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志強
(中共湖南省委黨校 共青團理論教研部,湖南 長沙 410006)
長沙市高校男大學生性健康調查
鄧志強
(中共湖南省委黨校 共青團理論教研部,湖南 長沙 410006)
當代男大學生的性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且其性健康教育滯后。為了提高男大學生對性健康的認知水平,幫助其樹立健康的性觀念,規(guī)范其性行為,高校必須加強性健康教育。
性健康;男大學生;性知識
性既是與生俱來,又受后天環(huán)境影響,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大膽地正視它,另一方面又要科學地引導。正如弗洛伊德所說,性是創(chuàng)造的原動力,正確利用、引導它,則會變成美好、向上的東西,肆無忌憚地玩弄它,則會變成禍根之所在??梢?,性是需要正確地引導和教育。性健康指人們的性生理發(fā)育、生殖器官正常,性心理功能正常,并有健康的性觀念和性行為。性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教育,學校在利用課堂、心理咨詢及各種活動進行教育的同時,它還需要學校與家長,學校與社會,家長與社會進行密切的聯(lián)系與合作,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效果。
本次調查的總體是長沙市所有向社會公開的正規(guī)高等院校的男性大學生。本調查采取了多階段抽樣,第一階段:分層等距抽樣,按照學校的屬性(??圃骸⒁话惚究圃盒:椭攸c本科院校)以及他們所占學生總人數(shù)的比例抽取7所學校;第二階段,以被抽中的學校為二級抽樣總體,抽取 4個院系;第三階段,以抽取的院系提供的學生名單為第三級抽樣框,按照簡單隨機抽樣的原則選取一定數(shù)量的學生。為了進行比較,隨機抽取了120名女大學生作為參照群體,并進行加權處理分析。本次調查主要采取了問卷調查方法,采取自填式問卷調查,為使答卷者解除顧慮,保證所獲資料的準確性,采取了無記名答卷的方式進行調查調查中。在本次調查中,一共有935位男大學生做出了有效的問卷。從來源地來看,來自城鎮(zhèn)的占46.3%,農村的占53.7%;從學生的專業(yè)分布來看,屬于人文類的學生占 27.1%,理工類的占47.4,醫(yī)學類的占8.7%,體育、藝術類的占14.9%。
表1 對性生理了解的性別分析
從表 1可知,雖然男生對性生理的了解程度比女生要高,男生“比較了解”和“非常了解”所占比例分別是37.1%和16.1%,而女生只有24.6%和9.0%,但總的來說,男大學生對自身生理的認知并不容樂觀,了解的程度還是偏低,這從側面反映了性教育的缺失和不足。
許多大學已經(jīng)在校內開展了預防艾滋病的教育,而且宣傳的力度不斷加大。大學生作為高文化水平的群體,我們認為他們應該比較充分地掌握這方面的知識。但實際情況又是如何呢?對于男大學生對艾滋病傳播途徑的認識,我們設計的問題是:“您認為艾滋病的主要感染途徑有哪些?”,我們列舉了五項,只有三項行為才會傳染艾滋病。
回答完全正確的只有 59.8%,既沒有多選也沒有少選。時至今日,為何大學生此類的高文化群體對艾滋病依然存在著謬誤認識?一方面,許多決策者認為,大學生應該自然地就充分掌握了有關艾滋病的知識、信息,因此,在實際操作中就忽略了對他們的專門教育。另一方面,宣傳教育的內容的著重點出現(xiàn)了偏離,我們總把艾滋病同性行為捆綁在一起,而忽視了艾滋病傳播的實質是體液傳播。男大學生的艾滋病知識水平顯著地高于女生。這是因為男生比女生更加關心與性有關的各種問題,隨之對艾滋病的認識水平也提高了。
由表2可知,男大學生獲取有關性知識的主要途徑排在第一位的是書本、報刊、雜志,占了68.4%;第二位是電視、廣播、錄像,占了65.7%;而學校教育只占了25.3%;家庭教育,從父母獲取只有 15.4%。可見,家庭的性教育和學校的性教育尚存在不足之處。一旦無法通過正常的教育渠道獲取,學生只能通過網(wǎng)絡、媒體、書籍和同伴之間的交流來了解性,這種了解方式往往阻礙了他們形成正確的性觀念。但是從表3可以看到,今后希望獲取性知識的途徑來自學校教育和父母的分別是66.6%、33.0%,現(xiàn)實與希望是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此,家庭的性教育和學校的性教育必須提上日程。
表2 獲取性知識的主要途徑
表3 希望今后獲取性知識的主要途徑
2.4.1 談性
“談性”是指談論性生活話題,主要調查了談性行為的發(fā)生率。最近半年,與同性熟人聊天時涉及性生活的話題,您的情況是:每天至少談論一次,每星期至少談論一次,每月至少談論一次,每月談論不到一次,不談論。
表4 談及性生活話題的頻率分布表
從表4可以看到,男生談性的頻率遠遠高于女生,男生“每天至少談論一次”和“每星期至少談論一次”的比例分別是21.8%和50.2%,而女生分別只有10.4%和21.3%;而且,面對性生活的話題,更多的女生選擇了回避,32.9%沒有與同性別熟人談及性生活的話題,而男生只有4.8%。男大學生這一群體在性生理上已經(jīng)完全發(fā)育成熟,但由于小學、中學性教育的缺失,他們的性知識有限,性觀念也尚未完全形成?,F(xiàn)實中的性誘惑和生理上的性沖動都驅使他們去了解性愛,去與同輩群體交流性愛的知識與體驗。對于男大學生提高異性交往能力、增強對異性的了解等方面,“談性”發(fā)揮著正功能,但與此同時,也潛伏著負面的影響。如果在交流的過程之中,有人提出的觀點是錯誤的,而對方又不知道,那么交流就會誤導同伴。因此,高校應廣泛開展性教育,特別是針對男生異性交往知識的性教育,正確引導他們談性。
2.4.2 看黃
我們這里的“黃”并非單指那些直接描述性交的各種非科學的圖像材料,而是泛指各種性愛材料。調查中具體分為愛情文藝作品、性文藝作品、直接描述性交的科學材料、直接描述性交的各種文藝材料和直接描述性交的非科學材料。在直接描述性交的材料中,科學材料的受眾最少,看過的比例只有 65.4%,看過性文藝作品的(83.4%)遠遠超過看過科學材料的,非科學材料也有74.8%。由此可見,目前有關性的科學材料缺乏吸引力,文藝作品的作用超過了科學材料。在我們的正規(guī)高等學府里,至今很少開設正規(guī)的性教育課程。調查發(fā)現(xiàn),少數(shù)學校即使開了性教育課程,也是選修課。這意味著性教育的任務落到了社會上的文藝作品和非科學材料身上。
在主流社會看來,性教育的目的仍然是控制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的“性”,也就是把性教育當成“滅火器”來使用。其實不然,性教育既不能獨自完成“滅火器”的使命,也不會完全發(fā)揮“催化劑”的功效。由于男大學生性生理、性心理的特殊性,他們更需要性教育。我們在問卷中列出了性教育內容,他們是否需要以及需要的程度如何?調查表明:只有 1.5%的人認為他都不需要,絕大多數(shù)都選擇了一項或幾項,而且有40.3%表示所列舉的項目都需要。雖然中學里也在開展性教育,但其效果不敢恭維。否則,為何還有42.3%的大一男生仍然需要學校所教育的每一項內容?但大三、大四的男生也有35.8%需要每一項內容,這說明大學也沒有給他們補課。
在目前的中國人眼里,男性總是傾向于認為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性知識,就是“性生活具體知識和技巧”。而女性更加關心與性心理有關的知識??梢?,大多數(shù)女生仍然把性技巧視為男人的專利,應該是由男人傳授給女人。這種“性的被動性”是導致女生不需要“性生活具體知識、技巧”的重要原因。男大學生最需要的是愛情。在中學階段,他們受到的“反早戀”教育過多,而異性交往的知識太少。社會輿論傾向于把愛情視為“天然生成”,不需教育引導。大多數(shù)男大學生在中學階段遵守了“不早戀”的規(guī)則,而步入大學后,學校也未能給他們講授愛情問題。我們對性教育的認識還存在著偏差。有些人認為,性教育就是傳授具體的性生活、性行為的知識,于是把他們“捂在壇子里”。殊不知,性教育的內容非常廣泛,而學生普遍需要的并不是那些具體的性技巧,而是戀愛、異性交往、性健康等基本知識。男大學生對性知識的需求很全面,統(tǒng)計表明:除了性心理/性變態(tài)/同性戀只有36.8%,對其他方面的知識的比較需要和非常需要都超過了50%。數(shù)據(jù)表面上反映了學生的需求,實質上卻揭示了我們性教育的缺失。他們至少接受了12年的學校教育,但他們獲取的有關性方面的知識卻是貧乏有限。而且他們現(xiàn)在有了求知的自主性,如果學校不給予,他們就會自己想辦法獲取,而黃色網(wǎng)站、色情讀物等不可避免地趁機而入,填補空白。我們進行性教育時,需要知道性教育哪些內容才是學生需求的,根據(jù)“供需”原則進行設置課程和安排教育內容,這樣才能有的放矢。
為了發(fā)現(xiàn)影響男大學生性愛行為發(fā)生率的各種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我們運用Binary logistic回歸方法分析,建立一個男大學生發(fā)生性愛行為的原因分析模型。Binary 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的前提是因變量必須是二分變量。我們將男大學生的異性交往行為劃分為兩個等級:沒有性愛行為和有性愛行為,以此作為因變量。自變量分別為:個人基本情況、家庭和成長環(huán)境、異性交往程度和戀愛經(jīng)歷、看黃經(jīng)歷和談性頻率和性觀念開放程度等。針對自變量的每個方面,筆者根據(jù)條件參數(shù)估計原則(Forward:Conditional)的輸入法進行分析。條件參數(shù)估計原則是按照一定的標準(顯著水平為 0.05),逐步將自變量輸入模型進行回歸,并且每一步都根據(jù)回歸檢驗的結果,刪除那些在加入其他變量后又不再顯著的自變量。調查表明:戀人數(shù)是第一位因素,戀人數(shù)量每增加一個,性愛行為的發(fā)生可能性就會增加4.4倍。大學前,父親對異性交往的態(tài)度和大學后,母親對異性交往的態(tài)度分別是第二位和第三位。父母親越是反對,大學之后,男生發(fā)生性行為的可能性越大。當父親贊成時,他們發(fā)生可能性是反對的 45%;當母親贊成時,他們發(fā)生可能性是反對的 37%。地位的差異發(fā)揮著不可忽略的作用,顯著地影響著他們的性愛行為。排在第四位的是校外做過兼職校外交際廣泛,做過兼職發(fā)生可能性是沒有做過的3.5倍。可見,男生的“物質資源”、“社會關系資源”擁有的程度越豐富,他們發(fā)生性行為的可能性越大。排在第五位的是獨生子狀況,獨生子發(fā)生可能性是非獨生子的2.4倍。這是否與家里的兄弟姐妹的同輩群體的陪伴有關呢?這值得以后的進一步討論。排在第六位的是否看過直接描述性交的非科學材料,看過直接描述性交的非科學材料的男生發(fā)生性關系的可能性是沒看過的1.7倍。排在第七位的是自己對性觀念的評價,性觀念越是開放的男生,他們發(fā)生性關系的可能性越大,開放的比保守的發(fā)生的可能性要高出40%。
表5 影響男生性愛行為的Binary losistic回歸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從性生理來看,男大學生還是比較健康的;從性觀念來看,并非像傳媒夸張的那樣——“非常開放”,他們是有理性的,但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性觀念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混亂,性困惑缺乏科學的解決途徑;從獲取性知識的途徑、對性教育內容的需求以及對學校性教育的評價來看,我們對男大學生的性教育是不夠的。為了提高男大學生對性健康的認知水平,幫助他們樹立健康的性觀念,規(guī)范其性行為,形成良好的性道德。
男大學生的性生理成熟的提前與性教育的滯后,使他們感到迷惑不解,甚至誤人歧途。他們的生理沖動、心里欲望、情感萌動與行為探索如同一股潛流在悄然發(fā)生。引導他們廣泛、全面、深入地認識與性有關的方方面面的問題,并在大學校園推行以人格與道德為核心的性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教育界人士無須再左顧右盼,更不必躲躲閃閃了。只有進行健康的性教育,才能避免“禁果效應”,增強男大學生對“性犯罪”的免疫力。
[1]潘綏銘,楊蕊.性愛十年:全國大學生性行為的追蹤調查[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2]李平.大學生的戀愛觀[M].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85.
[3]洪嘉禾.性的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4]吳霞.湖南大學新生性健康知識、態(tài)度、行為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03,(1l):878-879.
[5]樊蔚,劉冰.大學生性觀念及其性教育的缺失[J].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5): 81-83.
[6]王濟川,郭志剛.Logistic回歸模型:方法與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許世彤.性科學與性教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責任編校:劉志壯)
A Survey of some M ale College Students in Changsha
DENG Zhi-qiang
(Hunan Provisional Party School of CPC, Hunan Changsha 410006,China)
The situation of the present age male college students aren’t satisfatory, and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lags behind. To improve their sexual healthy cognition, set up their sexual healthy concept, and restrict sexual behaviour, colleges must reinforce sexual healthy education.
Sexualhealth; Male college student; Sexual know ledge
G417/G40-055
A
1673-2219(2010)02-0164-03
2009-07-17
鄧志強(1979-), 男,湖南郴州人,社會學碩士,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湖南青少年研究所教師,研究方向為青年發(fā)展與社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