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顧,沈永翔
(1.杭州市上城區(qū)教育學院,浙江杭州310006;2.杭州市上城區(qū)教育后勤管理中心,浙江杭州 310006)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利用網聊工具進行合作學習的實踐與探索
方 顧1,沈永翔2
(1.杭州市上城區(qū)教育學院,浙江杭州310006;2.杭州市上城區(qū)教育后勤管理中心,浙江杭州 310006)
合作學習是當前教育改革與發(fā)展中形成的一種比較有效的學習方式。目前,國內外對合作學習的研究很多,但對基于網絡的合作學習方式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本文在大量的課堂實踐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在網絡上使用網聊軟件來進行分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該方法充分利用了網聊軟件的各種特性,實現(xiàn)了在學習小組分組方面最具靈活性以及組員交流方面最具廣泛性,因而具有極大的推廣價值。同時,在引導學習者正確使用互聯(lián)網軟件方面,本文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合作學習;網聊軟件
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是當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一種常用的教學形式,小組合作就是利用成員之間的能力不對稱性,變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優(yōu)勢資源,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學習并充分發(fā)揮各自的長處,協(xié)作完成學習任務。[1]對于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而言,學生之間的交流活動的廣度與深度將直接關系到最終課堂教學效果。[2]
而傳統(tǒng)的小組合作把學生分割成了不同的交流群(學習小組),這些學習小組中的學生相對于整個課堂則處于一個封閉的范圍,在學習過程中,雖然組內成員可以充分交流,但各學習小組之間的交流則相對困難,從而使小組合作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同時,采用固定分組方法來劃分學習小組,組員整體水平好的小組在完成任務之后,無法與其他小組中的成員進行交流,而組員整體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較低的學習小組也無法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這樣一來極易導致學習者的兩極分化現(xiàn)象。
首先,利用網聊軟件組成的學習小組,其組員分布不受機房座位限制,從而大大擴展了學習者交流活動的廣度,提高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效果。
其次,利用網聊軟件組成的學習小組,同一個學習者可以同時參與到多個小組的交流活動中,這種學習者之間交流合作活動的復雜性,將更加有利于實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在培養(yǎng)學生社會交往能力方面的目標。
最后,對于某些存在交流障礙的學習者而言,在與其他學習者面對面交流存在困難的情形下,使用網聊軟件與他人交流則不失為一個緩沖手段。他們可以先嘗試利用該手段來與其他學習者進行交流,進而慢慢克服自己與他人交流溝通方面的問題。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運用網聊軟件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階段:
1.準備階段
在準備階段,學習者通過網聊軟件發(fā)布自己的合作學習請求,其他學習者看到了這些請求信息后,根據(jù)需要來決定是否與其中的某些學習者組成合作學習小組。
2.分組階段
在分組階段,學習者將根據(jù)自己的合作需要與其他學習者組成合作學習小組。在課堂內,每個學習小組的形成都需要相關學習者經歷一個協(xié)商過程,協(xié)商的內容主要是某幾個學習者關于形成合作小組的意向討論。根據(jù)大量的課堂觀察,這個協(xié)商過程通常出現(xiàn)在教師布置完學習任務后。
下圖展示了學生運用網聊軟件形成合作小組的過程:最初的課堂中一共只有A、B、C這3個固定分組的學習小組,后來A組中的學習者4與B組中的學習者8、C組中的學習者12組成了學習小組;隨后,B組中的學習者8又與C組中的學習者9組成了新的學習小組;最后,A組中的學習者1加入到了學習者8與學習者9所在的學習小組。顯然,在運用網聊軟件的學習小組中,同一位學習者可以在同一時刻隸屬于不同學習小組,如學習者8,這種靈活性是傳統(tǒng)的分組方法很難做到的。分組完成后,各學習小組內的學習者就可以分別進行合作學習了。在具體交流時,學習者既可以選擇使用廣播方式與全體組員交流,也可以選擇點對點方式與組內的某個成員進行交流。隸屬于不同學習小組中的學習者是看不到其他組內的廣播消息的。
盡管在合作小組的形成過程中基本上是靠學習者自己完成的,但應當指出,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不是消極被動的。首先,教師必須時刻關注課堂中是否存在有加入(形成)學習小組的需要,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溝通能力而無法實現(xiàn)的學習者。如果發(fā)現(xiàn)這樣的學習者,教師就需要及時通過引導來幫助他們順利地加入(形成)學習小組。例如,“XX同學已經完成了這一功能,你是不是可以向他尋求幫助?”或是 “XX同學的小組那邊正缺少一個助手,你愿意協(xié)助他們么?”也就是說,教師對學習小組的形成具有促進作用。
其次,教師還應對各學習小組中不利于學習者之間合作的各種因素進行抑制。例如,當教師發(fā)現(xiàn)個別同學之間在交談與任務達成無關的內容時,就應該及時制止。換句話說,教師還應該確保課堂中每一個學習小組都是有效的,是有利于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
最后,由于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中,明確組內成員的分工可以有效提高小組合作的教學效果,此觀點同樣適用于基于網聊軟件的合作學習,因此,教師還要引導各學習小組的成員,在正式合作之前,先明確各自的分工。[3][4][5]
3.合作學習
在運用網聊軟件組成的學習小組中,學習者之間的合作方式主要有:小組討論交流、個別討論、各種素材(圖片、聲音文件、文字內容等)交流以及遠程協(xié)助指導。
小組討論交流是指學習者以廣播的方式在學習小組中發(fā)言。在這種情況下,學習小組中的每一位成員都能夠收到相關的消息,收到消息的學習者也同樣以廣播的方式進行回復,從而形成小組討論交流的氛圍。小組討論交流適用于全體成員共同對同一主題交流的情況,例如組員之間的分工討論等。
個別討論是指學習者以點對點交流的方式與學習小組中的特定成員進行交流,也就是“說悄悄話”。個別討論只在參與交流的雙方之間進行,由于小組中的其他學習者看不到他們之間的交流信息,因此,討論者之間的交流不會對他們產生任何干擾。此時,由于網聊軟件的交流窗口中保存的也只是參與討論活動的學習者之間的交談消息,因此,也避免了其他無關聊天消息對個別討論者之間產生的干擾。
素材交流是指學習者為完成學習任務而通過網聊軟件進行有關素材的交流合作,包括素材交換與素材索取兩種形式。素材交換是指,學習者用已有的素材去向其他學習者交換完成任務所需要的其他素材,素材交換的結果是參與素材交換的雙方都能夠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素材;素材索取是指,由素材交流的一方向另一方索取自己所需要的素材,素材索取的結果是僅參與活動的一方能夠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素材。
遠程協(xié)助指導是指學習者為其他組員提供遠程協(xié)助的合作方式。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教師在學習者進行遠程協(xié)助時需要關注學習者之間是否存在“包辦”的現(xiàn)象,也就是要提醒學習者之間指導的分寸,一般來說,指導的范圍僅限于前后沒有關聯(lián)的操作舉動。此外,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合作小組中給予他人大量解釋的學生比給予或接受簡短答案甚至沒有答案的學生能學到更多的內容。[6]因此,教師還應當要求學習者在協(xié)助他人的過程中給予被協(xié)助者必要的解釋。
與傳統(tǒng)的合作學習小組不同,在運用網聊軟件組成的學習小組中,學習者可以自由地“出入”某個學習小組。因此,為了方便其后的評價工作,教師應該提示學習者做好相關交流活動的記錄工作。同時,教師還應提醒學習者,不應隨意地退出某個學習小組,在退出學習小組之前,別忘記和組內的其他學習者打個招呼,這也是學習者網絡禮儀與網絡責任培養(yǎng)的相關要求。
正如合作學習的主要倡導者約翰遜兄弟所說的:那些經常感到無助和缺乏信心的學生,如果參與合作學習,便會獲得伙伴們的幫助,有了進步的希望和機會。合作學習小組給人以力量,使他們感到強大、有能力和負有責任;再加上社會支持和信任的良性刺激,使學生受到激勵從而達到學業(yè)成功。[7]因此,運用網聊軟件進行合作學習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幫助他人克服困難的情懷以及通過交流解決困難的能力。指學習者幫助他人克服任務完成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以及在遇到困難時,能夠主動通過網聊軟件尋求幫助。例如,當某位學習者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時,他與另一位學習者組成了學習小組,經過一定的交流,該學習者解決了問題,此時,既要給該學習者的這種求助行為加分,也要給指導者的指導行為加分。
二是通過合作與他人共同克服困難的意識與能力。指學習者能夠積極、愉快而又有興趣地參與合作學習,同時尊重同伴、獨立思考等。例如,學習者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文字輸入任務時,主動與其他學習者合作來完成文字輸入任務。
三是利用網聊軟件獲得以及提供信息、資源的意識與能力。指學習者通過網聊軟件從他人那里獲取或向他人提供有關任務解決的意見和建議以及相關素材。例如,學習者在發(fā)現(xiàn)了一張優(yōu)美的背景圖片時,主動將它分享給了其他學習者。
四是網絡責任感與網絡禮儀。指學習者負責任地使用網聊軟件,不在小組討論中誹謗、謾罵其他學習者;發(fā)現(xiàn)利用網聊軟件傳遞不良信息時主動制止;在得到他人幫助時,主動表示感謝;退出學習小組前與其他組員打招呼等等。
運用網聊軟件的合作學習,在繼承了傳統(tǒng)小組合作學習優(yōu)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學習者之間的交流范圍,有效解決了固定分組組間交流的難題。憑借網聊軟件的功能,基于網聊軟件的分組合作無論是在學習者分組形式上還是在素材交流的實現(xiàn)上,以及在對抑制學習者兩極分化現(xiàn)象方面,都有著巨大的優(yōu)勢。
盡管運用網聊軟件進行合作學習有著諸多優(yōu)點,但在操作實施上也存在著一些難題。例如,學習者在分組討論交流的過程中,隨著交流內容的增加,先前學習者之間的交流記錄會被覆蓋掉,因而對于相關交流內容的檢索就變得非常困難。此外,運用網聊軟件進行合作學習,對學習者的漢字輸入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對于該方法如何在漢字輸入能力普遍較低的小學低年級學習者中推廣尚待更進一步的研究與探索。
[1]雷體南,葉明良.信息技術教學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3.
[2]裴娣娜.發(fā)展性教學論[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9.
[3]劉娜萍.對提高合作學習效率的一點思考[J].中國科學教育,2005,(4).
[4]王永忠.開展“合作學習”的策略、優(yōu)勢及注意事項[J].中國教育導刊,2005,(1).
[5]鄭保和“.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低效現(xiàn)象及解決策略[J].教育評論,2005,(3).
[6](美)Robert E.S lavin.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7.
[7]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7.
(編輯:王天鵬)
G434
A
1673-8454(2010)20-00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