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蕊
(河南科技學院體育系,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3)
影響健美操教學效果的因素分析
——以新鄉(xiāng)地區(qū)高校為例
陳曉蕊
(河南科技學院體育系,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3)
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調查訪問法和數理統(tǒng)計法對新鄉(xiāng)市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學現狀進行了調查與研究,旨在了解影響新鄉(xiāng)市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學效果的原因,提出增加健美操課程時數、規(guī)范教學內容、改進健美操評價體系、改善周邊環(huán)境等合理化建議,為新鄉(xiāng)市普通高校健美操的教學改革提供有價值的依據。
健美操;教學效果;因素分析
健美操是在音樂伴奏下運用各種類型的操化動作,融體操、舞蹈、音樂于一體的身體練習,既是健身美體、陶冶情操的大眾健身方式,又是競技運動的一個項目。[1]在高校深受大學生的喜愛,但隨著健美操運動的發(fā)展,在健美操教學中逐漸暴露出若干問題,筆者從健美操教學現狀入手,從健美操課程設置、教學、師資、教學設施、評價方式等幾個方面對影響新鄉(xiāng)市高校健美操教學效果的因素進行具體分析。
(1)了解新鄉(xiāng)市高校健美操課程的開展現狀。
(2)調查和分析影響新鄉(xiāng)市高校健美操教學效果的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完善對策,為健美操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依據。
2.1 研究對象
新鄉(xiāng)市五所高校 (河南師范大學、新鄉(xiāng)醫(yī)學院、河南科技學院、河南省機電??茖W校、新鄉(xiāng)學院)。
2.2 研究方法
2.2 .1 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內容的需要,通過中國期刊網查閱大量文獻資料。
2.2 .2 問卷調查法 以新鄉(xiāng)市5所普通高校作為樣本,隨機抽取每所高校大學一、二年級健美操班學生50人、健美操課程任課教師4人、體育教學部領導1人。問卷的發(fā)放與回收情況 (見表1)。
表1 問卷發(fā)放與回收情況統(tǒng)計
2.2.3、專家訪談法根據研究需要,就有關問卷的效度及普通高校健美操課程教學、改革與發(fā)展趨勢等問題對新鄉(xiāng)市高校健美操任課教師、專家進行訪談。
2.2.4 數理統(tǒng)計法對所獲取的調查數據在計算機Windows XP系統(tǒng)中運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進行常規(guī)統(tǒng)計學處理。
3.1 課程設置
在調查中發(fā)現健美操在高校深受大學生的喜愛,健美操開課率達100%,大多高校在一、二年級開設健美操選項課,三、四年級開設健美操公選課,在調查的5所高校中,2所高校開設1學期健美操選項課,1所高校開設3學期健美操選項課,2所高校開設2學期健美操選項課。對于在一、二年級開設健美操課程,學生問卷調查發(fā)現,僅有7%的學生認可開設2個學期;3%的學生認可開設1學期;47%的學生認可開設3學期;43%的學生認可開設4學期。數據表明,目前健美操課程在新鄉(xiāng)市高校已經進入穩(wěn)步發(fā)展階段,健美操課程開設情況比較合理,但開設的學期數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3.2 教學內容
新鄉(xiāng)市5所高校把大眾等級健美操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分別各有1所高校選擇了兩操協(xié)會健美操、校園系列健美操和其他類型健美操 (諸如拉丁、搏擊、街舞等),而競技健美操由于對學生的體能、技術、心理、意志等方面的要求較高而無人問津,具體數據見表2。
表2 健美操主要教學內容
分析結果說明:大眾等級健美操在新鄉(xiāng)市高校已得到廣泛推廣。健美操的種類及內涵非常豐富,但從調查結果看新鄉(xiāng)市高校健美操課程缺少健美操輔助教學內容以及時尚健美操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單一、枯燥,缺乏多樣性,很難讓學生保持長期的學習興趣,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需要和表演欲望。
3.3 師資力量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教師主導作用發(fā)揮的程度則有賴于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素養(yǎng)。[2]調查發(fā)現新鄉(xiāng)市健美操教師師資明顯不足,專業(yè)健美操教師比例偏小,教師結構有待調整。僅有15%的教師在從事自己所學的專項,多達85%的教師是從事和以前不同項目的教學 (見下頁表3)。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兩點:第一,選修健美操課程的學生多,為了滿足學生的需求而不得不讓其他專業(yè)的教師進行短期培訓后從事健美操教學。第二,公共體育課進行選項課后,諸如田徑、足球等競技性較強的運動項目淡出體育教學,部分學田徑、足球的女教師面臨無課可上的局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這部分教師,通過各種途徑學習后紛紛轉行,從事健美操教學。雖然都是體育項目,但這些教師無論在專業(yè)技術,還是在知識結構體系、教學組織方法上面與專業(yè)教師存在一定差距。這些現狀無疑會影響健美操課程的教學效果。
表3 從事健美操教師原始專業(yè)情況
3.4 教學設施
體育場館設施和器材設備是高校開展體育教學、訓練和群體活動的必備條件。其設施與器材的優(yōu)劣好壞直接影響健美操教學效果。[3]通過對新鄉(xiāng)市238名大學一、二年級上健美操課學生的調查顯示,其中健美操場地地面質地多數為室外水泥場地、室外磚場地,僅有19.3%的學生能在室內進行學習 (見表4);多數學生對健美操課場地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 (見表5),在調查中發(fā)現,被調查的5所高校中,沒有1所高校的公共體育健美操課程教學是完全在室內進行的,又因新鄉(xiāng)地處黃河古道,一年四季風沙較大,再加上雨雪天氣等,新鄉(xiāng)市高校健美操課程受到很大影響。
表4 新鄉(xiāng)市5所普通高校健美操課運動場地情況調查統(tǒng)計
表5 學生對健美操課場地滿意度調查統(tǒng)計
器材配備方面,絕大多數學生上課時沒有鏡子,無法直接看到自身動作姿態(tài),雖都配有音響設備,但在走訪中發(fā)現有些音響設備音響效果很差,健美操課程需要教師在示范的同時,不斷發(fā)出指令,或學生在練習時,教師需及時發(fā)出動作轉換指令和糾正學生錯誤動作,但多數教師沒有配備耳麥,聲音有時容易被音樂掩蓋,使學生得不到及時的提示,降低了教學效果,多數被調查學生對現有的器材配備不滿意 (見表6)。而55%的教師認為健美操課程場地建設層次不高,數量不足是由于資金投入不足造成的,資金投入不足已經成為制約新鄉(xiāng)市高校健美操課程運動發(fā)展的瓶頸。
表6 學生對上課器材配備滿意度調查統(tǒng)計
綜上所述,新鄉(xiāng)市高校體育場館、器材基本能滿足教學需要,但仍在低層次徘徊,對直觀性強的健美操課來說,學生滿意度不高,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3.5 成績評定
通過調查及走訪獲悉,對學生健美操課程學習效果的評價,多數學校采用學期終總結性評價方式來評定學生成績,少數學校采用總結性評價與相對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來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考核內容看,集中在健美操技術 (70%)、理論或身體素質 (20%)、考勤 (10%)等三個方面,評價內容過于單一化、競技化,具有明顯的甄別、選拔功能。在學習態(tài)度與行為、交往與合作精神、情意表現等方面的評價則顯得微不足道,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生學習健美操課程的積極性。由于多數學校健美操課程學習效果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的單一性,不可避免地帶來健美操課程評價結果用途的單一性,缺乏對學生學習健美操運動技能的階段性形成評價與診斷性評價和及時的信息反饋,僅僅把學期終總結性評價作為學生畢業(yè)和評獎學金等的條件和指標,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教學評價的用途。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健身運動已成為人們的時尚消費,使得健身健美操有著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健身健美操的種類和練習形式將更加多樣化,健身健美操練習的科學化程度將不斷提高,高校體育教育應該適應這一發(fā)展趨勢,健美操教師及教學管理人員應努力提高大學生鍛煉技能,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不斷推進健美操教學改革。
4.1 增加健美操課程時數
大學體育是廣大學生在校的最后一次集體學習機會,將為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系統(tǒng)地掌握一門體育技能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為此,依據 《新綱要》精神,樹立 “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教學指導思想,增加開設健美操學期總數或增加健美操課程時數,滿足學生系統(tǒng)掌握健美操技能的需要。
4.2 優(yōu)化健美操教學內容
根據教師的特長在普及大眾等級健美操的同時,增加健美操輔助教學內容以及時尚健美操的教學內容 (諸如拉丁健美操、街舞健美操、搏擊健美操等)把與健美操有關的多種運動項目引入健美操課堂教學與學生課外健身之中,不斷增加健美操課程的新鮮感。
4.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校應加大引進專業(yè)健美操教師力度,通過進修短訓、代培、委培等多種形式培訓在職教師,提高健美操專業(yè)素質,同時應加強思想建設培養(yǎng)敬業(yè)精神,建立一只數量足夠、質量合格、相對穩(wěn)定的師資隊伍。
4.4 加大資金投入,改善教學環(huán)境
健美操運動的開展,不可忽視周邊教學環(huán)境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學校應本著 “以學生為主體,以增強體質為原則”的思想,根據自身情況,不斷加大資金投入,購買健身器材,開設健身房,從設備器材上為學生提供更加便利條件,使學生在舒適安全的環(huán)境中、在愉悅的心情中完成學習和鍛煉。
4.5 改革教學評價方式
在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方面應淡化甄別與選拔的功能,采用學生自評、互評和任課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其在評價內容方面應包括體能與運動技能、認知、學習態(tài)度與行為、交往與合作精神、情意表現等各個方面。[4]
[1]吳勇,尹志瓊.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健美操課程設置的研究與思考[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1(1):116-118.
[2]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28.
[3]張麗.對普通高校開展健美操選修課的調查與研究[J].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09,24(5):77-78.
[4]李好君.影響高校體育課程拓展訓練的因素及其解決對策[J].梧州學院學報,2009,19(3):91-94.
G807.4
A
1673-8535(2010)03-0081-05
陳曉蕊 (1975-),女,河南許昌人,河南科技學院體育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與體育理論。
(責任編輯:高 堅)
2010-03-01
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09-ZX-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