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麗
課標是目標,課堂是主陣地,課標的內容主要是通過師生在課堂上的活動過程來實施的。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我們很多教師的教學設計內容很精彩,但常常會忽略教學語言的設計。結合自己對科學教學的認識,下面談一談在科學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設計應把握以下幾點:
一、創(chuàng)設情境的語言要巧妙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總是從“創(chuàng)設情景”開始的。一個好的情境創(chuàng)設能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地去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否巧妙是課堂教學任務完成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情境的創(chuàng)設上教師應體現(xiàn)以下幾個特點:
1、創(chuàng)設情景的語言要有啟發(fā)性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景時,導語要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能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
如《放大鏡》一課的引入:
講述:請見過老花鏡的同學舉手。
提問:誰知道老花鏡是怎樣讓老人看清物體的嗎?
講述: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研究這個問題。
再如《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引入:
提問:誰知道國旗是怎樣升上去的嗎?
講述:我們現(xiàn)在就來研究國旗是怎樣升上去的。
這樣設計導語,能充分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使科學課堂教學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2、創(chuàng)設情景的語言要有新奇性
好奇心是兒童最顯著的心理特征之一,一個人探究某種事物,往往是由好奇心引發(fā)的。因此,創(chuàng)設情景的課堂教學語言要新奇。只有出奇不意,才能把學生的注意力緊緊吸引到教學之中。
例如《輪軸的秘密》一課可以這樣導入:
(1) 讓同學們猜測一下:一位力氣較大的男生和一位力氣較小的女生比賽,誰會輸?
(2) 比賽結果男生輸了,全班學生頓時驚詫不已。
(男生手握螺絲刀刀桿一端,女生手握螺絲刀手柄一端)
這樣設計,學生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fā)起來,興致高昂地投入到新的探究學習中。
3、創(chuàng)設情景的語言要有特色性
學生是課堂主體,教師設計的語言一定要有特色,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如《杠桿的科學》一課:
提問:(1)“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把地球撬起?!蹦阏J為這可能嗎?
(2)這可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學家說過的?他為什么說能把地球撬起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研究。
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既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又能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的語言是多種多樣的,作為教師,應該不斷探索,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爭取創(chuàng)設出的情景成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催化劑。
二、探究過程的語言要有實效性
新課標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币虼?在科學課中我們應注意探究教學語言設計的實效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自主探究過程中去認識科學,體現(xiàn)新課程教學理念。
1、使用適合兒童的語言,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要在課堂教學中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就應該用孩子的口吻與學生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比如,在上《點亮小燈泡》一課時,我對電路短路現(xiàn)象設計了這樣的語言:電是個調皮的娃娃,只要有近路(短路)可走,它們就會擁上來,從而使電池和導線在一瞬間發(fā)熱變燙,這樣不僅小燈泡不能發(fā)光,也會燒壞電池,嚴重的還有可能造成電起火。
2、使用鼓勵性語言,解放學生思想
要讓學生敢想敢問敢于表達,就要讓學生解放思想,放下包袱。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充分遵循學生學習科學的心理規(guī)律,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松氣氛,積極鼓勵學生敢于思考,敢于發(fā)問。
如學習《電磁鐵的磁力》時,我問:“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系?”學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門。針對相差甚遠的回答,我沒急于否定,而是根據(jù)他們的回答用鼓勵性語言適時點撥,讓他們自己對自己的答案質疑,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當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鼓勵,而后再給予點撥和啟發(fā),使學生明白每個人在課堂上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到發(fā)展。
三、拓展延伸的語言要有動力
新課標中指出:小學科學是引導學生認識自然事物的本質特征、現(xiàn)象及規(guī)律的啟蒙學科。由于學生認識水平有限,知識掌握有差異,僅靠課堂40分鐘是不夠的,拓展延伸的語言設計有動力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課下探究的欲望。贊科夫指出:讓學生們自己提出目標,擬訂行動計劃,可以產(chǎn)生一種強有力的動機,使他們去克服完成既定任務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難。
在教學《溫度與溫度計》一課時,在課堂延伸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欣賞了各種各樣的溫度計。有學生問“這些溫度計的名字為什么不一樣”? 此時下課鈴已經(jīng)響起,我給學生的解釋是:“這個問題提得很有探究性,有信心自己課下解決嗎?有關溫度計的知識還有許多,請同學們選擇一個最感興趣的問題作為課外探究內容,我相信通過課下探究你們一定會了解更多溫度與溫度計的知識,找到自己滿意的答案?!边@是我給孩子們的回答。
下課鈴聲并不代表探究活動的結束,更應是一個新的開始。由于各種原因,學生探究的問題不可能全部當堂解決,此時教師更要通過巧妙的點撥激發(fā)學生課下探究的動力,涉獵更廣闊的領域。
總之,作為一名科學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利用恰當?shù)慕虒W語言給學生提供一個好的體驗探究過程,引導他們形成積極的、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簡介:
姓名:張麗;出生月份:1975年6月;性別:女;學歷:本科;職稱: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科學教學;單位名稱: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陽信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