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殷建平 張娟
自1997年我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以后,石油安全問題一直倍受社會各界關注。確保未來我國石油安全的戰(zhàn)略舉措很多,但我們認為:合理引導汽車用油是非常重要的戰(zhàn)略舉措之一。原因有二:一是汽車用油占我國石油消費的比重很大;二是未來十年我國汽車消費仍將高速增長。
自1978年以來,我國汽車保有量不斷增長。這其中經(jīng)歷了汽車消費加速增長的第一個高潮期和汽車消費平穩(wěn)增長的過渡期。
資料來源:1998~2003年數(shù)據(jù)來自國家統(tǒng)計局《中國能源統(tǒng)計年鑒2008》的15-26;2004~2008年數(shù)據(jù)分別來自2005、2006、2007和2008年2月28日及2009年2月26日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
1998-2003年是我國汽車消費的第一個高潮期。圖1顯示,期間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年均增長12.58%;民用汽車保有量由1319萬輛增長到2384萬輛,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由 423.65萬輛增長到1219.23萬輛,增長了近三倍。
2004~2008年我國汽車消費呈波浪式發(fā)展,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增長率分別為15.02%、57.88%、15.15%、14.28%和13.35%。
數(shù)據(jù)來源:1998-2007年數(shù)據(jù)來自《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08》的6-9頁,2008年數(shù)據(jù)來自中商情報網(wǎng)2009年2月2日的統(tǒng)計
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長促使我國汽油和柴油消費總量不斷上升,其占石油消費的比重一直保持高位增長。由圖2看出,1998年我國汽油和柴油消費量為86.1百萬噸,而2008年上升到202.3百萬噸,年均增長9.90%;汽油和柴油消費占石油消費的比重已由1998年的43.71%增長到2008年的53.85%。
1.2.1 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預示著未來我國汽車普及率會進一步提高
多年來我國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大幅度增長。2008年,城鎮(zhèn)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781.0元,較1998年的5425.1元增長190.89%,年均增長19.01%;農(nóng)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4761.0元,較1998年的2162.0元增長120.21%,年均增長12.02%。
國際經(jīng)驗表明,人均收入水平與汽車普及率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在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20個國家長達70年的考察期內,呈現(xiàn)出汽車擁有率隨著人均收入水平上升而上升的普遍趨勢,這一趨勢一直持續(xù)到轎車普及率達到每千人500輛左右時才有所減慢或回落,而汽車保有率達到每千人700輛之后還會上升。我國人口按13億計算,2008年每千人擁有汽車49.75輛,擁有轎車18.75輛,因此,未來我國汽車消費市場還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1.2.2 消費結構的升級引導汽車消費的增長
1998~2007年間,我國城鎮(zhèn)和農(nóng)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shù)呈不斷下降的趨勢,尤其是城鎮(zhèn)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shù)10年間分別為49.1、47.7、46.2、45.6、47.2、45.5、43.0、43.1,這說明我國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目前,汽車在我國屬于高檔耐用品,消費結構的升級將增強人們對汽車消費需求的增長。如2008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488億元,在限額以上批發(fā)和零售業(yè)零售額中,汽車類增長25.3%。
1.2.3 我國汽車消費進入第二個高潮
根據(jù)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009年1月份全國共售出汽車73.55萬輛,這使得我國登上了全球汽車銷量第一的寶座,高于美國當月的65.7萬輛。2009年6月30日,中新社發(fā)布的《中國汽車產(chǎn)業(yè)發(fā)展報告2009》預計,2009年中國汽車銷量將達到1030萬輛,較2008年的938.05萬輛增長9.8%,增長幅度上升3.1個百分比。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fā)部主任徐長明在北京北辰亞運村汽車市場召開的信息發(fā)布會上表示,中國汽車消費將迎來第二個高潮,第二個高速增長期一般持續(xù)10年左右,銷量年均增長20%。
據(jù)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技術經(jīng)濟研究部門預測,2020年,我國石油消費量可能超過6.2億噸,而到時原油產(chǎn)量僅為2億噸,對外依存度達到67.74%,嚴重威脅我國石油安全。按照目前汽車的增長速度,2020年我國民用汽車保有量將超過1.5億輛,年耗汽油、柴油超過2.5億噸。按照圖2中顯示的汽油和柴油占石油消費的平均比重47.47%計算,相當于消耗原油5.27億噸。因此,控制和引導汽車用油是我國石油安全重點要解決的問題。
從世界范圍內來看,各國的成品油價格政策分為三類:高價政策、中價政策及低價政策。
根據(jù)德國技術合作公司(GTZ)的調查顯示,2008年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qū)全年平均汽油零售價格,最低為2美分/升(委內瑞拉),最高為253美分/升(厄立特里亞)。
(1)采取低價政策的國家包括實行高補貼政策的國家和低油價國家。實行高補貼政策的國家包括:委內瑞拉、伊朗、利比亞、阿爾巴尼亞、巴林、土庫曼斯坦、科威特等,汽油價格2-29美分/升,柴油價格1~27美分/升。
而一些石油消耗量較小的產(chǎn)油國,其成品油價格低于國際市場價格,包括:也門、緬甸、阿聯(lián)酋、印尼、馬來西亞等,汽油30~55美分/升,柴油30~77美分/升。
(2)采取中價政策的國家以美國為代表。其成品油的價格參照原油價格,綜合考慮原油加工、成品油儲運及銷售環(huán)節(jié)的成本和利潤,成品油價格中消費稅所占比重較小。
(3)采取高價政策國家包括:歐盟各國、以色列、日本、韓國、韓國、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這類國家普遍采取高價政策,其成品油價格遠遠高于美國。
不同的成品油價格政策,在引導汽車消費成品油方面發(fā)揮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高價政策在控制汽車用油方面發(fā)揮著積極作用。在這方面,歐洲各國的經(jīng)驗值得我國學習和借鑒。
2.1.1 高油價政策
從2008年的汽油價格可以看出,歐洲各國普遍采用高油價策略。2008年WTI原油的現(xiàn)貨價格平均為63美分/升,評估出汽油正常零售價格約為88美分/升,而英國全年平均汽油零售價格為144美分/升;意大利全年平均汽油零售價格為157美分/升。歐洲國家中平均價格最低的國家西班牙(汽油零售價為123美分/升)的零售價格也高于國際正常零售價格。
2.1.2 高稅率政策
表1顯示,歐洲的高油價是由于各國對成品油消費實行高稅率。2009年5月18日英國95號汽油的零售價格為1105.33歐元/千升,稅前價格只有347.10歐元/千升,稅率達到218.45%;法國和意大利的稅率也分別高達198.98%、165.74%。而美國當月的稅率只有20%左右。
歐洲的高油價、高稅率政策促進了汽車節(jié)油,合理引導了汽車對成品油的消費。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2.2.1 高油價促進汽車節(jié)油技術的進步
在高油價下,為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歐洲的汽車生產(chǎn)商竭力提高汽車生產(chǎn)技術,主要是提高汽車的燃油效率。由圖3知,歐洲的汽車燃油效率不斷提高,它已經(jīng)由1999年的8L/100km降低到2008年的5.8L/km,且歐盟計劃2012年實現(xiàn)汽車平均耗油降低為4.9L/100km的目標。從圖3中還可發(fā)現(xiàn)歐洲的汽車燃料效率高于美國和日本,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表1 英、法、意三國汽油2009年5月18日95號零售價格構成(歐元/千升)
圖3 1999~2012年日、歐、美控制汽車燃料效率對比圖
2.2.2 高油價引導小排量汽車需求增長
對高油價反映最敏感的是消費者,因此,為了減少汽車消費支出,歐洲各國消費者不再選擇大排量的高檔汽車,而更多地購買小排量微型轎車。多年來,歐洲小排量汽車消費量占乘用車消費總量比重不斷增長,它已經(jīng)由1990年的30.0%增長到2009年5月的44.9%,漲幅14.9個百分點;而中高檔轎車消費量的比重大體呈不斷下降的趨勢發(fā)展,1990年的比重為22.0%,而2009年5月已降至15.0%,回落7個百分點。
2.2.3 高油價抑制奢侈性汽車用油
歐洲國家的汽車普及率雖然很高,很多家庭擁有不止1輛汽車。但很多人平時上班基本乘坐公共交通,私家車只有在節(jié)假日外出度假或購物時才使用。在英國倫敦等大城市,一些居住在遠郊的市民,即使開車進城,也是將車停在遠離市中心的地方,然后換乘公共交通。因此,奢侈性的汽車用油量得到有效控制。
在歐洲成品油價格政策的影響下,歐洲各國在控制石油消費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以英、法、意三國為例,由表2數(shù)據(jù)知,2008年較1974年的34年間,英國的GDP由197.523十億美元上漲到2674.085十億美元,上升12.54倍,法國和意大利的也各上升9.56和10.75倍;然而,英國石油消費量卻由105.3百萬噸下降到78.7百萬噸,下降幅度達33.80%,法國和意大利的下降幅度也各達31.24%和24.60%。(中國的石油消費量卻由1974年的61.90百萬噸上漲到2008年的375.7百萬噸,漲幅達506.95%)
表2 英國、法國和意大利1974、2008年石油消費量(百萬噸)及GDP(十億美元)
在今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我國在鼓勵汽車消費與保障石油安全之間存在巨大矛盾。而要緩解這一矛盾,我國必須發(fā)揮成品油價格政策的杠桿作用。在這方面,我國應借鑒歐洲的經(jīng)驗。
與歐洲國家相比,我國成品油價格偏低。例如,2008年7月的97號特級汽油零售價格每升約6.5元,歐洲國家價格是我國的2~3倍。針對我國國情,我國應采取相對偏高的成品油價格策略,也就是說,未來我國成品油價格應高于國際市場的成品油價格。
同時,我國政府要充分發(fā)揮其宏觀調控作用,在實施相對較高的成品油價格政策的同時,對于一些弱勢的群體或產(chǎn)業(yè)(比如公共交通、農(nóng)牧漁業(yè)等)則可以通過補貼的方式按用油量進行扶持。
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成品油價格在未開征燃油稅時和歐洲國家的稅前價格相差不大,關鍵在于歐洲國家實行高稅率政策。考慮到我國的經(jīng)濟現(xiàn)狀,以及對環(huán)境保護和經(jīng)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考慮,我國可學習歐洲高稅率政策,但稅率不一定像歐洲各國那么高。
2009年1月1日,我國實施成品油稅費改革,取消了原來在成品油價外征收的公路養(yǎng)路費、航道養(yǎng)護費、公路運輸管理費、公路客貨運附加費、水路運輸管理費、水運客貨運附加費等六項收費,逐步有序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增加了燃油消費稅,將價內征收的汽油消費稅單位稅額每升提高0.8元,依法籌集交通基礎設施養(yǎng)護、建設資金。這可以視為我國實施高稅率政策的第一步。下一步的改革,應當是開征燃油稅,并且燃油稅稅率應保持在一個恰當?shù)乃?。從而使成品油價格維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合理引導汽車用油。
另外我國可適當增加稅種,并規(guī)范其征收方式和歸屬,比如環(huán)境稅用于環(huán)境污染的治理、消費稅用于道路建設、石油特別收益金用于鼓勵新能源開發(fā)等,實行專稅專用。
[1]馮鳳玲,胡樹華.城鎮(zhèn)居民收入對汽車消費市場影響的研究[J].商業(yè)時代,2007,05:82~89.
[2]催民選.中國能源發(fā)展報告2008[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379.
[3]GTZ International Fuel Prices 6th Edition - Data Preview[R/0L].2009-03[2009-6-5].http://www.gtz.de/en/themen/umwelt-infrastruktur/transport/10285.htm.
[4]李治國.成品油價格國際比較及我國對策研究[J].價格月刊,2008,(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