞子15g,梗米50g,加水500mL煮粥常食用,效果很好。南瓜100g切片加水適量,煮湯熟后隨飯飲用??诳噬跽?,用鮮蘆根或天花粉、麥冬、葛根等煎水代茶飲[11]。而因?qū)μ悄虿]有足夠的認識或過度緊張而進入了糖尿病食療的誤區(qū)如:限制飲水;過度節(jié)食;多吃堅果;不吃水果[12]。
3.6 運動護理
運動是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手段。讓病人長期堅持一定的體育活動可以維持血糖的穩(wěn)定。氣陰兩虛型患者因身體正氣較正常為弱,所以以低強度全身運動為宜, 每次運動時間不宜過長,以微微汗出、心情愉悅為佳,避免大汗淋漓而更加地傷陰耗氣。運動可以選取散步、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有條件者可測心率、血壓和血糖。
4 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
通過對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關糖尿病基本知識的教育,幫助糖尿病患者及家屬了解糖尿病的知識,鼓勵家屬對患者進行關心和幫助,對患者給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顧,建立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這樣可以有效地維持血糖的穩(wěn)定[13]。指導患者提高自我檢測和自我護理的能力,控制飲食[14]。指導患者掌握定期檢測血糖、尿糖,掌握口服降糖藥的應用方法和不良反應,注射胰島素的方法及低血糖反應的判斷和應對,生活規(guī)律,戒煙酒,注意個人衛(wèi)生,做好足部護理。指導患者定期復診,教導患者外出時隨身攜帶識別卡,以便發(fā)生緊急情況時處理。
5 體會
糖尿病是一終身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在臨床護理實踐中氣陰兩虛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對糖尿病的認識不全面,而不知如何進行治療及保健,因此,作為醫(yī)務人員在提高自身專業(yè)知識水平的同時給予患者相關的健康指導,使患者保持積極心態(tài),緩解疾病帶來的壓力,掌握正確的治療、飲食和運動方法,控制血糖,保持疾病的穩(wěn)定,改善生活質(zhì)量。并促進糖尿病的中醫(yī)整體護理科學化、規(guī)范化,提高中醫(yī)護理的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 吳冬霞,楊建東,周定華.糖尿病中西醫(yī)結(jié)合護理體會[J].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雜志,2011,25(9):100-101.
[2] 楊曉春.糖尿病的辨證施護[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7,34(2):224-225.
[3] 謝華民,楊少雄.中醫(yī)臨床護理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256-271.
[4] 高巍.糖尿病病人的心理護理[J].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雜志,2011,25(2):97-98.
[5] 林菁,范研.糖尿病病人心理發(fā)展狀態(tài)及護理[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8,29(1):103-104.
[6] 王群,萬巧琴,尚少梅.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與抑郁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9,24(4):14-15.
[7] 林玉.糖尿病的中醫(yī)辨證施護[J].海南醫(yī)學,2011,22(16):155-156.
[8] 張世勤.推拿配合藥物治療2型糖尿病24例臨床觀察[J].吉林中醫(yī)藥,2008,28(3):177-178.
[9] 童立紡,劉智平.糖尿病飲食標準化治療方案的臨床應用[J].護理研究:中旬版,2010,24(3):709-710.
[10] 賀毓菡.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黔南民族醫(yī)專學報,2008,21(1):44.
[11] 趙文新,梁金偉.糖尿病中醫(yī)辨證施護100例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7(6):133-134.
[12] 李燕萍,赫俊峰,龔軍.糖尿病的食療[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0,29(10):152-152.
[13] 陳瑞萍,譚媛,王海英,等.暗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0.17(4):77-78.
[14] 晏連,張真成.健康宣教對Ⅱ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病率和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8):117-118.
(收稿日期:2014-1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