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詠輝
(長江師范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重慶 408100)
□教育與教學
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的策略探析
曾詠輝
(長江師范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重慶 408100)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生命力所在。要切實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提高教師素養(yǎng)是關鍵,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是根本要求,優(yōu)化教學內容是保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手段是突破口。
教學要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
教學活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只有充分優(yōu)化調控其構成要素,如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等,使之形成最佳組合,才能發(fā)揮最大的實效,從而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實現(xiàn)教學目的。筆者擬結合長期從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經驗,從教學要素角度對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加以探索。
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實施者和策劃者,教學質量的高低和教學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因此,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關鍵在提高教師素養(yǎng),建設一支教育觀念科學、師德高尚、知識結構合理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一)樹立科學觀念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念,把“一切為了學生”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貫穿于教學之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首先要求教師明確“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大學生的成才目標。教師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三觀”教育,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培育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教育,以基本道德規(guī)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引導和促進大學生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其次要求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指路人和導航員,引導學生從知識的海洋中汲取營養(yǎng)。再次要求教師走近學生,深入了解學生的所需所想,掌握他們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和情感上所遇到的困惑和問題,幫助學生釋疑解惑、排憂解難。
(二)加強自身修養(yǎng)
李瑞環(huán)曾經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說服人,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币鰪娝枷胝卫碚撜n的教學實效性,讓教師真正成為“善良的使者,摯愛的化身,做品格優(yōu)秀、業(yè)務精良、職業(yè)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要求教師加強自身修養(yǎng)。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宣講者,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和精神文明的傳播者,應不斷提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自覺牢固地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作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應不斷加強道德修養(yǎng),提高自身道德素質,率先垂范,言傳身教,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完善知識結構
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互動性、開放性和建構性特點,決定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僅要有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還要有完善的知識結構,兩者相結合才能增強教學效果。同時隨著現(xiàn)代科技高速發(fā)展,各類邊緣學科和綜合學科的興起,學生需具有較為廣博豐厚的基礎才能融會貫通、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新。因此,教師首先要擴大自己的知識范圍,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學生。這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學科知識,除精通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知識外,還要對相關學科,如哲學、倫理學、宗教學、法學、政治學、歷史學、文學、社會學、民族學等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同時,教師要成功地進行教育教學,必須將學科知識轉化為學生理解的知識,而要實現(xiàn)這一轉化,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與施教能力,這是一個教師實現(xiàn)有效教學,取得教學實效性的重要保障。
(四)提高教學能力
教學能力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才能和本領,良好的教學能力是教學要取得良好教學實效性的基礎。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學能力,要求一方面在制度上提供支持,如設計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年終考核和職稱評審制度引導教師重視教學,重視教學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投身到實踐中。通過社會實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更加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關注社會需求,貼近學生思想實際,改進教學方法,教學的吸引力和實效性得到增強。通過專業(yè)實踐,如教師教學實訓工作,教學理論學習、學方法與技術訓練、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使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眾所周知,學生是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切實增強教學的實效性。
(一)構建平等尊重師生關系
教學實效與教學活動的氣氛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學活動不僅是認識過程,而且也是情感交流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互動作用的過程,教學質量就取決于這種互動過程的優(yōu)劣。科爾伯格的研究證明:“個體所處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和社會關系對道德判斷的自律發(fā)展有直接的影響。在合作與互相尊重的環(huán)境中,有利于形成道德自律,反之,在限制或單方面尊重的環(huán)境中,則易于導向道德他律。”所以,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必須建立平等尊重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認識到自己不是道德完善的代表,而學生也不是一無所知、接受教化的客體,他們都是帶著自己的道德經驗進入教育領域的有待成長的道德主體。教師在教學和實踐中要真誠對待、尊重學生,指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在學生參與教育的過程中與學生一起探討人生的真諦,引導青年學生追求真理、確立信念、立志成才,這樣在共同參與、合作、交流中實現(xiàn)師生德性的共同成長。
(二)堅持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一種內部動力,能否有效地培養(yǎng)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是教學能否取得成功的最為關鍵的因素。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面臨的普遍困難是學生的學習動機不強,積極性不高。為此,教師應堅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如保持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和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在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選擇恰當?shù)脑u價方法等,激發(fā)學生形成并維持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動機和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三)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就是要將社會意識轉化為學生的自我意識,但教育者不能簡單地將其觀點、立場移植給學生。學生對教師的教育影響能否接收,接受多少,總是根據(jù)自己對已有知識、經驗的理解,對教育影響加以選擇,并通過自身的內部矛盾斗爭作出相應的反應。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就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運用參與性教學法,強化學生參與意識,鼓勵學生展示自我,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求異創(chuàng)新、積極進取、奮發(fā)向上的開拓精神;敢于冒險、求真求實、敢于懷疑和批判的科學精神;追求真理、勇于獻身、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內容是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和學生實際,圍繞教材進行的課堂講授內容。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是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目標的載體,如果其存在問題,必然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v觀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不難發(fā)現(xiàn)其存在信息滯后、表述抽象、針對性弱等問題,這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優(yōu)化教學內容成為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實效性的保證。
(一)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教學內容的生活化要求教師根據(jù)現(xiàn)實生活實際,從生活中提煉新的教學內容,從大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反映、聯(lián)系和引導大學生生活,在生活中教育,在教育中生活。為此,教師在重視系統(tǒng)的理論教育,強調知識的系統(tǒng)性、理論的科學性和完整性的同時,還要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關心大學生的生活境遇,并用思想政治課的理論去引導和幫助他們分析和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此外,教師要從學生當前的需要和實際出發(fā)進行教學,要及時選取學生關注的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熱點、焦點和難點問題作為教學內容納入教學過程,做到教學內容的設置與新時代的發(fā)展、課程的特點以及學生自身發(fā)展需要的實際同步,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產生實效。
(二)教學內容的針對性
思想政治理論的魅力應當來自于它對提高大學生自身素質所產生的作用。這種作用不是天然生成的,它需要通過一定的媒介或渠道進行傳導或溝通。為此,要突出和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才能使其產生實效。增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更緊密、有機地聯(lián)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際,更多地聯(lián)系、貼近大學生的思想和成長成才的實際;能夠關注學生所學專業(yè)的學科發(fā)展、行業(yè)的社會需求、行業(yè)改革發(fā)展態(tài)勢,并在教學內容的適當?shù)胤揭眠@些素材;能夠改變一個教案面對所有層次、所有專業(yè)學生講授的現(xiàn)狀,把握不同層次專業(yè)學生間的差別,調整課堂教學的側重點,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教學內容的實踐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除課堂理論教學外,還應充分發(fā)揮“第二課堂”的教育功能,帶領學生走進廠礦、企業(yè)、社區(qū)和廣大鄉(xiāng)村,通過各種具體的實踐活動,深化學生對教材和課堂講授的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的能力。為此,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必須引入社會實踐環(huán)節(jié),通過開展多類型、多層次、多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指導學生用所學的馬克思主義原理和社會主義的規(guī)范、價值標準進行分析,辨析社會中的各種真?zhèn)?、善惡、美丑等現(xiàn)象;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思考提出建議和解決方案,從而激發(fā)學生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是整個教學活動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因素,是關系到提高教學質量,完成教學任務和實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的大問題。從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際效果來看,教學方法的單一和教學手段的滯后是影響其教學實效性的瓶頸。因此,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手段成為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突破口。
(一)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與學生完成一定教學任務,在共同的教學活動中所采用的教與學的方式、途徑的總稱。教育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盡量改變單純知識傳授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法,采取靈活多樣、生動活潑、注重實效的教學方法,如研究式教學、案例教學、互動式教學、辯論式教學、現(xiàn)場模擬式教學、專題式教學、啟發(fā)式教學等,這樣既有利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又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最終實現(xiàn)增強教學實效性的目的。
(二)改革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是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為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所使用的教學工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手段的改革需要我們實現(xiàn)形式的多樣化和運用的靈活性。一方面,在教學中不能忽略傳統(tǒng)教學手段,它通過教師課堂口頭講述和借助黑板、粉筆手工書寫傳授知識,可以很好地發(fā)揮教師獨特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要大力挖掘更有助于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有利于學生良好個性發(fā)展的生動活潑、學生喜聞樂見的現(xiàn)代教學手段,如信息豐富、表達生動的多媒體;平等民主交流的教育博客和QQ以及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網(wǎng)絡教學平臺等。同時,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要具有靈活性。由于各種教學手段具有不同的特點,各自都有自己的適用性和局限性,且往往一種手段的局限性又可用其他手段的適應性來彌補。因此,教師需要靈活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使它們各揚所長、互補所短,實現(xiàn)教學手段的優(yōu)化組合。
[1]盛湘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及其評價[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1).
[2]霍仙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探析[J],當代教育論壇,2009,(1).
[3]楊建超.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4).
[4]劉 堯.大學青年教師的基本教育修養(yǎng)[J].中國電子教育,2008,(4).
[5]龔 鷹.對主體性德育理論與實踐的思考[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5,(5).
[6]李 革.思想政治教育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03,(6).
[7]王遐見.發(fā)揮主體性與多樣性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優(yōu)勢[J].社會科學家,2009,(9).
[8]邵從清.淺析高校思想政治課新課程改革的路徑[J].教育與職業(yè),2006,(35).
[9]方義潔.試論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改革[J].中國高教研究,2005,(4).
[10]張 華.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長效機制與探索[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11).
[11]王月蓮.教學手段選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前沿,2008,(1).
The Strategies of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University
ZENG Yong-h(huán)ui
(Department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and Research,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8100,China)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s the vit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In increasing this effectiveeness,the first factor is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the key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the basic requirement is to bring into play the role of students as the subject,the guaranttee is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contentand the cut-in point is to innovate the teachingmethods.
teaching factors;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ory;teaching effectiveness;strategies
G642.41
A
1674-3652(2010)04-0145-04
2010-05-15
曾詠輝(1976- ),女,湖南雙峰人,長江師范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講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責任編輯:雪 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