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澤斌
( 西南大學 音樂學院,重慶 北碚 400715 )
談學習手風琴中常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文澤斌
( 西南大學 音樂學院,重慶 北碚 400715 )
隨著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多元化智力概念的普及,青少年學琴熱潮席卷著大街小巷,手風琴這件攜帶方便、音色優(yōu)美、音域寬廣的鍵盤樂器更是吸引了眾多青少年。為了更好地推廣普及手風琴,闡述了學習手風琴過程中的常見問題,以期引起學習者的注意和教師們的重視。
學習手琴; 問題; 解決方法
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zhì)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獨生子女家庭紛紛為自己的孩子買起了樂器,利用業(yè)余時間登門拜師學琴,手風琴這件攜帶方便、音色優(yōu)美、節(jié)奏鮮明的鍵盤樂器,便成了許多孩子們選擇學習的對象。
手風琴屬于鍵盤樂器,如果學習方法得當,很快就能掌握,甚至會學得很好;反之,如果方法不當,就會走很多彎路,事倍功半。文中就筆者多年學琴遇到的一些問題,談談粗淺的看法。
手風琴與鋼琴雖然都是鍵盤樂器,但手風琴與鋼琴由于樂器的制造結構不同,他們在演奏上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風格。鋼琴發(fā)音,主要依靠杠桿作用于榔頭碰擊琴弦震動而發(fā)出聲音,音量的控制、音色的變化取決于手指觸鍵的力度。而手風琴發(fā)音,在手指觸鍵的同時,還要依靠風箱的拉、推產(chǎn)生氣流,使簧片震動發(fā)音,音的強弱則取決于風箱中氣流通過簧片的大、小所致。因此,在手風琴學習過程中,要清楚地認識兩種鍵盤樂器不同的制造結構,要確立鋼琴演奏中“彈”的意識和手風琴演奏中“拉”的意識,才能走出所謂“會彈鋼琴就自然會拉手風琴”的誤區(qū)。
右手拇指上翹,這是大多數(shù)學琴者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拇指上翹,引發(fā)拇指第二關節(jié)隨之內(nèi)陷,這時拇指的觸鍵面積也就隨之增大,使掌心的肌肉緊張,手掌伸展不開,這不僅會影響演奏的速度,而且造成音色難聽。當演奏八度時,往往把握不住音準,整個手型也很難看。對這個問題的糾正方法是可讓學琴者每天都堅持一定時間做以下練習:
反復若干遍。使拇指分別在二指、三指、四指的下面進行觸鍵。注意這時拇指的觸鍵位置應是靠鍵盤的“前、側”點。其余二、三、四指的觸鍵著力點應在每個手指的指尖上。做此練習一定要做到“放慢”、“放松”。若按照此方法訓練并持之以恒,拇指上翹的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初學琴者,大多數(shù)會不自覺地抬高右手手肘,而這種無意識的動作會嚴重影響手風琴的演奏,必須予以糾正。因為手肘抬得過高,除外觀上造成了演奏姿勢的不自然外,還導致演奏不能持久,易于疲勞,特別是當演奏高音鍵時,便有一種觸鍵上的困難,更不用說高音鍵的快速演奏了。另外,手肘抬得過高,會造成手指觸鍵時與琴鍵的角度不平行,手指倒立,第五指跑出鍵盤之外,從而導致演奏起來力不從心。正確的演奏姿勢應該是:右手手肘保持自然平衡的角度,必要時還需適當下沉,使手指在鍵盤的各音區(qū)的位置上保持盡可能平行的狀態(tài),提高演奏的便利性。
在手風琴演奏中,手腕的運用是極為重要的,然而大多數(shù)學琴者只注意指法的練習,而忽視了手腕的運用。實際上,當練習音階時,手腕就在進行左右方向的運動了。所以,手指做每一個按鍵動作時,其實都是靠手腕的微動而帶動手指運動。當演奏和弦節(jié)奏時,手腕的運動就更顯得重要,它要求手腕略高于鍵盤。在手腕的作用下,手指觸鍵后立即抬起(不可過高),應感到手指在離鍵時將和弦音帶出來所發(fā)出的聲響(好似琴鍵燙手一樣)。若保持觸鍵的靈敏性和彈性,加上風箱控制得法,奏出來的和弦節(jié)奏音型必然會給人以集中、干凈、利落之感。要使手腕放松而富有彈性,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腕部放松,但手指并不完全放松;
2.觸鍵的力量不能偏重某一個音,落指要整齊;
3.演奏密集音型時,要借助鍵盤自有的彈性;
4.避免觸鍵動作過大;
5.調(diào)整心態(tài),勿急于求成;
6.耐心慢練。
手風琴的風箱運用,直接影響到手風琴的音質(zhì)、音色、音量、力度以及音樂作品風格的表現(xiàn),被稱為手風琴演奏中的靈魂。它如同拉弦樂器中的運弓,但大多數(shù)學琴者仍然不太重視風箱的運用,只是普通拉、推風箱,能讓手風琴發(fā)出聲音罷了。
手風琴風箱方面的運用,根據(jù)樂曲風格需要可分為:1.平穩(wěn)風箱;2.頓風箱(彈性風箱);3.顫風箱(揉風箱);4.震風箱(抖風箱)四種。其中,平穩(wěn)風箱是基礎,如果平穩(wěn)風箱掌握不好,其它三種風箱就不可能掌握好。
對于大多數(shù)學琴者來說,風箱的掌握總是力不從心。其主要問題是:開風箱時總是朝著左后方扯,這樣一來,既費勁又覺得打不開風箱。關風箱時,肘部向外拐,形成摟風箱的不良習慣,使左臂易于疲勞、酸痛,更多的是關內(nèi)箱時,用力過猛,一下子就推回,無法保證應有的時值,總覺得氣不夠,如此等等,這些都是運箱方法不對所致。
正確的運箱方法是:開風箱時如同扇子張開,關風箱時按開風箱形狀自然推回,這種為扇型風箱;根據(jù)樂器力度需要也可在關風箱時左手突然抬起(這時風箱呈倒扇形狀),然后向下壓回關閉狀態(tài),這種稱為倒扇形。需要特別注意:開風箱時力點集中在左手手腕處,推風箱時力點則分散在手腕內(nèi)側和掌心以及掌兩側。風箱的力度強弱主要是借助音樂的動力實現(xiàn)的。
在學習手風琴時,所謂“扎扎實實”是指學琴者必須科學、循序漸進地學習,所謂“拔苗助長”是指學琴者盲目地、浮躁地、片面地追求高難度技巧和高難度作品,以期加快學琴進度。
在眾多的學琴者中,一部分成年人是為了工作需要而學,如中小學音樂教師、文化館、工會文化干部等;另一部分人是為了自娛自樂而學,其中大多數(shù)是青少年學生,課程緊,學琴只是課余愛好,學一專長罷了。對于以上兩種學習者而言,學琴只是一種業(yè)余愛好或應付一般工作需要,學習過程中往往急于求成。在這一心理影響下,學琴者對于那些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訓練往往不感興趣,也覺得枯燥無味,學琴者本人偏愛流行樂曲,加之有的家長又好高騖遠,一些教師便投其所好,一味迎合這些學生及家長的心理,于是便盲目地加快教學進度,布置高級別的“名曲”,一氣練它個一年半載,生拉活扯地拼下了“名曲”,這種“拔苗助長”式的教學法,與其說是違背教育規(guī)律,不如說是害人,是“誤人子弟”。從表面上看,學生的演奏水平提高了,進度也很快,實際上卻“生產(chǎn)”了一件次品,煮了一鍋“夾生飯”。這樣的教與學現(xiàn)狀不僅不利于我國手風琴演奏水平的提高,更容易埋沒一些確實有潛力可挖的手風琴苗子。
有道是:“欲速則不達”。事實告訴我們每一個有志者:學琴切莫操之過急,謹記一切成功都來自于勤奮和踏實。就如同建造高樓大廈,沒有堅實的基礎是不行的。只有那些在學琴的道路上,重視基本練習,注重學琴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和循序漸進的原則,并做到有耐心的慢練、動腦筋的巧練、有恒心的苦練,才有希望收獲成功的喜悅!
[1] 文慶容.手風琴教學中手腕、風箱的技巧及訓練方法[J].中國音樂,2004,(2).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and the popularity of the concept of diverse intellectuality, youth piano craze has swept streets and alleys. However, accordion, a keyboard instrument with portable feature, beautiful tone, and wide diapason,attracts many young people.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popularity of the accordion,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he accordion are exposited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learners and teachers.
Key words:learning the accordion; problem; solution
(責任編輯 魯娜娜)
On Frequent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Learning the Accordion
WEN Ze-bing
( School of Music,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Beibei, Chongqing 400715, China )
J624.3
A
1673-9639 (2010) 05-0128-02
2010-08-16
文澤斌(1989-),男,西南大學音樂學院學生,專業(yè):手風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