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楠
(吉林師范大學文學院,吉林四平 136000)
近年來,經典電視劇翻拍漸成熱潮。新版《三國演義》正在熱播,新版《紅樓夢》陸續(xù)亮相各大衛(wèi)視,加之《夜幕下的哈爾濱》、《射雕英雄傳》、《封神榜》、《又見一簾幽夢》等作品,已經有一大批為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經典電視劇被再次搬上了熒屏。從傳播學的角度分析持續(xù)升溫的經典電視劇翻拍現(xiàn)象,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受眾的觀看心理。
電視是聲畫兼?zhèn)涞拇蟊妭鞑ッ浇?電視劇是以電視為媒介的一種普及的節(jié)目形式,編劇、導演等依照電視受眾的審美需求,進行電視劇的制作和傳播,他們充當著傳播者的角色。電視劇制作的最終目的是要為廣大電視觀眾所接受,而這個接受的過程依賴于傳播過程中的編碼與解碼。在傳播過程中,一部電視劇是否被認可,很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解碼”。
電視劇的傳播過程中,電視劇的制作者是編碼者,也是解碼者。首先,每個編劇、導演對作品的理解不同,他們對原始母題作出新的解讀和剖析,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審美體驗、所處的時代特點投射到作品中,再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安排、人物刻畫、畫面剪輯、語言處理等各個方面表現(xiàn)出來,把成品傳遞給觀眾。在這個過程中,制作者不僅充當了編碼者的角色,同樣也是傳播過程中的解碼者。
觀眾作為傳播過程中的受傳者,對電視劇作品的理解受到電視劇制作者的影響。觀眾在制作者設定的審美范圍里解讀作品,其解讀不能超越制作者對作品的理解而存在。電視劇制作者不但決定著以什么樣的方式向觀眾傳達自己的觀點,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觀眾的理解方式,包括觀眾觀看時的感受。所有的畫面、聲音、特技、色彩等電視元素都在不知不覺中引導著觀眾的視覺感受、聽覺感受甚至思想。
在翻拍劇中,觀眾對電視劇的解讀能力同樣不能脫離電視劇制作者而存在。制作者應重視自身對觀眾的影響,自己對作品的理解應當與最廣大受眾的審美情趣、喜好聯(lián)系起來,在作品中潛移默化地對觀眾施加影響,以讓更多的觀眾接受翻拍作品。
反對翻拍的觀點眾多。有人說,翻拍劇走的是一條急功近利的道路。利用優(yōu)秀的劇本,選擇年輕漂亮、有收視號召力的演員,用最少的投入,以求獲得最大的產出。為博收視率,有些作品粗制濫造,隨意改編情節(jié);有的甚至把原劇本的內容修改得面目全非。對于翻拍劇的很多批評意見都源于此。
可以說,翻拍劇都是多年前的經典電視劇,這些電視劇都是為老百姓們所喜聞樂見的。在觀眾記憶中,電視劇不僅僅是其本身,還承載著一種審美、一種生活、一種不可磨滅的美好記憶,這些承載隨著時間的改變在心中更加牢固,轉化成了一種精神符號。
傳播學中有這樣一個觀點:人們通過大眾媒介一般是加強自己已有觀點,而不是改變其信念。因此,受眾接觸媒介,選擇鞏固自己已有觀念的信息,而拒絕那些與自己固有觀點相悖的信息。一些觀眾認為有些翻拍電視劇無論在演員選擇、情節(jié)設計等方面都無法與舊版比較。這種印象并非產生于直接經驗,也就是說,人們并不是根據觀看實踐來判定電視劇的好壞,而是一種先驗。這種現(xiàn)象,傳播學中稱為“刻板印象”。有刻板印象的觀眾,很難接受翻拍劇人物的重新塑造、劇情的重新編排等。但是他們畢竟是經典電視劇的支持者,如果他們以批判的方式觀看,自然而然也成為翻拍劇的一部分觀眾。他們觀看新版電視劇,在感慨曾經的經典的同時,還有對自己過去生活的懷念,是對自己曾經的生活體驗的一種認可。
所以,要爭取經典電視劇的觀眾,電視劇制作者在根據自己的理解對原作進行解構的同時,應當盡量尊重原作品的精神內核,在此基礎上,對服裝、道具、情景設計、人物選擇等細節(jié)方面作具有時代性、個性化的設計,以符合廣大受眾的心理需求。
優(yōu)秀電視劇作品都應具有獨特的時代審美特性,吸引盡可能多的觀眾,這涉及翻拍電視劇的目標受眾群的問題。
傳播學實驗表明,在一個小組內向為數(shù)不多的人進行有針對性的傳播比向大多數(shù)人進行的松散型傳播的效果要好。也就是說,確定了目標受眾群的有目的傳播比無目的的松散型傳播效果要好。翻拍劇的目標受眾定位于新受眾,應該是達到其預定傳播效果最好的定位。
時代不同,人們的文化訴求也不同。審美是具有時代性的,每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時代的英雄,同樣,每個時代都需要符合這個時代審美特點的偶像。
我們需要塑造的“許文強”與“楊過”,應該是當代受眾心目中的“許文強”與“楊過”,而不是僅僅把這些形象作為一種回憶。單純對舊版電視劇中的經典形象進行回憶,是當代審美形象缺失的一種表現(xiàn)。成功地翻拍電視劇正可以彌補這種情感上的缺失,讓一個個經典的形象變得現(xiàn)實而不是抽象。
經典電視劇的忠實受眾樂于回憶劇中的經典片段,在心目中樹立自己的偶像。其實,不同時代、不同年齡層的觀眾都需要這種回味,尤其是年輕的觀眾。所以,經典電視劇的翻拍是有其時代的必須性和必然性的。
翻拍經典電視劇,不僅可以延續(xù)經典電視劇的影響力,而且可以迅速地抓住新觀眾的觀看心理,畢竟,這些電視劇的題材是經過了時間檢驗而為廣大受眾接受的。此外,在原創(chuàng)劇本緊缺的情況下,翻拍者可以通過相對較小投入,獲得利益的最大化。不僅在中國,美國好萊塢也經常通過翻拍經典的方式來實現(xiàn)其市場擴張與全球攻略。這是一條被證實了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娛樂產業(yè)發(fā)展道路。
影視藝術,是具有時代感的一種藝術,或者是在內容上緊緊抓住受眾的心,引起受眾在思想上的共鳴,或是在拍攝手法、表現(xiàn)方式等方面具有時代性,以符合受眾的審美習慣。
每一次抱著嚴肅的藝術態(tài)度翻拍的電視劇都可以看作是對原作的再創(chuàng)造,這種再創(chuàng)造,只要符合當下人們的審美需求與心理需求,就會有成功的可能。所以,我們應允許創(chuàng)作者以新的解讀方式去重塑經典。
[1]蔡凱如,黃勇賢.穿越視聽時空:廣播電視傳播論[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
[2]冉華.電視傳播與電視文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
[3]陳曉春.電視劇理論與創(chuàng)作技巧[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4]周靖波,魏瓏.電視劇文本特性研究:話語與語境[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