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賀 摘譯 楊蓉婭 校
患者,男,80歲。主因足趾間及周圍皮膚黑斑漸擴大伴瘙癢、脫屑3年余就診?;疾∽阒翰吭?0年前有槍傷及農(nóng)作物桿刺傷史。皮膚科檢查:雙足第2、3、4趾背及趾間可見浸漬性黑斑,表面脫屑(圖1,a-c)。皮屑KOH直接鏡檢可見著色性節(jié)分生孢子及菌絲;從黑斑標本中可重復分離培養(yǎng)出著色真菌。皮損組織病理示:表皮角化過度,棘層肥厚,表皮各層尤其是深層均可見著色性菌絲及孢子(圖1,d-f)。診斷:皮膚淺部真菌感染。局部使用抗真菌藥物后痊愈。
分離真菌經(jīng)薩布羅右旋糖瓊脂培養(yǎng)基27℃培養(yǎng)出粗糙黑色菌落(圖1,g),鏡下可見黃褐色分隔菌絲、節(jié)分生孢子、念珠菌樣分生孢子和有橫隔的原膜孢子。這些特性表明這是一種新型梨孢霉菌株(圖1,h-i)。檢測并分析其ITS1和ITS2保守區(qū),與基因庫比對,除一株從丹麥患者黑色趾甲上分離的菌株和兩株分離自巴西的環(huán)境菌株與之較相似之外,未找到與之相同的序列。因此,該菌株被鑒定為新型梨孢霉菌屬菌株,即表皮梨孢霉(C epidermidis),同時被CBS收錄(CBS120353)。
本例患者有如下特性:①足趾及趾間黑斑伴瘙癢;②界限不清; ③KOH鏡下檢查可見著色性節(jié)分生孢子;④表皮全層可見菌絲;⑤ C epidermidis為病原菌。這些特征可與足癬和黑色小孢子菌病明顯鑒別。筆者認為這種真菌感染與患者先前的外傷感染有關(guān)。筆者建議根據(jù)拉丁文的nigra-for“black”and-macula for“patch”將這種新型真菌感染命名為“nigramacula”。
梨孢霉菌屬在自然界中廣泛分布,具有著色性節(jié)分生孢子的特征。根據(jù)形態(tài)學和基因?qū)W分析和對這一菌株已有的前期研究,我們認為C epidermidis
是一種新型可侵犯人皮膚的嗜表皮性真菌。本例患者50年前在病變部分有谷類植物刺傷史,雖無法證實但推測的可能性是:目前的感染可能與當時刺傷后真菌被機體巨噬細胞吞噬后在細胞內(nèi)潛伏,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大及其免疫狀態(tài)的下降,在受傷部位潛伏的真菌得以再次生長并致病有關(guān)??傊つw黑斑和表皮全層著色性真菌的特點以及基因方面的研究,提示我們一種新疾病的存在:“nigramac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