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竹梅
(遼東學院旅游管理學院,遼寧丹東 118000)
大學生課外語言學習策略探究
林竹梅
(遼東學院旅游管理學院,遼寧丹東 118000)
大學生語言課堂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體驗形式多樣的語言活動,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際語言應用能力。本文對課外語言學習策略進行了研究,通過調查問卷的使用和面談調查的方式,探索了學生在選擇活動時不同的個人動機,突出描述并分析了學生個體課外英語活動的具體操作情況。
課外學習策略;語言應用能力;課外實踐
眾所周知,人們學習英語著眼于其交際功能,而掌握這種交際功能的過程則是反復實踐。但在實踐過程中,往往是課堂教學受到了重視,課外教學反被忽視。事實上,課堂教學主要是給學生起示范引路作用。教師在課堂上只能傳授一些基本知識,進行有限的基本技能訓練以及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和路子,而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語言技巧的形成卻是課堂外大量實踐的結果。因此,抓好課外教學,合理組織指導學生每學期的課外活動,使課堂內外互為補充、相輔相成,使課內的知識在課外得到實際應用,更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素質,發(fā)展交際能力。
“策略”這一概念是指在語言學習和使用的整個過程中,與某個具體階段有關的思想活動或行為活動 (Ellis,1994)。20多年來,學習策略問題一直是心理學和語言教育學工作者都非常關注的研究課題 (McDonough,1999)。
*實驗調查:
筆者對我院 05級的 30名本科生進行了實驗調查。該實驗運用了三個工具來收集研究所需數(shù)據(jù)。一是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成績,二是一份由作者自行設計的《課外英語學習調查問卷》,三是作者對學生進行深入的面談調查。結果是 60%的學生陳述他們在課后從不講英語,54%的學生偶爾用英語留言、寫信或寫日記。鑒于此,結果的討論將只集中于閱讀和聽。
1)閱讀
閱讀英文報紙、簡易讀物及英文雜志是這組學生開展最頻繁的閱讀活動。所有的學生都讀過《21世紀報》,56%的學生是因為自己喜歡這份報紙,21%的學生是朋友或同學推薦的,只有 23%的人承認是教師推薦的原因。而具體的閱讀情況也是因人而異。10%的同學每期必讀,71%的人不定期地閱讀。有的只是粗略地閱讀一下,只讀少量自己感興趣的文章;有的則所有欄目全看,仔細地研讀。有的自己訂閱,有的零買,有的只是向同學借來隨便翻翻而已。少部分的學生 (25%)提到了 China Daily和 Shanghai Star。但他們認為China Daily生詞太多,難度大,只讀過幾張,就放棄了。61%的人和 54%的人曾分別讀過簡易讀物和英語雜志。學生們所選擇的簡易讀物多為英美文學名著,而這些簡易讀物也是在校圖書館及外文書店里經常能見到的。
幾乎毫無例外,所有的學生都陳述自己閱讀是以獲得樂趣為目的的,而不是將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語言形式上。字典的使用只限于查那些對理解文章意思至關重要的生詞,他們似乎都具有從上下文中猜測詞義的閱讀技巧。
2)聽
聽力教材及收聽VOA和 BBC是學生們最頻繁的聽力活動。很少看英語電視,聽課文錄音,聽學校的英語電臺,以及通過錄象機、VCD機等看英文原版電影?!动偪裼⒄Z》為學生們最喜愛的聽力材料,他們說《瘋狂英語》的內容吸引人,富有時代氣息,并且是真實的聽力材料。
*學生課外學習策略的共性:
1)學生們對能滿足自己需要的活動開展率最高。這些需要包括認知需要、成就需要、娛樂需要等。而由老師安排或指定的活動卻沒有受到足夠重視。如:89%的人只偶爾聽過幾次校英語電臺的節(jié)目。
2)學生們大都根據(jù)其內在興趣來選擇材料。因為感興趣,所以他們才有強烈的動機去尋找并愉快地進行閱讀和聽。他們?yōu)樽约簞?chuàng)造了一種非正式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
3)學生們對接受性技能的聽和閱讀活動開展得最多。這主要是由于在英語作為外語學習的背景下,說和寫外語的機會非常有限。
1)教學大綱的補充。前蘇聯(lián)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學生在課外閱讀的東西越多,他掌握課內知識就越容易。他主張教學工作中要有兩套教學大綱,第二套教學大綱就是課外大綱。課外教學應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不可能也不應該游離于課堂之外。課外教學應盡量與課堂教學相配合,以鞏固課堂教學成果。
2)立足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眾所周知,動機是學習者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動機又是由興趣產生的。也就是說,課外學習的效果取決于學生的主動精神。因此,在課外語言活動的設計中要充分地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3)營造自主學習環(huán)境,在校園內建立學生語言自主學習中心。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在校園內設立“英語角”和“雙語角”是一個有效提高學生英語交流水平的好方法。還可以定期舉辦英語戲劇表演、辯論、演講等課外活動,邀請知名學者做報告,開展個性化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語言實踐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利用外語電臺播放新聞、英語故事、英文歌曲等,這有利于日常高頻俚語的積累。學生們在日常課堂學習中很少接觸俚語,因為俚語一般不用于正式場合。它被認為是不符合語言規(guī)范的慣用語。其實在有的國家,尤其是美國,俚語更受到大家的青睞。許多俚語在經受時間的考驗后已經成為正式標準語。要提高英語交際能力,俚語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
5)聽譯角色互換模擬翻譯實戰(zhàn)。課后可以組織學生三人一組,一人講漢語,一人講英語,扮演老外,一人做翻譯。練習一段時間后互換角色,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口譯訓練方法,也是很好的合作學習、取長補短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反應速度和能力。此法的高級階段為同聲傳譯,我們可以在聽廣播或開會時,把所聽內容譯成英文,同學之間分工合作,資源共享,體驗學習的成功。
6)課外實踐還應遵循語言和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使聽說讀寫譯和諧統(tǒng)一于課內外教學中。研究表明:在人類交際活動中聽說讀寫各種功能分配比率為 45%﹑ 30%﹑ 15%﹑ 9%,只有在聽﹑說的基礎上,聽﹑說﹑讀﹑寫的語言教學才是科學的,因此聽說訓練應成為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會聽能說成為教學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目標,然后才是較高階段的能讀會寫??梢?課內外口語活動具有基礎性的戰(zhàn)略意義。
教育發(fā)達的美國在課堂教學,就極為靈活自由,強調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教學方法的新穎獨特創(chuàng)新,以吸引學生,而沒有我國應試教育中滿堂灌的弊端。其特征恰恰在于課內外的有機結合,學生不僅動腦用心,而且還要動手動口。例如:學習完一篇優(yōu)美的文學作品后,就必須查閱參考書,大量閱讀,然后寫出自己的評論,這是對學生思維和知識的鍛煉,實際上就是做到了課內外的優(yōu)勢互補。我們必須使傳統(tǒng)的中國式教育同西方注重創(chuàng)新與素質教育密切地結合起來,學習其成功經驗,重鑄有中國特色的嶄新的教育理念。
總而言之,英語教學是一種大眾參與的科學的實踐活動,分為課堂實踐和課外實踐。而語言的課堂學習時間是有限的,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體驗形式多樣的語言活動,不但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也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際語言應用能力,豐富學校的文化生活。
[1]馮梅.理工科學生英語學習現(xiàn)狀調查 [J].外語界,1998(1):78-79.
[2]吳麗林.理工科大學生英語學習風格與教學策略關系研究[J].外語界,2009(5):50-55.
[3]陳冬純.試論自主學習在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定位 [J].外語界,2006(3):32.
[4]石永珍.課外語言學習策略調查報告[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1):84-87.
[5]王曉東.大學英語口語課外活動設計的原則與途徑[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7(4):47-49.
[6]章兼中.國外外語教學法主要流派 [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5:123-126.
[7]龔愛華.制約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因素及對策分析[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版,2006(8):118-119.
[8]胡文仲.交際教學法初探——基礎英語教學論文集[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5:7-10.
Strategy Research on Students’Extra-curriculum Language Study
L IN Zhu-mei
(College of Tourism Management Institute,LiaodongUniversity,Liaoning dandong 118000,China)
The ti m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learn language is so limited thatmaking full use of spare time and experiencing various activitieswill i 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competence rapidly and efficiently.The essay focuses on the strategy research on students’extra-curriculum language study,meanwhile,th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is carried on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motives and methods for the individual language study.
strategy on students’extra-curriculum language study;language competence;extra-curriculum practice
H319.5
A
1671-6876(2010)04-0345-03
2010-07-23
林竹梅 (1965-),女,遼寧沈陽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二語習得及英漢對比研究。
[責任編輯:劉海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