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紅紅
隨著我國教育由應試教育走向素質(zhì)教育,外語教學也越來越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充分重視課堂的“傳道、授業(yè)、解惑”作用,促進課堂交際化,切實提高課堂效率。因此,英語課堂教學提問,作為師生雙邊活動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怎樣才能使英語課堂交際化,培養(yǎng)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就很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探索。
一、課堂教學提問的意義和功能
教學提問是指教師以提問為手段進行教書育人的實踐活動。教師教學提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課堂提問的作用與功能在于:1.可以獲得教與學的反饋信息。教師通過提問可以檢驗教學目的是否達到,學生通過回答可以了解自己是否掌握所學內(nèi)容。2.可以激發(fā)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利用已獲得的信息,主動地展開聯(lián)想,積極思維。3.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二、課堂提問的方法
1.確保問題表述的清晰度
美國學者韋倫對課堂提問進行了綜合研究后提出,教師要清楚、詳細而精確地表述問題,使問題適合學生的能力水平,這可增強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減少對自身能力的憂慮。在程度不同的班級里,教師應用自然、簡潔與通俗的語言表述問題,調(diào)整詞匯和句子結(jié)構(gòu)以符合學生的語言和概念水平。由于英語學科的特殊性,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充分考慮問題語言的難、易度,問題表述應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盡量使用學生已學過且較熟悉的語言與表達,以學生能聽懂為標準,促使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對問題答案的思考上。為了保證學生對問題的正確理解,教師可配以板書、圖表、公式、圖畫、簡筆畫、表情、手勢、動作,以及利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事物之間在空間、時間和因果等各方面的關系等,來降低語言難度,加強交際效果。此外,教師應該嚴密、清楚地設計問題,為學生的思考指出明確的焦點和方向,避免模棱兩可、范圍過大的發(fā)問,從而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可能性。同時,教師在向?qū)W生發(fā)問時,適當調(diào)整自身的姿態(tài)、面部表情、聲音頻率及音調(diào), 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和力以及對他們的尊重與信任,從而敢于暢所欲言。
2.找準問題潛在的興奮度
教師應從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已有知識出發(fā)進行設問,使學生有思維動力,思維空間和思維成果,即有感而發(fā),有話可說,“思”有所得。具體來說,一是要基于教材,在教學的關要處反復設置問題, 使問題始終圍繞教學的重點層層展開,即從溫故知新的復習到新課的導入、從語言知識的理解到言語技能的運用、從歸納總結(jié)的聚斂到觸類旁通的發(fā)散, 教師設計的問題應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展開。二是基于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現(xiàn)階段的知識水平提出相應的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理解、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使他們依據(jù)教師的問題思路理解語言現(xiàn)象,解決語言問題, 使所有學生在原有知識水平上都有所提高,保證教學任務的落實。同時,設問還應密切關注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興趣愛好,從學生的興奮點切入問題。若教師僅從自己的認知角度設計導入,脫離了學生的實際,則無法喚起學生的參與興趣。
3.把握問題的密度與頻度
一堂課的成敗不是看教師提了多少問題, 而是看問題是否調(diào)動了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性。過多提問會產(chǎn)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如學生擔心被提問而過度緊張、焦慮,大腦產(chǎn)生抑制,從而干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淡化了他們的主體意識。教師應合理地把握展示性問題與參考性問題的比例, 在設問時要有意識注重問題的思維含量。同時,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心理與思維的狀態(tài)。對于整堂課的教學而言,教師應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操練的機會和允許不同水平的學生回答問題的深淺有所差異。學生的認知方式和水平是在學習中形成和發(fā)展的,也各有不同。當其認知方式、水平與教師的講授相適應時,會接受迅速、反應積極;反之,則在課堂上表現(xiàn)得較沉悶。同一水平上的認知方式也各具特色,表現(xiàn)各異。只有當教師了解了學生的認知特點,恰當提問,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
4.問題設置的廣度與梯度
提出高水平問題固然重要, 但高水平問題與基礎水平問題是相輔相成的,提出一定數(shù)量有關事實的基礎水平問題,可以使學生獲得必要的事實材料,從而為學生回答和提出高水平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的發(fā)問不僅要有通過學生回憶背誦的知識性問題(如:When was he born? What the noun form of…?)通過學生描述、歸納的理解性問題(如: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ragraph?)、讓學生自身解決的運用性問題(如:How do you protect the environment?)還要有通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比較的分析性問題(如:Do you like traveling? Why or why not?)、學生憑借創(chuàng)造、預見的綜合性問題(如:Would you please give the passage a title?)學生進行選擇、判斷的評價性問題(如:What kind of invention do you like most? Why do you think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vention in the world?)等。其中,知識、理解和運用性問題屬于封閉性問題(也稱低層次問題或展示性問題),它不但有助于學生獲得大量的信息,強化、鞏固運用已學知識,為學習和深化教學內(nèi)容作好充分準備,而且有助于擴大學生的參與面。
英語課堂提問在學生語言學習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課堂提問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構(gòu)建良好的課堂氣氛,這樣知識更容易傳遞,并易被接受、消化、吸收,學生的主動性可以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進而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潛能。
參考文獻:
1.《英語課堂提問的功能與方法》張 強
2.《課堂教學提問方法探究》于成金
3.《提問與中學英語課堂氣氛》劉 燁
4.《淺談英語教學中的課堂提問》孔兆飛
5.《英語教學中課堂有效提問的實施策略》楊春英
6.《中外教師課堂提問策略差異的調(diào)查與分析》王春暉, 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