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萍
(咸寧學院 藝術學院,湖北 咸寧 437100)
論學生注意品質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
黃曉萍
(咸寧學院 藝術學院,湖北 咸寧 437100)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學生在聲樂學習過程中,注意貫穿著全部的學習心理過程。在聲樂教學中,注意的品質會較大程度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從心理學角度對注意力品質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方法進行闡述,以期為聲樂教育者提供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
聲樂教學;注意;注意品質
聲樂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注重學生對聲樂的實際體驗。作為一種教學方法,聲樂體驗關注學生對聲樂知識的構建,關注學生的聲樂學習從認知、理性范疇擴展到情感、人格發(fā)生和發(fā)展。因而,對學生而言,聲樂學習是一個非常艱苦、漫長的過程,它受多種心理因素如感知、注意、情感、意志、音樂思維及個性特點等的影響,其中注意尤為重要。
學習是人類一種最普遍的行為,而聲樂學習則是一種相當特殊的行為,但它也是符合人的普遍學習心理規(guī)律的。聲樂學習的過程,包括發(fā)聲訓練、歌曲學唱、舞臺演唱等諸多活動,是一種高級而復雜的生理和心理活動。由于人的任何與心理有關的活動都離不開注意,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動的開端,并始終伴隨著心理活動,保證心理活動的順利進行。聲樂學習中的注意心理也不例外,注意貫穿在發(fā)聲、學歌和演唱的全過程中,關系到聲樂學習能否順利進行。教學中我們可以區(qū)分兩類學生:一類是在聲樂學習中容易集中注意,另一類是難以集中注意。這種現(xiàn)象往往和學生學習過程的注意習慣有很大的關系,例如,學生在聲樂學習中,應該不論在什么時間、地點情況下,都要保持集中注意,即使有無關的刺激或干擾,都不能分散注意力或失去信心,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只有用注意力來進行歌唱,才能提高聲樂學習的效率。
在聲樂學習中,良好的注意心理是指學習者的心理活動能夠有意地選擇、指向與發(fā)聲、歌唱息息相關的特定對象和范圍,并且能夠進行自我調節(jié)、自我監(jiān)督,使注意的強度能按聲樂學習的規(guī)律和要求保持一定的持久性。同時,在單位時間里,按照發(fā)聲練習中的呼吸、咬字吐字、調節(jié)發(fā)聲器官和共鳴腔體等聲樂學習步驟主動、及時地把注意進行合理分配、靈活轉移。在聲樂學習中,注意作為一種心理現(xiàn)象,能使人的心理活動富于組織性、積極性、清晰性和深刻性,作為一種意識傾向特征,能使歌唱者避免各種外在干擾,集中注意力進行歌唱,從而大大提高聲樂學生在學習中的學習效率。
在心理學上,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選擇性的高度表現(xiàn)。注意的本質特征就在于其對信息的選擇性。注意的對象既可以是外部世界的對象和現(xiàn)象,也可以是我們自己的身體、行為和觀念。聲樂教學中的注意,就是學生在聲樂教室里聚精會神地學習和體驗,對與教學中的無關的刺激未加理會,把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到老師的講解和示范中去。
“注意”是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獲取知識、發(fā)展智力和培養(yǎng)能力的基礎。在人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只有保持高度的注意,才能保證清晰、準確、及時、完善地反映客觀事物,順利地完成活動。因此,注意在聲樂教學中學生的心理活動和歌唱行為占據很重要的位置,它能保證學生及時地集中自己的聲樂學習活動,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這樣談起“注意”的作用:“注意是一扇門,一切來自外部世界的剛剛進入人的心靈的東西都要從它那里通過?!蔽覈糯枷爰臆髯诱f:“心不在焉,則黑白在前而不見,雷鼓在側而耳不聞?!保ā镀堊印そ獗巍罚?/p>
指向和集中是注意的基本特性。所謂指向性,是指在某一瞬間,人們的心理活動有選擇地朝向一定的對象。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動停留在一定對象上的強度或緊張度。指向和集中是同一注意狀態(tài)下的兩個方面,兩者緊密聯(lián)系。例如,學生的聲樂學習中的注意,它并不是指向聲樂教室或琴房里的所有事物,而是有選擇地集中于教師講授的內容或自己的聲樂體驗上,而且較長久地集中在這一活動上,同時對妨礙這一活動的周圍加以抑制,離開一切與聲樂教學無關的事物,保證自己對教師的講課內容有清晰完整的反映。
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動的共同特征。注意不是一個獨立的心理過程,它總是伴隨著心理活動過程并貫穿始終的,脫離心理活動的注意不能獨立存在,離開注意,心理過程也無法活動。因而注意是心理活動的一種組織特性。注意的能力稱為注意力。衡量一個人的注意品質的因素主要有:注意的廣度、注意的穩(wěn)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轉移等。
注意的穩(wěn)定性,也稱注意的持久性,是指通過意志努力,把注意有目的地能較長時間地保持在某種事物上的一種品質。注意力穩(wěn)定的標志是在一段時間內保持注意的高度集中,是學習、工作高效率的保證,是一種非智力因素,是注意力的一種高級形式。在聲樂課堂教學中注意的穩(wěn)定性是指在一定時間內,把注意保持在歌唱發(fā)聲中。為了維持學生在聲樂課堂上注意的穩(wěn)定性,使學生的注意力維持在我們的訓練目標上,不致分散,教師除了要著重強調所學歌唱發(fā)聲技術的意義,讓學生認識到該項技術的重要性之外,還要把技術要領講解清楚,多作示范,使學生能充分理解、領會技術要求。
注意力的范圍是指一個人在同一時間內能夠清楚地覺察或認識客體的數量,也叫注意的廣度,它反映的是注意力品質的空間特征。注意廣度也表明知覺的范圍。在同一時間內注意廣度越大,知覺的對象就越多;注意廣度越小,知覺的對象也越少。歌曲演唱過程就是一個注意力范圍的感知過程,歌唱過程中既要注意氣息的協(xié)調運用,又要注意發(fā)音位置的正確,也要注意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緊張與放松,還要注意共鳴器官的協(xié)調配合、歌曲表現(xiàn)、咬字吐字、音樂節(jié)奏、力度強弱等,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因素。
注意的分配又稱注意的時間分配,是指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分配到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對象上去的能力。實踐和實驗表明,人是可以“一心二用”或“一心多用”的,例如,教師可以一邊授課,一邊觀察學生聽講的情況,學生也可以一邊聽講,一邊做筆記等。
注意力的轉移是指根據需要,主動、及時地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調動到另一個對象上,或者在同一種活動中由一種操作過度到另一種操作的特性。注意的轉移與注意的分散不同,注意的轉移是另一種有意識的、自覺的活動,它使一種活動合理地被另一種活動所代替。學生上完第一節(jié)課之后,不受這一節(jié)課的饒有興趣的內容所干擾,自覺地做好上第二節(jié)課的準備,這就是一種注意的轉移。注意的轉移有一個過程。我們常說的“萬事開頭難”指的就是注意還沒有完全從別的活動轉移到新的活動上來的一種表現(xiàn)。
在聲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只有做到對一定注意范圍保持穩(wěn)定、持久,以及做到注意的合理、科學的分配和及時、靈活的轉移,才能有助于使各種發(fā)聲技巧有效協(xié)作,科學地發(fā)出美妙的聲音,才能有助于使演唱獲得最佳效果。這是教師的一門教學藝術,同時也是提高聲樂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一)注意的穩(wěn)定性
廣義而言,注意的穩(wěn)定性并不意味著心理活動總是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活動,而是指雖然行動所接觸的對象和活動本身有所變化,但注意的總方向和總任務卻沒有改變。例如,學生在上聲樂課時既要注意氣息的低控制,又要注意聲音的高位置、要注意喉嚨的打開與聲帶的閉合、聲音的靠前與靠后、還要注意真假聲的運用、軟腭上提與喉頭向下等。由于這些活動都服從于學習歌唱發(fā)聲技術這一項總任務,它們屬于在注意穩(wěn)定性范圍之內的注意轉移,這種轉移有積極作用,它可以防止疲勞,提高注意穩(wěn)定性。
在聲樂教學中,要讓學生保持廣義的注意穩(wěn)定性,教師就要了解影響注意穩(wěn)定性的因素和掌握提高穩(wěn)定性的方法:
1.要讓學生非常明確課堂學習任務,或歌曲的具體演唱要求,如聲音要求、氣息要求、力度要求、速度要求、節(jié)奏要求、情感要求等等。
2.要使注意對象內容豐富,活動多樣化。不同的活動最好是交替進行,并在活動中不斷地提出新問題。如上面的這些目標要求要分開進行,一個一個地逐一練習完成,讓學生覺得始終都有新問題要完成,而使他們的注意力不至于分散。
3.注意與實際活動相結合,可以起到組織和控制注意的作用,使注意較長時間地穩(wěn)定在所注意的對象上。教師在教學中除了理論講解、示范教學和學生模仿練習之外,還要更多地結合具體歌曲進行綜合技術練習,或者多讓學生在舞臺上演唱,使學生的注意力較長時間地集中在演唱歌曲這一對象上。
4.注意的穩(wěn)定性更重要的是與人的積極性有關。如果人對所從事的活動持積極的態(tài)度,有濃厚的興趣,那注意就容易穩(wěn)定、持久;相反,如果人對所從事的活動持消極態(tài)度,缺乏興趣,注意就容易分散。因此,教師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興趣,對學生取得的成績要多加肯定和鼓勵,調動他們的聲樂學習熱情,而保持長久而穩(wěn)定的聲樂學習的注意力。
(二)注意的范圍
一個人的注意力范圍,可以因各種條件而變化。首先,刺激物的特點會影響人的注意力范圍,一般來說注意的對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規(guī)律,越能成為互相聯(lián)系的整體,注意范圍就越大。因此在聲樂課堂教學中對同一類的理論知識與技能訓練要在同一時段集中教授,即講解后要及時示范,并讓學生及時進行集中訓練,達到基本掌握之后再進行下一知識點的教授,如果在同一堂課內羅列過多的知識點或講授的知識太凌亂,會讓學生無所適從。
其次,注意力范圍隨著活動的任務和個人的知識經驗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個體的知識經驗越豐富,整體知覺能力越強,注意的范圍就越大。專業(yè)素養(yǎng)深厚的人在閱讀專業(yè)資料時可以做到“一目十行”,非專業(yè)人士即使逐字逐句閱讀也不見得能正確理解。歌唱是一種心理創(chuàng)造,是高級心理活動現(xiàn)象。歌唱中我們不僅要把感知、記憶、思維、情感都集中于演唱的作品上,同時還要注意到對歌詞內容和情感的理解,對旋律和節(jié)奏的把握以及對呼吸、吐字和共鳴等表現(xiàn)技巧的運用。因此,在聲樂教學中,隨著學生知識經驗的積累,教師對于不同層次或不同年級的學生要求注意的范圍是不一樣的,對于低層次或低年級的學生而言,由于是剛開始學習聲樂,知識經驗缺乏,只能要求其注意或發(fā)生位置、或氣息位置、或共鳴位置、或某歌曲的咬字吐字等單一的目標,這樣注意目標范圍小,學習目的明確,就可以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而對于高層次或高年級而言,隨著聲樂知識的增長,注意的范圍就要不斷擴大,既要要求其注意演唱技巧方面的問題,又要要求注意對旋律和節(jié)奏的把握,同時還要注意對歌詞內容和情感的處理。只有這樣不斷擴大學習范圍——即注意的范圍,學生才能不斷提高聲樂演唱水平。因此良好的注意力是我們歌唱取得成功的保證,它不僅表現(xiàn)在音樂作品的表達方面,同時也表現(xiàn)在一朝一夕的聲樂訓練上。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注意力范圍在生活實踐中日益顯示其重要的意義。注意力范圍的擴大,有助于在同樣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信息量,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能更好更快地適應社會高速發(fā)展的需要。
(三)注意力的分配
聲樂教學中注意的分配,教師須通過不同的聲樂學習訓練階段,使學生對聲樂訓練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均先后達到熟練掌握,然后,對學生的聲樂訓練提出整體要求,最終形成一個能自如協(xié)調的操作系統(tǒng)。
1.同時進行的幾種活動至少有一種應是高度熟練的
同時進行的幾項活動中,如果只有一項是不大熟悉的,這一項不大熟悉的活動可以集中較多的注意力去對付它,使之成為注意的中心,其余的活動所要完成的動作由于比較熟練或者已經達到自動化的程度,只要稍加留意或使之處于注意的邊緣即可,這樣,就可以保證幾種活動同時進行。我們可以做到邊聽報告邊記筆記,顯然是由于寫字已經達到熟練甚至自動化的程度;駕駛技術高超的司機可以邊駕車邊為乘客報站名,也是這個道理。聲樂教學中也是如此,當一種演唱技術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時,應及時把注意力分配到另一個新技術的學習上,以求問題的各個擊破。
2.同時進行的幾種活動必須有內在聯(lián)系
有聯(lián)系的活動才便于注意分配。這是因為活動間的內在聯(lián)系有利于形成固定的反應系統(tǒng),經過訓練就可以掌握這種反應模式,同時兼顧幾種活動。例如,歌唱者在自彈自唱一首歌時,必須是同一首歌譜,使眼睛看歌譜,手指彈歌譜,嘴里唱歌譜等動作都能同時協(xié)調的完成,它是借助了活動間的內在聯(lián)系或人為建立起活動間的聯(lián)系,以達到注意的分配。
3.分配注意的技巧
同時進行的幾項活動的動作,如果巧妙地迅速更替進行,那么注意的分配就能順利實現(xiàn)。就像彈奏鋼琴時,眼睛在曲譜、音鍵和手指之間迅速來回移動,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掌握了注意分配的技巧之后,便可以加快彈奏速度,應付自如。
因此聲樂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提出要求時,要注意在幾個目標中只能有一個目標不夠熟練,而其它的目標都已運用自如,這樣才能有比較集中的注意力來學習這個不夠熟練的目標,以保證整體的演唱結果。如果你有兩種目標較為生疏,恐怕就會讓學生為難了。在教唱歌曲時,就要要求學生對歌譜非常熟練,不能讓音高、節(jié)奏和歌詞過多地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有足夠的精力對技術進行準確的運用。當學生在技術上磨練熟練后,又要注意挖掘對作品情緒的感受和表現(xiàn),再下一步就是面部表情和全身整體動作自如的訓練,這樣逐步分配注意,直到逐漸全面地掌握歌唱技能技巧。
(四)注意力的轉移
注意的轉移就是從—個對象遷移到另一個對象上,它是有目的的主動調動。教師要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注意轉移品質,須在培養(yǎng)學生熱愛聲樂藝術,引導始終對聲樂學習保持濃厚的興趣的基礎上,使學生了解聲樂的步驟和演唱須注意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并讓學成自覺執(zhí)行的良好習慣和學習方法。
聲樂教學中要使學生獲得科學的發(fā)聲方法,必須準確把握呼吸、發(fā)聲、共鳴、咬字和吐字等歌唱器官的機能活動狀態(tài)。而聲樂學習者特別是初學者往往對這些理論性的知識感到無所適從,常常顧此失彼,被其玄妙的理論搞得望而生畏。此時聲樂教師對其聲樂理論及相對應的生理肌理的理解,完全可以通過恰當的比喻傳授給學生,分散學生的過分注意,使其對理論的專注轉移到自然、合理的發(fā)聲過程中。因為科學的發(fā)聲方法是建立在自然的基礎上,違背自然的原則去追求“決竅”和“玄妙”將會造成失敗。歌唱訓練中感性應多于理性,所以我們可以恰當地運用注意力轉移的方法,讓學生更多地從感性的角度把握理性的內容。通過多聽、多看、多觀摩來提高學習效果,獲得正確的歌唱能力。
例如,在教授正確的呼吸方法時,學生往往出現(xiàn)端肩、提胸、全神貫注于呼吸的生理狀態(tài),追求有關的肌肉收縮而喪失對于呼吸控制的自然協(xié)調,致使氣息僵滯無法流動。此時教師可以將其注意力轉移到建立一個良好的歌唱姿勢上來,用生活中習慣的呼吸現(xiàn)象進行科學的引導,應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又如,當人們開懷大笑、傷心抽泣、熱烈歡呼、恐懼或啼哭時,都能很自然合理地運用橫隔膜、腹肌、喉、舌、聲帶和咽壁的力量,也能有機地協(xié)調共鳴腔體的運用。把這些習以為常的生活現(xiàn)象聯(lián)系到聲樂理論中反復體會,結合具體的聲樂訓練,往往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歌唱方法,從而提高聲樂技巧。用比喻的方法來轉移學生的注意力,也能收到理想的效果。由于沒有過多的僵硬理論來約束,學生從生活的簡單現(xiàn)象中體會、總結、積累,經驗和理論結合并用,唱起來就放松多了,也更容易找到所需要的聲音感覺。
再如在教授高音的訓練過程中一定要用科學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我們常??梢钥吹揭恍W生唱高音時提氣、抬頭、端肩、揚手,甚至喉結往上跑,造成聲音的關、卡、壓,此時教師不能一味地讓學生去練、去喊,否則只能給學生增加精神負擔,使聲帶和喉部肌肉因用力過度引起沙啞甚至失聲,這時如果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歌曲的感情處理上,用發(fā)自內心的情感去歌唱,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還有在學生演出之前的訓練,如何合好伴奏,什么時候上臺,怎樣上臺,如何把握表情、動作,如何入境、高潮,難點如何把握等,都要在課下一步一步地把演出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整理清楚、訓練到位,這樣才能在實際演出時順利地實現(xiàn)一個又一個注意的轉移,從而在技術和情緒兩個方面都能夠完整地表現(xiàn)作品。
除此之外,教學中常提到的“真聲假唱,假聲真唱”、“高音低唱,低音高唱”、“閉口音開著唱,開口音收著唱”等,都體現(xiàn)了利用意識轉移的教學特點,引導學生尋求自然規(guī)律,尋求矛盾對立統(tǒng)一的規(guī)律,用科學的辯證方法,宏觀地分析、對待問題,融會貫通地將它們統(tǒng)一到整體歌唱的有機結合中來,從而達到歌唱器官的協(xié)調與平衡。
聲樂教學中,注意力的轉移時時刻刻都在進行,教師如能巧妙地運用注意力的轉移,將學生的情緒保持在最興奮的狀態(tài)之中,就會使聲樂課堂教學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歌唱是最富有感情的藝術,是以聲傳情,以情感人的藝術。聲樂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多變的過程,教師必須深入地研究聲樂教學法,科學地運用注意的規(guī)律,牢固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從生硬的理論教學約束中解放出來,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并重視心理教學法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思維意識,用腦去想,用耳去聽,用心去體會,使學生自覺地保持高漲的情緒來學習聲樂知識,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1]徐行效.聲樂心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6).
[2]王英.對音樂·心理及意向問題的分析[J].音樂探索,2005,(1).
[3]趙宋光.音樂教育心理學[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4]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5]黃希庭.心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6]王屏.談聲樂教學中的注意力轉移[J].音樂天地,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