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瞿方業(yè)
局長“免成”書記也算處理?
■ 瞿方業(yè)
7月2日,由于組織官員在抗洪救災期間分批外出旅游,江西省豐城市衛(wèi)生局局長甘志華被免職。三天后,這位原局長出任局黨委書記,原局黨委書記羅繩芒被調任豐城市黨校常務副校長。
局長被免,三天后就迅速復出,并成了書記,這恐怕創(chuàng)造了問責官員復出速度的吉尼斯紀錄。然而,豐城市委書記陳學軍說:“從局長變成書記,當然是屬于處理。”
從報道來看,甘志華和羅繩芒并未出外旅游,他們的被處理是為組織公款旅游承擔領導責任。從公款旅游的時間來看,正值抗洪救災的非常時期,也就是說,衛(wèi)生局長是在非常時期組織公款豪華游,而被問責“處理”成書記的。
處理官員的違紀行為,要看時間和背景,對非常時期的違紀行為的處理自然應當得重些。因此,如果不處于非常時期,是不是這位局長連被“處理”成書記的可能性都沒有,仍能照當局長呢?
從官場的實情來看,政府部門實行首長負責制,局長是部門的一把手,職位更有實權,書記的實際地位可能不如局長,但這只是官場的角度。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局長和書記都是部門的主要負責人,雖然職位不同,但級別一樣,待遇恐怕也差不多。那么,從局長“免成”書記,應該屬于正常的職務調動,頂多就是換個位置做官,怎么能算是免職呢?這樣的處罰措施,就是“大棒子高高舉起,輕輕落下”,簡直是糊弄老百姓。
公款旅游一直是久治不愈的官場痼疾,為公眾所痛恨,但豐城市對公款旅游的處理居然只是將領導職位進行調整,這怎么能算是責任追究呢?難怪公款旅游久禁不止。前一陣中央發(fā)文規(guī)定,對組織公款國外旅游者可處以開除黨籍的處分,但對組織國內公款旅游者似乎沒有觸及,這并不是說國內公款游就不違法違規(guī)。是不是因為中央只對組織公款出國游規(guī)定了嚴格的處理措施,公款國內游的組織者就可以被輕描淡寫地處理,不僅不會被開除黨籍,還可以從局長“處理”成書記呢?
其實,免職根本算不上對公職人員的處分。根據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的規(guī)定,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的種類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由此可見,這位衛(wèi)生局長只是從局長的位子上調到書記的位子上,連處分都沒有受到。這種處理,到底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