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強,劉海俠,梁 拓,梁欣欣
(1.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動物醫(yī)學院,陜西楊陵 712100;2.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陜西楊陵 712100)
鯽魚(Carassius auratus)俗稱鯽瓜子、喜頭、鮒魚、寒鮒等,隸屬于鯉形目(Cyprininae)、鯉科(Cyprinidae)、鯉亞科(Cyprinidae)、鯽屬 (Carassius),是我國分布廣泛的優(yōu)質(zhì)經(jīng)濟魚類之一。鯽魚肉質(zhì)細嫩、肉味甜美、價格低廉、營養(yǎng)價值很高,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1]。鯽魚性味甘、平、溫,入胃、腎,具有和中補虛、除濕利水、補虛贏、溫胃進食、補中生氣之功效,藥用價值很高。鯽魚分布很廣,除西部高原地區(qū)外,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鯽魚的適應(yīng)性非常強,不論是深水或淺水、流水或靜水、高溫水(32℃)或低溫水(0℃)均能生存。即使在pH為9的強堿性水域,鹽度高達4.5%的達里湖,仍然能生長繁殖。
長期以來,在水產(chǎn)養(yǎng)殖中,魚類作為數(shù)量和種類最為龐大的經(jīng)濟動物,不可避免的在養(yǎng)殖過程中受到各種致病菌的侵襲。為此,人們采用各種抗菌藥物抑制病菌對水產(chǎn)生產(chǎn)的影響,其中,甲砜霉素、痢菌凈、培氟沙星和氟苯尼考屬于常見藥物。但這4種藥物用于魚病治療的有效劑量和魚類的安全性問題尚不清楚,因而往往在使用時感到難以掌握。為此,進行了甲砜霉素、痢菌凈、培氟沙星和氟苯尼考對鯽魚苗的急性毒性試驗,以期為鯽魚的健康養(yǎng)殖和病害防治提供參考。
1.1.1 試驗用魚 試驗用鯽魚苗購自陜西省寶雞市某漁場,平均體長2.4 cm±0.2 cm,體重4 g±0.2 g。試驗前先在室內(nèi)常規(guī)飼喂1周,然后挑選大小基本一致,體表完整,健康活潑、無病無傷的個體用于試驗。在整個試驗期間不投餌。
1.1.2 試驗藥物 痢菌凈,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中獸醫(yī)研究所藥廠,含量 98.9%,批號:20051014;甲磺酸培氟沙星,新昌縣永興化工有限公司,含量99.7%,批號:20050302;甲砜霉素,浙江海翔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含量 99.45%,批號:P-047-2005031;氟苯尼考,西安漢寶公司,含量 99.7%,批號:20060812。試驗前用適當溶劑將各試驗藥物配成一定濃度的母液,正式試驗時按適當比例稀釋為所需濃度,將魚苗從低濃度向高濃度逐漸放入。
1.1.3 試驗條件 試驗期間水溫為22℃~25℃,預(yù)試驗及正式試驗用水為曝曬3 d以上的自來水,pH為 7.36,溶解氧為 5.83 mg/L,硬度為6.62 mmol/L,試驗容器為容積約5 L的塑料盆,每盆加水3 L,試驗期間不投餌,不充氣。
為了確定藥物濃度的大概范圍,正式試驗前先進行24 h的預(yù)試驗,確定0~100%死亡的藥物濃度范圍[2-4]。正式試驗按照改良寇氏法進行,以預(yù)試驗所得全死濃度和全不死濃度為基礎(chǔ),按照等對數(shù)間距法選擇一定的濃度梯度作正式急性毒性實驗。分別設(shè)置5個質(zhì)量濃度梯度,同時設(shè)1個對照組及3個平行組,數(shù)據(jù)取平均值(見表1)。試驗開始后連續(xù)觀察中毒癥狀、死亡時間、數(shù)量,并及時用吸管撈出死魚,記錄24、48、96 h各濃度魚苗的存活和死亡情況。試驗期間不投餌,每24 h更換試驗液1次,換水量100%,以使實驗期間藥物的濃度盡量保持一致。試驗對死魚的判斷標準為:以呼吸停止及對外界刺激無反應(yīng)作為死亡的判斷依據(jù),即當試驗魚中毒后鰓蓋完全停止活動,用玻璃棒輕輕刺激魚體5 min無反應(yīng),即確定為死亡[5-10]。
根據(jù)急性毒性試驗結(jié)果,采用改良寇氏法計算得出氟苯尼考、培氟沙星、甲砜霉素、痢菌凈對鯽魚在24 h、48 h、96 h接觸時間內(nèi)的半數(shù)致死濃度(LC50)和安全濃度(SC)。
LC50的計算按綜合計算法公式計算
式中xm為最大死亡率組劑量對數(shù);d為組距(相鄰兩組劑量比值的對數(shù));p為各組死亡率,∑P為各組死亡率總和。
安全濃度估算公式[5-6]:SC=48 h LC50×0.3/(24 h LC50/48 h LC50)2mg/L
表1 試驗藥物濃度Table 1 The concentrations of experimental drugs
由表達式可知,培氟沙星對鯽魚毒性相對較小。當培氟沙星濃度為2 499.87 mg/L和2 200.21 mg/L時,魚的游動稍顯遲緩,并且隨著時間的延長這種情況加劇,2 499.87 mg/L濃度組5 h時出現(xiàn)死亡現(xiàn)象,14 h時死亡達到50%,21 h時全部死亡。2 200.21 mg/L濃度組24 h死亡率為80%,48 h的死亡率為100%,以后再無死亡。1 936.46 mg/L濃度組24 h死亡率為50%,48 h的死亡率為60%,以后再無死亡。1 704.33 mg/L濃度組和1 500.00 mg/L濃度組魚苗的活動狀況與對照組基本相似,死亡率較低(表2)。
表2 培氟沙星對鯽魚苗的急性毒性試驗結(jié)果Table 2 Acute toxicity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pefloxacin to Carassius auratus fries
氟苯尼考對鯽魚的急性試驗結(jié)果見表3。由表3可知,當氟苯尼考的濃度為1 898.11 mg/L時,鯽魚苗表現(xiàn)不安,警覺,游動緩慢,偶爾有浮頭、貼壁現(xiàn)象,4.5 h時出現(xiàn)死亡,19.5 h時死亡率達50%,23 h時全部死亡。1 528.99 mg/L濃度組24 h死亡率為80%,48 h的死亡率為 90%,以后再無死亡。1 232.47、993.13 、800.00 mg/L 3 個濃度組死亡率均在50%以內(nèi)。
表3 氟苯尼考對鯽魚苗的急性毒性試驗結(jié)果Table 3 Acute toxicity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florfenicol to Carassius auratus fries
甲硯霉素對鯽魚的急性毒性結(jié)果見表4。從試驗結(jié)果來看,使用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后從高濃度到低濃度魚的表現(xiàn)相似,只是3個較高濃度組浮頭現(xiàn)象相對嚴重。
另外,由表3和表4可知,氟苯尼考和甲砜霉素對鯽魚苗的半致死質(zhì)量濃度48 h后處于穩(wěn)定值,即48 h后存活的魚很少再隨時間的延長而出現(xiàn)新的死亡。說明鯽魚苗對漂白粉的適應(yīng)性和耐受性較強且毒性積累較小。
表4 甲砜霉素對鯽魚苗的急性毒性試驗結(jié)果T able 4 Acute toxicity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iamphenicol to Carassius auratus fries
由表5可知,鯽魚苗對痢菌凈較為敏感,只有125.00 mg/L濃度組的魚苗活動相對正常,其他濃度組的鯽魚苗均出現(xiàn)浮頭,興奮不安、驚厥,魚體彎曲等神經(jīng)癥狀,且隨濃度的增加而逐漸嚴重。在短時間內(nèi)(24 h)死亡率較高,說明痢菌凈在短時間對鯽魚苗的毒性較大。同時也發(fā)現(xiàn),鯽魚苗在高濃度組中即使未死亡,但也出現(xiàn)游動緩慢、翻肚倒掛等現(xiàn)象,說明痢菌凈的毒性較大。
表5 痢菌凈對鯽魚苗的急性毒性試驗結(jié)果Table 5 Acute toxicity ex perimental results of equindox toCarassius auratusfries
由表6可知,鯽魚苗對痢菌凈最為敏感,其在24、48、96 h的半數(shù)致死濃度與其他3種藥物的相應(yīng)半數(shù)致死濃度均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甲砜霉素與氟苯尼考在不同時間的相應(yīng)半數(shù)致死濃度差異不顯著(P>0.05),這可能是由于二者均屬于氯霉素類藥物,結(jié)構(gòu)及抗菌機理等相似。培氟沙星與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之間的半數(shù)致死濃度存在顯著差異(P<0.05)。根據(jù)測定的結(jié)果,參照魚類急性毒性試驗毒性分級標準可以判定,甲砜霉素、氟苯尼考、培氟沙星對魚類均屬于低毒化合物,培氟沙星的毒性最小,而痢菌凈屬于中等毒性,安全范圍較小,所以在應(yīng)用時應(yīng)予以足夠重視。
表6 各種藥物的半致死濃度和安全濃度Table 6 The half lethal concentrations and safe concentrations of four drugs
試驗結(jié)果表明,所選擇的培氟沙星、氟苯尼考、甲砜霉素和痢菌凈均對鯽魚有一定的致死性,且致死率和濃度及接觸時間呈一定相關(guān)性,隨著濃度的增加及處理時間的延長,鯽魚的死亡率均呈上升趨勢,只是在48 h后除痢菌凈外,其余3種藥物的死亡率減少或不死亡。而痢菌凈對鯽魚的毒性較大,短時間(24 h)死亡率較高,且與接觸時間呈正相關(guān)。
培氟沙星屬于第3代喹諾酮類藥物,是一種新的甲-4-哌嗪喹諾酮類衍生物,具有廣譜、高效、低毒的特點,吸收快、生物利用度好、組織藥物濃度高、體內(nèi)分布廣、維持時間長,且其抗菌機理獨特,不易產(chǎn)生耐藥性。李軍等[11]報道培氟沙星對熒光假單胞菌和腸型點狀產(chǎn)氣單胞菌的MIC為1.25 mg/L。試驗結(jié)果表明,4種抗菌藥物中培氟沙星對鯽魚苗的毒性最小。
氟苯尼考和甲砜霉素都屬于氯霉素的同類物,都具有廣譜抗菌作用,且都克服了氯霉素的一些不足,在臨床上使用廣泛。特別是氟苯尼考作為一種動物專用抗生素,近年在水產(chǎn)養(yǎng)殖業(yè)中的應(yīng)用越來越廣泛。吳萬紅[12]報道其在治療虹鱒魚體表感染時僅用4 mg/L~8 mg/L即可獲得滿意效果。而本試驗得到的其安全濃度是304.13 mg/L,因此,其在水產(chǎn)養(yǎng)殖當中可安全使用。
痢菌凈又名乙酰甲喹,是一種廣譜抗菌藥,有報道[13]其可用于治療魚類細菌性腸炎、赤皮病、斑點叉尾鮰腸型敗血癥等。但應(yīng)注意痢菌凈具有中等明顯蓄積毒性,容易蓄積中毒。這一點也通過試驗得到了證實,痢菌凈對鯽魚育苗的半數(shù)致死濃度與其他幾種藥物的半數(shù)致死濃度差異極顯著,在應(yīng)用時應(yīng)小心謹慎。
鯽魚對這4種抗菌藥物的敏感性依次為痢菌凈>甲砜霉素>氟苯尼考>培氟沙星。
[1]胡銀茂,王亞軍,曾慶國,等.鯽魚快速繁育技術(shù)的初探[J].水利漁業(yè),2006,24(3):57-79.
[2]周永欣,章宗涉.水生生物毒性試驗方法[M].北京: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89:19.
[3]邱永春.水污染魚類試驗方法[M].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1992:50-61.
[4]汪開毓,耿 毅,盧明科,等.百毒殺(BEST AQUAM-s)對鯉魚、鯽魚的急性毒性和抑菌作用[J].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0,18(1):68-71.
[5]王高學,劉海俠.水產(chǎn)動物疾病研究技術(shù)與實驗方法[M].陜西楊陵: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21-28.
[6]丁淑荃,萬 全,范文張,等.五種藥物對花魚骨魚苗的急性毒性試驗[J].淡水漁業(yè),2006,36(5):48-51.
[7]嚴美姣,嚴愛青.四種藥物對異育銀鯽魚苗的急性毒性試驗[J].河北漁業(yè),2008(1):11-13.
[8]潘立新,施振寧,張永正.4種常用藥物對七彩神仙魚的急性毒性試驗[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5(3):272-274.
[9]余培建.吡喹酮對鰻鱺及幾種淡水魚類的急性毒性試驗[J].淡水漁業(yè),2004,34(5):9-11.
[10]徐力文,廖昌蓉,劉廣鋒,等.氟苯尼考對雜色鮑的急性毒性及組織毒理學[J].大連水產(chǎn)學院學報,2005,20(4):296-299.
[11]李 軍,黎志強,樊品科.氟喹諾酮類藥物對草魚常見病原菌的體外抑菌試驗[J].中國獸藥雜志,1999,33(4):25-27.
[12]吳萬紅.氟苯尼考在虹鱒魚細菌性疾病防治中的應(yīng)用[J].水產(chǎn)養(yǎng)殖,2008,15:54.
[13]楊先樂.新編漁藥手冊[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5: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