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輝
(湖南生物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政部,長沙 410127)
高校構建大學生誠信倫理的策略
許 輝
(湖南生物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政部,長沙 410127)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yè)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大學生中誠信缺失的現(xiàn)象已日趨突出。高校作為誠信教育的主陣地,應從誠信教育、誠信氛圍營造和誠信制度建設三方面來構建大學生誠信倫理。
高校;大學生;誠信倫理;策略
當代大學生是中華民族的未來,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主力軍,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民族素質的體現(xiàn)者。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yè)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大學生中誠信缺失的現(xiàn)象也日趨突出。大學生群體誠信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著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成敗。而高校作為誠信教育的主陣地,應采取何種策略來構建大學生誠信倫理呢?
1.重視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自我教育,培養(yǎng)誠信理念
在當今社會,人們看得更多的是知識、技能、證書等硬件建設所帶來的現(xiàn)實性和功利性的誘惑,而對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軟件建設效果持漠視態(tài)度。在這種思想和理念支持下,學校把學生技能考級培訓和證書獲得多少作為評價學生好壞的依據,而對如何加強學生誠信教育,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養(yǎng)等軟能力則關注與重視不夠。高校要堅持德育首位原則,真正重視大學生道德教育,改變傳統(tǒng)評價模式。高校作為培養(yǎng)未來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理應把以誠實守信為重點的道德教育作為重要內容,強化誠信意識,創(chuàng)新誠信教育手段,把大學生誠信教育落到實處。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寫道:“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教育自己的主體,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庇纱丝梢?大學生才是誠信教育的主體,要充分調動大學生自身因素,促進其進行有效的自我教育。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促進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1]自我教育是控制活動,是一個人在道德修養(yǎng)上的自覺能動性的表現(xiàn)。誠信教育是否有效,歸根結底取決于教育對象的“自我”作用。“道德準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盵1]因此,在誠信教育中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資格,充分發(fā)揮大學生自我教育功能。通過自我教育,提高大學生的誠信道德認識水平,使自己懂得在行為選擇中“應當如何”,從而在思想上理順,進而實現(xiàn)道德情感上的自愿,從而為道德行為上的自然創(chuàng)造條件。只有這樣,大學生才可能把外在的誠信規(guī)范內化為自身所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準則,并通過自我評價、自我監(jiān)控、自我激勵等方法來塑造自身的誠信形象。
2.豐富誠信教育的內容與方式
誠信教育要結合課堂教育、集體活動、社會實踐、文體活動、各類競賽有效形式來進行,內容要完整、系統(tǒng)和有針對性,包括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以信仰、信念、信心和信任為主題的“四信”教育,法制紀律教育、誠信理論教育等內容。具體應包括涵蓋政治信仰、學習考試、日常生活、人際交往、社會活動、助學貸款、擇業(yè)就業(yè)等大學生生活的各個層面。同時要把以誠信為核心的道德教育同愛國主義教育緊密地結合起來,及時增加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和榮辱觀等方面內容,使大學生懂得誠信不僅是個體的道德需求,更是全面建設和諧社會、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的現(xiàn)實需要,從而強化鑄造誠信品質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要把誠信教育貫徹落實到學校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入學教育到畢業(yè)教育,從“兩課”教學到基礎課、專業(yè)課教學,從日常行為管理到校園各項活動,都要滲透誠信教育的內容。尤其要充分發(fā)揮“兩課”課堂教學在大學生誠信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始終把誠信教育的內容貫穿在“兩課”教學過程中。因此,在“兩課”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大學生中誠信缺失現(xiàn)狀,結合理論教學的需要,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中,結合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容,將誠信教育的理論滲透到“三德”教育中去,使學生認識到誠信不但是一種道德要求,更是一種法律要求,從而幫助大學生樹立“信用至上”的價值觀、公正平等的法律意識和信守契約的法制觀念,明晰違法失信行為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和后果,從而增強大學生的誠信責任意識。
3.組織開展誠信實踐活動
道德實踐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根本途徑,大學生誠信道德的養(yǎng)成同樣也離不開誠信道德實踐,通過誠信實踐能夠促進大學生知行統(tǒng)一。任何道德認識、道德覺悟、道德情感、道德責任最終只有通過學生道德體驗的踐行,落實于真切的道德行為表現(xiàn)出來才能體現(xiàn)其價值,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的關鍵在于培養(yǎng)其誠信道德選擇與實踐能力,將認知變成行動。要從高等教育的實際和大學生的特點出發(fā),將誠信教育同提高大學生自身素質結合起來,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誠信道德實踐。一方面要積極組織大學生參加各種有益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其對社會的責任意識和對社會公益事業(yè)的熱情及奉獻精神,從而鍛煉和健全其道德人格,另一方面要讓他們在實踐中認識社會上一些因誠信受益和失信受損的案例,使他們懂得誠信對個體發(fā)展的重要性和失信對個體發(fā)展的危害性,從而把誠信意識的形成作為自己的道德追求。在誠信實踐過程中要求每個大學生從自身做起,從日常生活的具體行為做起,自覺地踐行,使誠信行為成為習慣。
1.完善學校管理體制,堅持誠信管理育人理念
高校自身的誠信度直接影響著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實效性。在日常管理中學校管理者顯現(xiàn)的種種失信行為,蠶食著各種誠信教育的果實,弱化著校園的誠信氛圍,成為學生誠信養(yǎng)成的嚴重阻力。如食堂管理、后勤服務等,學生干部、獎學金的評選以及學校各種評比活動等都會對學生誠信教育產生重要影響。學校管理者要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及對學生和社會負責的觀念,嚴格按照法律和制度辦事,增強工作透明度和公正性,避免暗箱操作,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對學校和社會的信任感十分重要。只有學生對社會和學校產生了信任感,才能更好地促使學生樹立誠信觀念。
2.加強師德建設,堅持誠信教書育人理念
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凡希望學生去實踐的,自己一定實踐;凡勸誡學生不做的,自己一定不做,教師的道德素質直接影響和決定著學生的思想品德?!盵2]江澤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也強調:“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上、道德品質上、學識風氣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范,這樣才能為人師長。”[3]由此可見,教師的道德素質直接影響和決定學生的道德素質。教師必須加強誠信道德素養(yǎng),在課堂教學、課外輔導、文體活動、為人處事等方面處處誠信對待學生,使自己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和學識學風等方面真正起到表率作用,這樣,教師就可以通過自己的師德修養(yǎng)、道德情操、人格魅力去影響和感化學生,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這是培養(yǎng)大學生誠信道德的基礎和關鍵。反之,如果教師不守信,結果就會如盧梭所言:“做老師的只要有一次向學生撒謊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從此為之毀滅。”[4]因此,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做好學生的誠信楷模。
3.深化高校后勤改革,堅持誠信服務育人理念
大學生誠信品質的培養(yǎng)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在這個過程中,后勤系統(tǒng)的職工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高校后勤改革也是在保證學校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大目標和總任務的前提下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fā)展。在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中,要高度重視后勤工作在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職工轉變觀念,堅持誠信服務育人。實際表明,大學生在校的學習和生活中,大部分時間離不開后勤服務工作。從新生入學到畢業(yè)離校,從宿舍到課堂,從餐廳到校園,時刻要接觸后勤職工。所以,后勤職工和后勤管理工作的誠信與否直接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誠信狀況。從這個角度講,后勤工作是“沒有講臺的課堂”,后勤工作者是“不上講臺的老師”,這種育人作用和地位是其他部門和職工所不可替代的。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才能使后勤誠信服務育人工作開展得更自覺和更廣泛。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堅持誠信環(huán)境育人理念
校園文化主要是指校園中的精神文化,以及由歷屆師生傳承和推進地反映著師生在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行為規(guī)范等方面所共同信守的團隊意識、價值觀念和精神氛圍等[5]。學校領導要樹立文化育人、文化興校的理念,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辦好學校、完成培育人才根本任務的重要條件給予高度關注與重視。要充分調動校園文化建設主體學生、教師的教育與影響作用,利用各種校園教育資源,加強校園誠信氛圍建設,營造“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背信棄義為恥”的校園輿論氛圍。要建設、管理和使用好校園廣播、黑板報、校報校刊、電視網絡等輿論載體,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和傳播導向,“用誠實守信的輿論引導人,用誠實守信的榜樣鼓舞人,用弄虛作假、欺騙欺詐的反面教材警示人,努力創(chuàng)造出誠實守信的校園文化氛圍?!盵6]
對大學生誠信缺失的治理和預防,光靠教育不行,還要靠制度來約束和規(guī)范。因為人的道德行為是道德自律和制度他律共同作用的結果。制度是一個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的問題,必須建立科學化、制度化和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管理機制來保障誠信教育落到實處。鄧小平同志說:“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盵7]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對失信行為進行規(guī)范、引導、監(jiān)督、約束和制裁,要從制度上保證誠信者獲益,失信者受損,付出道義上的代價和經濟上的懲罰。如果守信者和失信者享受“同等待遇”,那就會出現(xiàn)如古典經濟學所言的格雷欣法則——“劣幣驅逐良幣”的現(xiàn)象,這種集體行動的困境將會使信用環(huán)境更加惡化[8]。
1.設立大學生誠信檔案,引入社會個人信用聯(lián)合征信系統(tǒng)
大學生誠信檔案是通過對個人在校期間的信用狀況進行跟蹤記錄,以監(jiān)督并督促大學生自覺遵守規(guī)則,主動維護個人誠信。一方面它可以作為大學生在校期間申請助學貸款、勤工儉學崗位、獎學金、干部選拔、評優(yōu)、入黨、研究生保送及就業(yè)推薦等方面的依據,另一方面通過相關部門把大學生誠信檔案的相關資料輸入個人誠信查詢系統(tǒng),供銀行和相關用人單位查詢,這樣就為守信者提供更多的貸款、就業(yè)和競爭機會,相反,讓那些不守信者到處碰壁,陷入困境和被動,從而發(fā)揮守信獲益、失信受損的規(guī)范作用,使誠信成為大學生言行的倫理導向與共同遵從的價值標準。在西方國家,社會個人信用聯(lián)合征信系統(tǒng)較為普遍,人們特別看重誠信的品質。但在國內,由于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建立滯后,使得一些市場主體產生投機與僥幸心理,從而在社會上出現(xiàn)種種不誠信的現(xiàn)象。
2.健全高校誠信制度規(guī)范
誠信倫理的形成不能只停留在道德認識的層面上,最終必須外化在行動上,因此必須把誠信價值觀滲透到高校的具體規(guī)章制度中去。除了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外,高校要按照誠信道德建設要求,修訂和完善大學生行為準則及校紀校規(guī),以規(guī)范化的制度引導和管理學生,增強他們自覺遵守紀律的習慣和意識。加強大學生誠信監(jiān)督機制建設,公開學校對學生信用狀況的評價標準,并由學校相關機構、教師和學生來共同監(jiān)督。同時,高校要建立健全誠信度評價的獎懲機制,學工部和教務部門要嚴格按照規(guī)章制度,對失信學生加大懲戒力度,提高學生不守信的風險成本;對守信學生要表揚和獎勵,從而使大學生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懲”的價值導向,自覺加強誠信道德素養(yǎng),促進誠信道德品質的形成,使誠信真正成為大學生的道德需要。
[1][蘇 ]蘇霍姆林斯基.少年的教育與自我教育[M].姜勵群,吳福生,譯.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100.
[2]葉圣陶.聽葉圣陶談師德[J].上海教育,1983,(11):33.
[3]江澤民.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中國教育報,1999-06-15.
[4][法]盧梭.愛彌爾——論教育(上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295.
[5]潘懋元.新編高等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590.
[6]趙定貴.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誠信教育[J].達縣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7):99.
[7]鄧小平文選: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3.
[8]周瑞麟.政府信用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 [EB/OL].中國政府網:信用中國,2006-05-01.
Strategies of Constructing Integrity Ethic in College Students
XU Hui
(Hunan Biological and Electromechanical Polytechnic,Changsha 410127,China)
W 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socio-economic composition,organizational forms,employment for ms,interest and the mode of distribution,which is being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the phenomenon of missing integrity in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prominent.Fai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ts as themain front,and itwill build the integrity ethic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such aspects as faith education,creating an atmosphere and building integrity system.
university;university students;integrity ethic;strategy
G711
A
1001-7836(2010)04-0078-03
(責任編輯:侯秀梅)
2010-01-10
許輝 (1972-),女,湖南華容人,副教授,哲學碩士,從事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