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調適性體育教學在傷殘大學生中的應用

        2010-10-28 02:41:12王玉秀
        浙江體育科學 2010年5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心理體育

        王玉秀,顏 軍,黃 濱

        (1.浙江工業(yè)大學體軍部,浙江杭州310014;2.揚州大學體育學院,江蘇揚州225110)

        調適性體育教學在傷殘大學生中的應用

        王玉秀1,顏 軍2,黃 濱1

        (1.浙江工業(yè)大學體軍部,浙江杭州310014;2.揚州大學體育學院,江蘇揚州225110)

        研究以傷殘大學生為實驗對象,采用雙因素混合實驗設計,研究調適性體育教學與傳統(tǒng)的保健體育教學在傷殘大學生中應用的不同效果。通過現(xiàn)場教學及心理測量的方法對104名傷殘大學生的身體自我概念、體育鍛煉態(tài)度及心理健康進行研究,測試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與分析表明:調適性體育教學對傷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身體自我概念及體育鍛煉態(tài)度均產生了顯著的改善作用,而傳統(tǒng)的體育保健教學對以上各因子的促進作用未達到顯著差異;教學方法和測量時間因子對傷殘大學生心理健康、身體自我概念和體育鍛煉態(tài)度的大部分因子效應均有顯著影響,教學方法和測試時間因子之間有一定的交互作用。研究結果表明調適性體育教學對傷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身體自我概念及體育鍛煉態(tài)度的促進作用要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的體育保健教學。

        傷殘大學生;調適性體育教學;心理健康;身體自尊;體育鍛煉態(tài)度

        0 前 言

        目前,全國高校因病、殘、弱而不能正常上體育課的傷殘學生呈逐漸增加的趨勢[1],關注傷殘大學生的身體與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運動心理學界的熱點問題之一。近年來吳燕丹等分析了中國大學生特殊體育教育的現(xiàn)狀,并介紹了調適性體育課程的理論,該理論認為調適性體育課程是以適應和發(fā)展傷殘學生個體水平的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合理的體育教學和積極的運動體驗達到主動增進健康為目標的一門公共必修課程[2-5]。然而,目前傷殘大學生的體育教學方式仍然是以傳統(tǒng)的保健體育教學為主,盡管該教學方式能對傷殘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它在培養(yǎng)傷殘大學生的體育興趣,激發(fā)運動愉悅感,形成良好的健身習慣等方面還存在不足,尤其是難以滿足傷殘大學生心理健康調適的需要。這主要是因為該教學方式存在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法缺乏個體關懷[6-10]。調適性體育課程的理論彌補了這些不足,它強調對傷殘大學生的生命關懷,目標在于全面提高傷殘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目前相關的研究主要側重于理論論述,然而通過對該理論進行實證研究,以驗證調適性體育課程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將對完善該理論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本研究基于調適性體育課程以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運用自然實驗與心理測驗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研究調適性體育教學與傳統(tǒng)的保健體育教學在傷殘大學生體育教學應用中的不同效果,以驗證調適性體育教學對促進傷殘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研究結果將為高校特殊體育教育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實踐依據(jù)。

        1 研究方法

        1.1 被試

        抽取浙江工業(yè)大學保健班學生104人,隨機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學生53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3人,平均年齡21歲,對照組學生51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3人,平均年齡21歲。實驗前,對兩組學生進行同質性檢驗,表明他們在心理健康、身體自我概念及體育鍛煉態(tài)度各因子得分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保健班學生入選標準是:特殊身體狀況的學生(如有殘障或通過醫(yī)學檢查有各種不適于劇烈運動的疾病);手術后或病愈恢復期學生;因肥胖或瘦弱造成運動困難的學生和存在明顯心理障礙的學生[11]。

        1.2 心理測量材料

        1.2.1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該量表共90個題目, 9個維度,分別是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敵對性、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總分。該量表的一致性信度是0.88,重測信度是0.85[12]。

        1.2.2 身體自我陳述問卷(PSDQ)該量表由澳大利亞Marsh教授編制,楊劍翻譯的身體自我陳述問卷,共包括70個題目,11個維度,即力量、身體肥胖、活動性、耐力、運動能力、協(xié)調性、健康、外貌、靈活性、整體身體和身體自尊。經檢驗該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數(shù)在0.65至0.80之間[13,14]。

        1.2.3 鍛煉態(tài)度量表(SPT)該量表由毛榮建編制,共包括70個題目,8個維度,分別是行為態(tài)度、目標態(tài)度、行為認知、行為習慣、行為意向、情感體驗、行為控制感和主觀標準。經檢驗該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數(shù)在0.64至0.89之間[15]。

        1.3 實驗設計

        采用雙因素混合設計,自變量1是教學方法,分為兩個水平,傳統(tǒng)的體育保健教學、調適性體育教學。自變量2是測試時間,分前測和后測兩個水平。因變量是身體自我概念、體育鍛煉態(tài)度及心理健康3種變量后測與前測的差值。

        1.4 實驗程序

        1.4.1 設計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本實驗由同一個老師操作,該老師具備豐富的體育保健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經驗。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的體育保健教學方法,以體育保健基礎知識、太極拳、有氧操及素質練習為主要教學內容,采用集體授課的形式,教學評價采用理論和技能相結合的測試方法。實驗班采用調適性體育教學方法,其在課程目標、內容和評價等方面除了保證適當?shù)倪\動技能內容外,更加注重培養(yǎng)傷殘大學生的心理調適、人際關系調適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等。

        1.4.2 實施實驗。在2008年3月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3份心理量表的測試作為前測,本實驗持續(xù)16周,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的體育保健教學,實驗班采用調適性體育教學。在2008年7月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3份心理量表的測試作為后測。

        1.5 統(tǒng)計分析法

        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求均值及標準差,采用配對T檢驗和2×2(教學方法×測試時間)方差分析,顯著水平P<0.05,非常顯著為P<0.01[16]。

        表1 實驗班與對照班干預前后SCL-90各因子得分及總分比較(X±SD)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傷殘大學生心理健康、身體自我概念及體育鍛煉態(tài)度的影響

        本研究通過對傳統(tǒng)的體育保健教學方法、調適性體育教學方法進行實驗研究,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結果(見表1、表2、表3)表明:與實驗干預前相比較,對照班學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均降低了,但只有軀體化因子存在顯著差異;對照班學生身體自我概念各因子得分均提高了,但只有身體力量因子存在顯著差異;對照班學生體育鍛煉態(tài)度各因子得分也均提高了,但均無顯著差異。這表明傳統(tǒng)的體育保健教學對傷殘學生的心理健康、身體自我概念和體育鍛煉態(tài)度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效果并不顯著。與實驗干預前相比較,實驗班學生心理健康各因子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其中強迫、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敵對性、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及總分都存在顯著差異,且在軀體化因子上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實驗班學生身體自我概念各因子得分都出現(xiàn)了正向提高,其中身體健康、身體外表、運動能力、身體活動、身體自尊因子及總分都存在顯著差異,且身體靈活、身體肥胖、身體協(xié)調因子都出現(xiàn)了非常顯著的差異。實驗班學生體育鍛煉態(tài)度各因子的得分也有所提高,其中行為態(tài)度、行為控制因子存在顯著差異,且目標態(tài)度、行為認知、行為意向、情感體驗及主觀標準因子都出現(xiàn)了非常顯著的差異。另外,在實驗干預后,實驗班與對照班相比較,實驗班學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對照班,軀體化、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和總分因子都存在顯著差異,身體自我概念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對照班,且身體靈活、身體外表、總分因子都存在顯著差異。這表明調適性體育教學明顯改善了傷殘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明顯提高了其身體意象、身體自我效能及身體自我價值感等,使他們更加堅定自己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及行為,同時也更加體驗到運動的情感體驗與社會支持。

        表2 實驗班與對照班干預前后PSDQ各因子得分及總分比較(X±SD)

        表3 實驗班與對照班干預前后SPT各因子得分比較(X±SD)

        2.2 傷殘大學生心理健康、身體自我概念及體育鍛煉態(tài)度各因子方差分析結果

        采用2×2(教學方法×測試時間)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見表4、表5、表6),教學方法和測量時間對傷殘大學生心理健康、身體自我概念和體育鍛煉態(tài)度大部分因子效應均存在顯著影響。教學方法和測試時間因子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主要是對傷殘大學生心理癥狀自評的焦慮、抑郁、總分因子存在顯著影響,人際關系敏感因子存在非常顯著的影響;對傷殘大學生身體自我概念的身體健康、身體肥胖、身體活動、身體自尊及總分因子存在顯著影響,身體外表因子存在非常顯著的影響;對傷殘大學生體育鍛煉態(tài)度的行為認知和行為態(tài)度因子存在顯著影響,且對情感體驗和主觀標準因子存在非常顯著的影響。這表明調適性體育教學對傷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等產生了顯著的改善作用,調適性體育教學與傳統(tǒng)的體育保健教學的心理效應存在顯著差異,調適性體育教學在改善傷殘大學生的焦慮、抑郁、人際關系敏感癥狀、提高身體自尊及培養(yǎng)良好的體育鍛煉態(tài)度方面的效果要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的體育保健教學。

        表4 SCL-90各因子方差分析結果

        表5 PSDQ各因子方差分析結果

        表6 SPT各因子方差分析結果

        3 討 論

        3.1 調適性體育教學的實施及其對傷殘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參與體育保健課的學生有殘缺、身體異常、慢性疾病、身體虛弱及輕度功能障礙者,如小兒麻痹后遺癥、輕度肌肉萎縮、肝炎治療后恢復期、乙肝(大三陽、小三陽)、高血壓、慢性病經治療后恢復期、其他意外損傷經治療或手術后恢復期的學生。這些學生大多數(shù)表現(xiàn)的性格內向,思想壓抑,怕羞;上課消極沉悶,不愿主動與他人交往,部分學生怕影響評三好生、獎學金;擔心因身心健康狀況而影響他們的學習,甚至前途。他們絕大多數(shù)認真鍛煉,希望早日恢復健康。因此,不應忽視傷殘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從現(xiàn)有的體育保健教學目標來看,都把提高身體練習障礙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以及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而缺乏對提高傷殘大學生的身體自尊、培養(yǎng)良好的人際交往以及建立科學的體育生活方式的重視。對于這一特殊群體,體能與技能目標固然很重要,但如果某些障礙已經無法通過體育手段得到明顯改變,那就應該努力找到調適的路徑。身體的局限有時是我們所無法彌補的,但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悅納自己和他人的態(tài)度是可以通過課程培養(yǎng)出來的[17-21]。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人際關系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從而積極提高非障礙部位的代償功能。教學手段要能有效改善傷殘學生的自我悅納、人際交往、抗挫折能力及運動動機等,教學內容要注重應用心理健康調適的針對性策略。

        因此,本研究在調適性體育教學中采用的心理教育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專題講座:其內容主要包括:①如何正確認識自我與完善自我;②如何擺脫自卑,增強自信;③影響人際交往的個性分析及人際交往技巧方法;④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自我調適辦法;⑤如何以正確的心態(tài)使用社會支持系統(tǒng)。講座采用師生互動形式,學生可以提問、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討論和角色扮演。(2)健康教育手冊:每人發(fā)放一份自編的心理健康教育手冊,內容主要為向學生介紹心理保健的技巧和方法。(3)團體心理輔導與訓練:成立傷殘大學生成長輔導與訓練小組。其中,心理輔導與訓練共進行了10次,采用強化訓練的方式,主要的目標包括:認識自我,悅納自我;人際交往,表達與溝通;團體凝聚力,信任與合作;情緒管理,了解情緒與調節(jié)情緒;挖掘潛力,超越自我;壓彈培養(yǎng),承受挫折與排解挫折;身心合一,自我放松;塑造個性,完善人格;培養(yǎng)愛心,關愛生命;增強自信,擁抱未來。(4)個別咨詢:包括門診咨詢和電話咨詢。每周二下午是門診咨詢時間,每周二、周五全天是電話咨詢時間,負責心理咨詢的教師均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22-26]。以上的教學活動都針對傷殘大學生具體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教育,及時排除他們心理上的各種障礙,使其充分認知個人身體上的疾病或缺陷存在的客觀性,鼓勵學生勇于面對現(xiàn)實,積極消除心理上的各種不利因素。特別強調塑造他們自強不息的品質,堅定戰(zhàn)勝疾病與困難的勇氣。

        本研究在實施調適性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運用了既具體而又有針對性的心理調適與行為訓練教學,比如輔導他們改善對健康、運動、生活等的積極認知與行為方式。這不僅利于他們重視體育鍛煉、增進體質,更重要的是利于他們從運動中獲得良好的人際交往與心理支持,增強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學會在體育課堂中體驗身體活動時生理及心理方面的積極性變化,從而產生了良好的心理效應。實驗數(shù)據(jù)也進一步驗證了調適性體育教學在改善傷殘大學生的焦慮、抑郁、人際關系敏感等心理問題的效果要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的體育保健教學。

        對照組的教學方法仍然是沿用傳統(tǒng)的保健體育教學,教學內容主要側重于運動技能的傳授,而沒有采用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體育康復、心理保健與行為調適的教學。教學組織和教學方法與普通大學生的體育教學類似,不強調個體關懷。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對照組在采用傳統(tǒng)保健體育教學的模式下,他們的心理健康、身體自我概念和體育鍛煉態(tài)度有一定的提高,但效果并不顯著。因此,傳統(tǒng)的保健體育教學并不能有效地促進傷殘大學生身體、心理和思想各部分的統(tǒng)一和諧。

        3.2 傷殘大學生身體自我概念的變化分析

        身體自我概念是存在于個體自我意識中的有關身體的認知與體驗,對個體的身體鍛煉活動產生自我調節(jié)的作用,隨著身體自尊水平的提高,整體自尊水平也相應提高[27]。它不僅對健康的發(fā)展至關重要,而且這種身體確認與我們的身體活動的選擇、參與或回避競技運動、休閑活動、體育鍛煉、減體重、及其它與健康相關的行為有關,它的變化能引起整體自尊水平的同方向變化[28-30]。筆者以往的研究表明:適宜的體育教學方法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且身體自我概念可能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中間變量[31]。

        本研究在實施調適性體育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對學生身體自尊的培養(yǎng),具體的教學內容包括采用太極拳、瑜珈、八段錦、易筋經等教學提高學生的身體協(xié)調、靈活、力量、柔韌素質,以便他們能較好地掌握運動技能。通過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教學評價模式,增強學生對自己運動能力的評價以及自己參加體育運動的信心。通過語言暗示、注意力集中及意向放松訓練等方式,提高學生對自己身體部位的感知和身體功能的調節(jié)能力。通過互動教學、合作學習、自我指導及認知調整等教學策略,提高學生對軀體功能缺陷和運動困難的應對能力,從而促進其身體自我概念的發(fā)展。

        3.3 傷殘大學生體育鍛煉態(tài)度的變化分析

        很多研究都在圍繞著如何采用心理學的方法使更多的人參與并堅持運動這一問題來展開,如錢銘怡等的研究表明:運動的心身獲益、人際因素和客觀條件是影響大學生運動堅持性的主要因素,并建議加強體育運動心理獲益的宣傳和教育[32]。運動心理效益的重要途徑是鍛煉者體驗到充分的愉快感和產生積極的運動態(tài)度,運動項目類型、領導、社會和其它情景因素,都影響著愉快感和運動的堅持性。另外,參加者的個性特點和自我認知態(tài)度也是運動中愉快感體會的重要影響因素,運動愉快感本身就具有直接的健康效益,使參加者更易激發(fā)積極的運動認知、行為與習慣等,并且能獲得更好的心理健康效益[33,34]。

        我們在以往的多年教學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特殊體育班學生在開始上課時都表現(xiàn)出沉默寡言,不善與人交流,對體育課充滿了困惑與無助。他們不僅因身體問題產生了很重的心理負擔,還有卻是因心理問題(如神經衰弱、情緒障礙等)嚴重影響了身體健康和正常的學習與生活。因此,解決傷殘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與提高他們的身體健康水平同等重要??紤]到傷殘大學生的體育活動興趣淡薄、自卑、壓抑、怕羞、害怕的情況,實驗組的教學內容編排加強了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采用多種方法與策略強化學生體育鍛煉的動機與運動參與的行為,以便促進他們對自我和他人的正向情緒,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況。

        在本研究中對實驗組還實施了個體化的運動處方,主要包括采用小組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分別參加術后康復組、慢性病有氧練習組、殘疾肢體功能鍛煉組等。學生在體育學習中能夠做到量力而行與力所能及,并切身體會到了身體機能與心理狀態(tài)的改善,這就增強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信念,激發(fā)和維持了他們的體育鍛煉態(tài)度與行為。并且還組織實施了體育游戲、音樂有氧練習、球類練習和健康教育等教學內容,這些教學內容能使學生們充分體驗到運動愉快感,它不僅改善了傷殘大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同時也利于培養(yǎng)傷殘大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促進良好的體育鍛煉態(tài)度。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1.1 調適性體育教學對傷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身體自我概念及體育鍛煉態(tài)度均產生了顯著的改善作用,而傳統(tǒng)的體育保健教學對以上各因子的促進作用未達到顯著性差異。

        4.1.2 教學方法和測量時間因子對傷殘大學生心理健康、身體自我概念和體育鍛煉態(tài)度的大部分因子效應均有顯著影響,教學方法和測試時間因子之間的交互作用對傷殘大學生心理癥狀自評的焦慮、抑郁、總分因子存在顯著影響,人際關系敏感因子存在非常顯著的影響;對身體自我概念的身體健康、身體肥胖、身體活動、身體自尊及總分因子存在顯著影響,身體外表因子存在非常顯著的影響;對體育鍛煉態(tài)度的行為認知和行為態(tài)度因子存在顯著影響,情感體驗和主觀標準因子存在非常顯著的影響。

        4.1.3 調適性體育教學與傳統(tǒng)的體育保健教學的心理效應存在顯著差異,調適性體育教學在改善傷殘大學生的焦慮、抑郁、人際關系敏感癥狀、提高身體自尊及培養(yǎng)良好的體育鍛煉態(tài)度與行為方面的效果要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的體育保健教學。

        4.2 建議

        4.2.1 高校的特殊體育教育應更加注重傷殘大學生的特殊身心需求,堅持“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不斷豐富和發(fā)展教學內容及方法,并始終將生命關懷理念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以促進其身體與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4.2.2 進一步探討傷殘學生身體自我概念與體育鍛煉態(tài)度及心理健康的相互關系,深入研究調適性體育教學方法對促進傷殘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心理機制等。

        致謝:感謝浙江大學王進教授對本研究的統(tǒng)計方法應用與論文撰寫的悉心指導,同時也感謝浙江工業(yè)大學程振波老師和楊東升老師對研究工作的幫助。

        [1] 林建華,郭瓊珠.普通高校體育保健課的現(xiàn)狀及課程設置的若干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27(5):44 -46.

        [2] 吳燕丹.生命關懷視野下我國大學特殊體育教育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體育科學,2006,26(2):64-69.

        [3] 吳燕丹.中國大學特殊體育教育現(xiàn)狀調查與思考[J].體育科學,2007,27(1):41-50.

        [4] 吳燕丹,黃漢升.我國高校特殊需要學生體育教育三種模式的分析與審視——基于生命關懷的理念[J].中國特殊教育,2005,66(12):16-20.

        [5] 吳燕丹.生命關懷視野下調適性體育課程的理論與實踐[J].體育科學,2007,27(11):83-96.

        [6] 汪流.對高校體育保健班學生體育教育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

        [7] 唐征宇,馬妍.加強殘疾學生體育教學與鍛煉研究提高殘疾學生身心健康水平[J].體育科研(上海),2001, 22(1):27-29.

        [8] 唐華明.對殘疾學生的體育心理障礙及消除方法的探討[J].體育科學研究,2001,5(4):14-16.

        [9] 楊敏.普通高校保健班健身運動處方教學方法的實驗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2,18(2):87-88.

        [10] 宋衛(wèi)東.康復運動處方在普通高校健康弱勢群體中的教學應用和效果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 28(6):40-42.

        [11] 吳燕丹,白永正.高校特殊群體學生體育教育若干問題的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5,29(4):85-87.

        [12]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雜志社,1999.

        [13] 楊劍.身體自我描述問卷(PSDQ)的介紹與修訂[J].山東體育科技,2002,24(1):83-86.

        [14] 張力為,毛志雄.體育科學常用心理量表評定手冊[M].北京:北京體育學出版社,2004.

        [15] 毛榮建.青少年鍛煉態(tài)度——行為九因素模型的建立及檢驗[D].北京體育大學,2003.

        [16] 劉先勇,袁長迎,段寶福,等.SPSS10.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與應用[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2.

        [17] 汪海燕.對普通高校弱勢群體(學生)實施體育保健課程教學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 (5):670-671.

        [18] 江月蘭,張建雄,張建明,等.關于高校體育保健課教學的實踐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5,19(1):42-45.

        [19] 虞榮娟.實施新《指導綱要》后高校體育保健課程的構建[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4,18(6):57-58.

        [20] 吳燕丹,黃漢升.從“保健”走向“調適”——高校特殊體育課程的定位[J].體育學刊,2006,13(3):131-134.

        [21] 李穎媛.體育鍛煉對體育保健課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體育學刊,2000,17(1):18-19.

        [22] 張大均,吳明霞.大學生心理健康[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3] 黃希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4] Winkelstern,J.A,Jongsma,A.E.特殊教育指導計劃[M].劉昊,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6.

        [25] 白羽.改變心力——團體心理訓練與潛能激發(fā)[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6.

        [26] 張日昇.咨詢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27] 田錄梅,張向葵,于海峰.運動員與非運動員大學生身體自尊與整體自尊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3,23(4):35-39.

        [28] 張立敏,張立為.不同鍛煉方式對自我觀念和生活滿意度的影響[J].體育科學,2004,12(12):54-60.

        [29] 吳秋娟.體育鍛煉和自尊與心理健康關系的實驗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8,30(3):60-63.

        [30] 陳荔,張力為.殘障者身體自我的影響因素[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20(4):56-59.

        [31] 王玉秀,童昭崗,黃濱.情緒調節(jié)體育教學模式對初中生心境和血漿β-內啡肽的影響[J].體育科學,2005, 25(4):39-42.

        [32] 錢銘怡,王雨吟,姚萍,等.影響體育運動堅持性的相關心理因素研究[J].體育科學,2007,27(8):25-56.

        [33] 理查德.考克斯[美].運動心理學——概念與運用[M].張力為,譯.第5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

        [34] 張力為,任未多.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進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The Application of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 For the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

        WANG Yu-xiu1,YAN Jun2,HUANG Bin1

        (1.Institute of Physical Health,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32,China; 2.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225110,China)

        Though using two-facto r mixed experimental design,we studied the different impact of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raditional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to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104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 were recruited and their self-concept,attitude toward physical activity and mental health were measured in on-site teaching. The data showed that students who attended the class with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 ha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self-concept,attitude toward physical activity and mental health,while other students w ho attended the class with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had not significant changes in above factors.Both variables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surement time had major effects on the improvements of these facto rs and the interactions of two variables also might contribute to changes of these factor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 is more suitable to be applied in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teaching than the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mental health;body self-esteem;exercise attitude

        G804.85

        A

        1004-3624(2010)05-0109-06

        浙江省教育廳科研資助項目(20070281)

        2010-06-14

        王玉秀(1977-),女,江蘇揚州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運動心理學與心理咨詢.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心理體育
        看見具體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提倡體育100分 也需未雨綢繆
        甘肅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心理感受
        娃娃畫報(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2016體育年
        我們的“體育夢”
        国产精品亚洲av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87| 久久亚洲第一视频黄色|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电影| 国产精品农村妇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永久网站一区| 精品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人妻被公喝醉在线| 国产自拍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中文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真实夫妇视频| 欧美疯狂性xxxxxbbbbb| 99成人精品|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16| 精品av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久麻豆精亚洲av麻花| 丰满熟妇乱又伦精品| 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毛片免费全部无码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亚洲|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欧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97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可以免费在线看黄的网站| 久天啪天天久久99久孕妇| 久亚洲精品不子伦一区| 天天噜日日噜狠狠噜免费|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老色鬼|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三| 中文字幕无码毛片免费看| 国产真实乱人偷精品人妻| 国产午夜视频免费观看| 男女啪啪动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不卡| 五月开心六月开心婷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