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是高尚的不需要“善意的謊言”
愛國是一個公民起碼的道德,也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屈原、林則徐以及錢學森等“兩彈一星”功勛人物,都是國人耳熟能詳的愛國者典范。愛國者受人敬重,叛國者遭人唾棄。所以,自古至今,沒有人愿意自己被排除出愛國者行列。
愛國熱情高漲,自然是國家之幸、民族之幸、人民之幸。然而,在當下的現實生活中,也經常會出現非理性的“愛國行為”來。這些非理性的所謂“愛國”,大致可分為四類:一是以“愛國”為名,為自己的某些不當行為開脫;二是舉“愛國”之大旗,飽個人之私利;三是愛國情緒的“錯亂表達”;四是在各項社會活動中,強加“國家意識”。
記得是在1999年,那年的5月8日清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襲擊我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消息傳來,筆者所在的校園里沸騰了,師生們義憤填膺,貼標語、喊口號、抗議游行,表現出愛國熱情。偏偏有一位英語考級幾次沒通過的同學,突然在教室里大聲疾呼:“從今天開始,我宣布再也不學英語了!”這句脫口而出的瘋癲話,差點沒讓人笑掉下巴。這便是為自己學不好英語作開脫之詞的所謂“愛國”了。
但是,千萬別以為,類似的笑話,就只有極少數幼稚的學生身上會發(fā)生。前幾年,一位知名民營企業(yè)家,其企業(yè)與合作的外資公司因法律問題發(fā)生重大摩擦。當廣受各界關注時,這位民營企業(yè)家不是按規(guī)矩出牌,而是振臂高呼:我們是中國企業(yè),是民族品牌,支持我就是保護民族工業(yè)。大有為企業(yè)行為扛上愛國大旗的欺世盜名之嫌,在理性的國人心中失了分。
再說數月前,泰拳挑戰(zhàn)中國功夫,看到消息,筆者也熱血沸騰了一把。希望有中國的武術愛好者去迎戰(zhàn)所謂的“挑戰(zhàn)者”,并能擊垮對方。也許,這也是內心的民族自豪感使然。然而,從本質上講,中國武術散打和泰拳較量,僅僅是一次體育競技活動而已,輸贏無關國格,只要認真積極應對,維護體育的公開、公正、公平原則,自然也和愛國與否風馬牛不相及。在期望中,筆者看完了中國功夫VS職業(yè)泰拳爭霸賽在廣東佛山的5場直播。結局是中國功夫4∶1大勝泰拳,本是令人興奮的戰(zhàn)果,然而,筆者和現場的不少觀戰(zhàn)者一樣,卻感到郁悶。大家普遍認為,中國功夫本應以3∶2戰(zhàn)勝泰拳,而不應是4∶1。最后一場壓軸的邊茂富(中國)對考克萊(泰國)的對壘中,邊茂富顯然被打得難以招架,可裁判們卻給出邊茂富憑點數以56∶46勝出的結果,令國人都不服,難怪泰國拳手沒有一個接收媒體采訪,黯然離場。
輿論質疑這是中國籍裁判在吹“愛國哨”,可沒有得到來自任何方面的任何解釋。我以為,這樣的國際裁判,如果確是有意偏袒,那所吹的也談不上“愛國哨”,而只能算“黑哨”。因為這無關愛國,簡直就是損國。
與所謂“愛國哨”事件相比,還有一類非理性的所謂“愛國”,在當下中國的議題設置中,顯得較為普遍:就是一些原本與愛國毫無關系,與政治并無聯系的事,大量地被強加“國家意識”、“國家形象”,最終卻適得其反,令人反感。
今年的春晚,就非常典型。晚會鳴金熄鼓后,馬上就產生了兩組數據,央視市場研究公司的調查數據稱,81.6%的受訪觀眾認為好;而新浪網的在線調查中,只有11%的網民投票認為好。不管哪個更接近于事實,反正筆者身邊朋友的口中,評價高的幾乎沒有。探究原因,我以為不應加罪于本山大叔和劉謙,他們一個是抱病出場,每年都費勁心血的“小品王”;一個是具有幽默感,同樣帶給人快樂的“魔術大師”,都是令人敬佩的。問題的根源其實在于央視。
有人評價說,20多年來,央視導演們過于自覺的“國家意識”,正一步步消磨著春晚的“聯歡和消遣”理念,比如“將團圓變成團結,將家庭富裕變成國家繁榮,將親人祥和變成民族復興,將親情愛情變成愛國之情”。并經常出現與人們現實生活的“脫軌”現象,一個原本有著民間色彩的聯歡活動,已然完全是國家繁榮昌盛的展示舞臺。
且不說央視為了經濟利益,硬生生地把某名酒植入到小品《捐助》中去的“失真”;更嚴重的是,他們?yōu)榱俗约阂芟氲摹皣乙庾R”,在藝術塑造和傳播方式上都出現了嚴重的“失真”,這是人們所無法容忍的。
眾目睽睽下,在央視1套和9套,居然會出現“兩套春晚”這樣的虛假直播。為了什么?難道說是因為9套是對外的,又有“愛國”的需要?媒體報道援引中央電視臺總編室人員的說法,“由于受時間限制,春晚播出后,中央9套來不及編輯,很可能播放了早先錄制好的另一個版本。”回答理直氣壯,絲毫沒有歉意,因為,他們絲毫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為違背了電視和新聞真實性的基本原則問題。
我們也愛國,過去的一年里,中國的主流是團結、歡樂、美好、祥和,但同時也應承認存在著不足,以及國家面對自身不足的擔當和努力解決矛盾的進步??墒窃诖和淼奈枧_上,躲貓貓、70碼、被就業(yè)、釣魚執(zhí)法、開胸驗肺、蝸居,等等社會熱點問題,絲毫沒有提到。春晚的藝術成果,“來源于生活”不充分,“高于生活”則太充足,這是更為嚴重的“失真”。這種“失真”,是晚會喜劇的悲劇,更是央視作為國家級媒體的悲劇。殊不知,世界上何以存在沒有瑕疵的盛世。
關于“愛國”,我讀到過兩句話,感到特別平實。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說:“愛國主義也和其他道德情感與信念一樣,使人趨于高尚,使人愈來愈能了解并愛好真正美麗的東西?!睖丶覍毧偫?007年在同濟大學的一次講話中說:“我希望同學們經常地仰望天空,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知識和技能,做一個關心世界和國家命運的人?!?/p>
仰望天空,我們都該明白,愛國是高尚的,不需要“善意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