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071 濟南軍區(qū)青島第一療養(yǎng)院 程薇莉 于麗華 殷濤 丁茗敏 鄭素潔
腫瘤標志物(TM)是指在腫瘤發(fā)生和增生過程中,由腫瘤細胞合成、釋放,或者是宿主對腫瘤反應產生的一類生化物質[1]。作者自2006-10—2009-11對5 519例體檢者進行了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抗原19-9(CA19-9)、糖抗原125(CA125)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的檢測,其中發(fā)現9例檢測值升高,經進一步檢查確診均患有腫瘤?,F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5 519例體檢者的年齡為25~84歲;男性3 951人,女性1 568人。男性檢測CEA、AFP、CA19-9、PSA,女性檢測CEA、AFP、CA19-9、CA125。
1.2 方法 采用天津新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進口分裝的酶聯(lián)免疫試劑盒檢測CEA、CA19-9、CA125、PSA。AFP試劑盒為鄭州博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生產。使用儀器為奧地利ASYS Hitech SA 1000酶標儀和Atlantis洗板機。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并設有質控。
5 519例體檢者TM檢測后發(fā)現9例異常者結果(表1)。
表1 9例TM異常者檢測結果(±s)
表1 9例TM異常者檢測結果(±s)
注:參考值CEA<4.0 ng/mL,CA19-9<37 U/mL,PSA<4 ng/mL,CA125<37 U/mL,AFP<20 ng/mL
病例 性別 年齡 CEA CA19-9 AFP PSA CA125 1女56 40.0 82.1 11.0 19.2 2 76 4.4 40.1 8.0 2.0 3男53 2.5 23.9 12.0 28.1男4 25 1.9 30.0 108.0 2.0 5男76 3.0 89.0男6 71 35.4 23.4 8.0 3.0 7男52 30.8 17.8 11.0 1.9男8 72 21.6 8.4 9.8 14.9 9男54 42.5 9.5 11.0 1.5女
病例1:經檢測發(fā)現CEA和CA19-9異常后,詢問患者,其貧血近5個月,其間腹部B超和CT未見異常,貧血原因未明。病人經數字胃腸和結腸鏡檢查確診為結腸癌。病例2:CEA為4.4 ng/mL,但其3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排便次數增多,曾診斷為慢性腸炎,CEA升高后經結腸鏡檢查確診為直腸癌。病例3:來我院體檢時發(fā)現PSA檢測值為28.1 ng/mL,B超示前列腺肥大和鈣化。該病人經直腸指診及核磁共振(MRI)發(fā)現前列腺內有0.5 cm直徑腫物,并確診為前列腺癌。病例4、病例5:AFP檢測發(fā)現異常后,均經肝臟增強CT確診為原發(fā)性肝癌。病例6:CEA升高,數字胃腸檢查見賁門區(qū)8 cm×9 cm充盈區(qū),胃鏡檢查確診為胃癌。病例7:CEA為30.8 ng/mL,病人即做數字胃腸檢查,結果未見消化道異常。但該病人回單位2個月后,出現腹瀉,偶見便血,經結腸鏡檢查,確診為結腸癌。病例8:CEA為21.6 ng/mL,B超示中上腹部可探及約10 cm×5 cm大小的囊性占位。該患者經結腸鏡檢查確診為直腸癌。病例9:CEA為42.5 ng/mL,CT示右肺上葉中央型肺癌并縱隔淋巴結轉移。
腫瘤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而防治腫瘤的最好辦法是早期發(fā)現,早期治療。在我院5 519例體檢者中所發(fā)現的9例患者均是體檢時發(fā)現TM異常后,經進一步檢查確診的。特別是發(fā)現病例7的CEA異常升高后,當時做全消化道數字胃腸檢查并未見明顯異常,而是于2個月后患者出現腹瀉,偶見便血,經結腸鏡檢查才確診的。而病例4在發(fā)現AFP升高后的前2~3個月前曾2次在其他單位體檢,未發(fā)現異常。研究表明:TM的檢測是迄今為止早期發(fā)現無癥狀的微灶腫瘤的唯一途徑,它可先于X線、超聲、CT、MRI或PET-CT等物理檢查發(fā)現腫瘤[2]。本研究中的9例患者均是健康體檢時,發(fā)現TM升高而經進一步檢查確診的。雖然TM異常者并不一定是腫瘤,但其可作為一種提示和信號,提示體檢者需根據自身情況,做進一步檢查和排除,并定期進行復查。如持續(xù)升高,則需引起足夠的重視。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醫(yī)政司.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659.
[2]王惠.腫瘤標志物測定及臨床應用[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