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銘,陳光忠,李艾鵬,沈小平,葉 萌
(上海思博職業(yè)技術學院衛(wèi)生技術與護理學院,上海 201300)
信息化護理實訓基地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張惠銘,陳光忠,李艾鵬,沈小平,葉 萌
(上海思博職業(yè)技術學院衛(wèi)生技術與護理學院,上海 201300)
信息化;護理實訓基地;病理學
病理學是研究疾病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門學科。學習病理學的目的是探討疾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及患病機體在疾病過程中形態(tài)結構、功能和代謝方面的變化乃至疾病的轉歸和結局,從而認識和掌握疾病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闡明其本質,為疾病的診治和預防提供科學的理論基礎。病理學是醫(yī)學之本,可以說沒有病理學就沒有醫(yī)學,沒有扎實的病理學基礎,就學不好臨床護理各門課程,就不能做好臨床工作。因此,病理學在醫(yī)學和護理學教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是所有基礎醫(yī)學課程和臨床醫(yī)學課程的橋梁學科[1,2]。
目前,全國護理類高職高專院校的病理學教學設施、教具和師資水平不同,而且由于我國醫(yī)院尸檢病例顯著下降,已無法滿足制作大批教學大體標本和顯微鏡切片的需要。在當前條件下,護理類高職高專院校如何進行病理學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已經成為一個問題擺在我們的面前[3]。為此,我院近年來進行了一些改革,并收到良好效果。
我院作為上海市民辦高校實訓基地示范性院校,率先建設了國內先進的信息化護理實訓基地,其建筑面積達5 700平方米。實訓基地從布局上分為基礎護理實訓中心、臨床護理實訓中心、網絡化護理示教中心、醫(yī)院信息管理中心、基礎醫(yī)學實驗中心五大模塊,并擁有新型觸摸型心電監(jiān)護儀和人工呼吸監(jiān)護儀等一系列先進的配套設施。學院在基地建立醫(yī)院信息管理系統(tǒng)(HIS)及終端系統(tǒng)、高速局域網和網絡化課堂聯播/遠程Centra教學系統(tǒng),使學生在校便能熟悉醫(yī)院的信息管理系統(tǒng),掌握其維護和使用技能。信息化教學實訓環(huán)境豐富了專業(yè)基礎課程和專業(yè)課程的教學手段,特別是對病理學教學更是發(fā)揮了強有力的支持作用,增強了學生學習病理學的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經衛(wèi)生部全國醫(yī)療衛(wèi)生信息技術認證和考試管理中心實地考察審核,我院正式掛牌成為上海市及長三角地區(qū)惟一的“全國醫(yī)療衛(wèi)生信息技術培訓基地”[4]。
2.1 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路
(1)堅持把病理學作為護理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程,同時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檢驗學生學習效果;(2)堅持既要重視病理學課程,又要使其內容以實用為主,刪繁就簡;(3)大膽進行教學改革,調整和改革傳統(tǒng)的病理學實踐教學模式,采取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同一時段并進的方式,即在同一章節(jié)的理論教學后立即進行實踐教學,使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得以緊密結合,讓學生印象深刻。
2.2 編寫創(chuàng)新教材
理論課教學采用任玉波、茅幼霞主編的全國高職高專院校規(guī)劃教材《病理學》(第二版)。為配合實踐教學,我們編寫了一本《新編病理學實驗教程》,教材設計了病理大體標本圖片、圖片說明及問答板塊,組織病理圖片、圖片說明及問答板塊,課堂繪圖作業(yè)板塊,課堂病例討論板塊和課堂小結板塊等。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都能看到病理學大體標本和組織圖片,從而提出問題、回答問題、討論問題、總結問題,理論聯系實際。
3.1 信息化教學設施
(1)病理學教學在5間網絡化多媒體教室內進行。每間教室前方設中央系統(tǒng)控制臺,供教師授課時操作,控制臺通過本院獨立的局域網網絡系統(tǒng)控制,可以隨時上網搜索有用的病理學資料、信息和圖像。
(2)教室前方和側方配備2個大屏幕和2個52英寸彩色液晶電視屏幕,使學生能從不同角度觀看清晰的病理圖片并進行課堂繪圖練習。
(3)引進國際先進的Hi class課堂聯播系統(tǒng),通過學院網絡與服務器鏈接,將幾個或全部教室組成網絡聯播大課堂,當請病理專家、高校名師或國際訪問學者在一間教室進行示范時,其他分教室的學生可以通過教室聯播系統(tǒng)同時觀看,還可以用聯播系統(tǒng)播放病理尸體解剖的教學錄像等。
(4)建立病理學精品課程網站。2009年初,我們建立了病理學校內精品課程網站(網址為 http://jpkc.sipo-huli.cn)。已經上傳的本課程資源有:病理學教學大綱(三年制高職高專護理專業(yè)),病理學授課計劃(三年制高職高專護理專業(yè)),病理學多媒體課件,《新編病理學實驗教程》書稿(包括實習指導、實習程序、實習內容和標本圖片),病理學題庫及答案,病理學整體課程設計介紹及錄像,主講教師示范教學課件及錄像。利用這個網站,學生可以在網上搜索預習、復習和考試的資源,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3.2 病理學理論和實踐教學模式及課時分配
采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并進的方式,實踐教學按照《新編病理學實驗教程》進行,即按前所述的五大板塊,引導學生邊看、邊問、邊答、邊練,理論聯系實際,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病理學理論課和實踐課學時分配見表1。
表1 病理學理論課和實踐課學時分配
3.3 學校主管部門和學生對病理學教學改革成果的評價
3.3.1 學校教務處和學術委員會的評價 2009年6月,2008級護理專業(yè)采用新的病理學教學模式后,得到了學校教務處的肯定,并經過學術委員會討論,將病理學評為思博學院校級精品課程,給予立項支持,同時推薦其申報上海市高職高專醫(yī)學類病理學精品課程。
3.3.2 學生的評價 對學生來說,由于基礎醫(yī)學比其他學科枯燥,涉及的知識面廣,而且學科間的聯系緊密,無法很好地掌握知識。而我院有一支實力較強的基礎醫(yī)學教學團隊,包括教授、副教授、高級講師、講師、助教、實驗員,解剖組胚學、生理學、病原微生物和免疫學、生物化學、藥理學、病理學,都由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擔任教學工作,為學生學習病理學打下了良好基礎。學生對病理學教學的評價有以下幾點:(1)病理學的知識面廣且實用,實踐性強,越學越愛學;(2)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同一時段并進的教學模式新穎,連接緊密,能夠加強理解和記憶;(3)《新編病理學實驗教程》簡明實用;(4)信息化實訓基地設施先進,資源豐富,調動了自主學習的積極性;(5)實踐教學學時較少,希望增加學時。
3.4 學生考核成績反饋(見表2)
表2 2008級護理專業(yè)學生病理學期末考試成績(n=521)
從表2可以看出,考試成績優(yōu)秀和不及格的學生較少,而良好和中等的學生居多,符合正態(tài)分布規(guī)律(該次考核的A卷試題偏難,所以成績優(yōu)秀學生的比例偏低)。
實踐證明,我校病理學教學改革是成功的。新的教學模式和新編教材適用于高職高專護理專業(yè)使用,也對醫(yī)學院校本科生病理學教學有一定的參考和使用價值。同時信息化護理實訓基地的建設對病理學教學起到了強有力的支持作用。
[1]李玉林.病理學[M].第 7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
[2]任玉波,茅幼霞.病理學[M].第 2 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3]張惠銘,陳光忠,李艾鵬.新編病理學實驗教程[M].上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4]沈小平,葉萌,王娟,等.現代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下護理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創(chuàng)新[C].中華護理學會百年慶典論文匯編,2009.
G424.4
B
1671-1246(2010)05-00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