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新華
(西華師范大學(xué) 外國語學(xué)院,四川 南充 637009)
□文化研究
《紅樓夢》英譯本的中國英語特色研究
尹新華
(西華師范大學(xué) 外國語學(xué)院,四川 南充 637009)
本文以中國英語的特點為依據(jù),從詞匯、句式和語篇三方面對楊憲益、戴乃迭的《紅樓夢》英譯本進行分析、研究,說明了如果中國英語運用得當,在表達中國特有事物中是有其獨特作用的,以期對中國英語和外語教學(xué)發(fā)展的研究帶來一些啟迪。
中國英語;詞匯;句式;語篇
英語已發(fā)展成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對于諸英語變體的研究已成為國際語言學(xué)研究的重要課題。近十年來中國英語引起了國際學(xué)術(shù)界的注意和研究熱情。World Englishes雜志于2000年出版了一期主題為“Hong Kong English Autonomy and Creativity”???;2002年第3期又是主題為“English in China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T?English Today雜志上也陸續(xù)有關(guān)于中國英語方面的文章發(fā)表[1-4]。
中國英語自從上世紀80年代由葛傳槼[5]提出后,一直以來頗有爭議。學(xué)者們有的持反對態(tài)度[6];有的表示懷疑,認為中國英語是一種干擾性或使用型英語變體[7-8];還有很多學(xué)者持肯定態(tài)度,相信中國英語是客觀存在的[9-11]。他們雖就中國英語的規(guī)范、地位、可接受性等問題各抒己見,但對中國英語持肯定態(tài)度的觀點逐漸占據(jù)了上風(fēng)[12]。關(guān)于中國英語這一外語教學(xué)發(fā)展史上淵源久遠的話題,在近期已成為外語科研活動中一個活躍的分支[13]。但其中對于中國英語文化,包括中國人的英語文學(xué)原作、英語譯本方面的內(nèi)容的研究鮮見于各家學(xué)術(shù)期刊,為此,本文對此做了初步的研究與探討。筆者嘗試以中國英語的特點為依據(jù),從詞匯、句式和語篇三方面對楊憲益、戴乃迭的《紅樓夢》英譯本(以下簡稱楊譯本)進行分析、研究,旨在對中國英語的研究帶來一些啟迪。
早在1993年,李文中[14]便依據(jù)自己的學(xué)術(shù)見解給出了關(guān)于中國英語的嚴格定義:中國英語是指以規(guī)范英語為核心,表達中國社會文化諸領(lǐng)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語干擾和影響,通過音譯、譯借及語義再生諸手段進入英語交際,具有中國特點的詞匯、句式和語篇。賈冠杰、向明友[10]在1997年又試著將中國英語正名為:操漢語的人們所使用的、以標準英語為核心、具有無法避免或有益于傳播中華文化的中國特點的英語變體。到了2004年,金惠康[15]也認為,中國英語以國際規(guī)范英語為核心,把中國獨有的文化、事物、意念和傳統(tǒng)等通過音譯、譯借及語義再生等手段傳入國際(英語)社會,同時也融入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表達方式,如別有風(fēng)味的詞匯、句式、認知方式及行文手段。從以上定義可以得出,中國英語具有如下幾個特點:其一,它是以標準英語為核心的一種正確規(guī)范的英語變體;其二,它在表達中國獨一無二的事物、意念和傳播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三,它具有獨特性,與中國本土文化息息相關(guān),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下面我們將以《紅樓夢》楊譯本為例,對其進行初步的分析、研究,以期為中國英語的研究提供一個新的理論視角,給英語教學(xué)帶來一些啟發(fā)。
作為英語新型變體的中國英語,具有其獨特的詞匯、句式及語篇特征:1.詞匯具有表達中國文化的特定內(nèi)涵,有其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2.句式有鮮明的漢語言結(jié)構(gòu)特點,多流水句、短句等;3.受漢語語言及思維方式的影響,其語篇模式與規(guī)范英語差別很大。
3.1詞匯
英漢語分屬不同的語言體系,其語言文化背景迥然不同,要用英語描寫中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離不開一些漢語借詞的??傮w來說,漢語中的一些中國特色詞是通過音譯和意譯兩條途徑進入英語的。
3.1.1音譯詞。近百年來,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接觸最多,語言上的相互影響也最大。首先是一部分代表中國文化的詞相繼進入英語,成為最早的漢語借詞。其中除了對外貿(mào)易的主要輸出品silk(絲)、china(瓷)、tea(茶)外,一部分植物名稱也陸續(xù)進入英語,屬于水果類的有l(wèi)ichees(荔枝),屬于藥材類的有g(shù)inseng(人參)等。此外是一些有關(guān)商業(yè)的詞,西洋人要和中國人通商,首先要懂得中國的度量衡和幣制。有些詞如li(里)、mu(畝),便用“聲音替代”法直接借過去了。還有一部分詞是從我國近代史實或官制借到英文里去的,yamen(衙門)便是這一類。自古以來,中國傳統(tǒng)的繁文縟節(jié)留給西洋人很深的印象,kowtow(叩頭)一詞對他們來說已不是陌生的語詞了。另外,中國獨一無二的事物kang(炕)等,他們也直接音譯過去了。最后便是由于中西文化差異引起的文化空缺詞,如yin(陰)、yang(陽)、lu-shih(律詩)、Kuanyin(觀音菩薩)、Taoism(道)等。
3.1.2意譯詞。在楊譯本中,存在著大量的中國英語意譯詞,根據(jù)其語義及表達功能可分為以下幾類:首先是從原有英語詞匯中轉(zhuǎn)變而來的中國文化內(nèi)涵詞。由于中西文化的顯著差異,中國人用英語表達中國的特有事物和現(xiàn)象時,不可避免地要運用一些帶有中國特色的新詞,中國英語除了大量啟用新詞外,還會不同程度地改變原有英語詞匯的詞義,如動物詞dog(狗),在英語中,既可以是中性,也可以含有貶義,還可以表示一種親切的關(guān)系。而在漢語中“狗”總是用于貶義。如在楊譯本中就出現(xiàn)了大量的帶有貶義詞性的狗的詞匯和習(xí)語:A filthy pig ormangy dog(泥豬癩狗);Like the dog thatbit Lu Dongbin——you bite the hand that feeds you.(狗咬呂洞賓——不識好歹);Desperation drivesmen to rebel and a dog to jump over a wall.(人急造反,狗急跳墻);One doesn’t expect ivory from a dog’smonth.(狗嘴里還有象牙不成); a dog counting on itsmaster’s backing(狗仗人勢)等。因此,要準確地表達以上詞匯及其派生出來的聯(lián)想意義,就只有借助中國英語表達方法,使譯文準確地傳達其特定的中國文化內(nèi)涵。
其次是一系列文化空缺詞。中國文化中有許多其他文化所沒有的、獨一無二的東西,它們完全不為英語讀者所熟悉和理解,因為英語文化中根本不存在相應(yīng)的外部現(xiàn)實。其中包括獨一無二的中國宗教、歷史、神話傳說、文學(xué)及風(fēng)俗習(xí)慣等。如中國宗教術(shù)語:Buddha had suddenly shown him the light(醍醐灌頂);Buddha be praised!(阿彌陀佛!);chanting of sutras(佛經(jīng));來源于中國歷史的習(xí)語:Tung Shih imitating Hsi Shih(東施效顰);The more you get, the more you want.(得隴望蜀);making amountain out of amolehill(小題大做);wifely submission and virtue(三從四德);有關(guān)中國神話傳說的習(xí)語:the Weaving Maid and Cowherd meet in Heaven(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以及源于中國文學(xué)的習(xí)語:cut open your stomach to hide a pearl(剖腹藏珠)等。它們采用中國特有的說法來表達,給英文讀者更鮮明的印象,既簡潔又忠實地介紹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再次是有關(guān)中國民間俗語的介紹。俗語是群眾生活經(jīng)驗的概括,是其思想智慧的結(jié)晶,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社會風(fēng)尚和群眾習(xí)俗。如A starved camel is bigger than a horse.(瘦死的駱駝比馬大);Flies go for cracked eggs.(蒼蠅不抱無縫的蛋);A toad hankering for a taste of swan.(癩蛤蟆想天鵝肉吃);Distant water can’t quench a present thirst.(遠水救不得近渴);A dragon begets nine offspring, each one different.(一龍生九種,種種有別);themagistratewhogoes in forarson butwon’t allow common people to light a lamp.(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等。這些俗語,形式短小精悍,內(nèi)容言簡意賅,既恰當?shù)乇A袅藵h民族的文化特色,又收到了生動形象的表達效果。
最后是中國封建官制的介紹。中國封建社會官制非常復(fù)雜,機構(gòu)龐大。要把中國古代官制準確、簡明地介紹給西方讀者,也必須借助中國英語。如Palace Graduate(進士);Palace Examination(殿試);the Metropolitan Examination(大比);Minister ofWar(兵部尚書);a Commissioner of the Salt Inspectorate(巡鹽御史);Liberation of the ImperialCollege(國子監(jiān)祭酒)等。
語言是文化的主要載體。因此,中國英語中的漢語借詞在反映漢文化和漢語語言特色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可以用來表達某些具有濃厚漢文化內(nèi)涵的詞語,以彌補由于文化差異而引起的詞匯和文化空缺。
3.2句式
3.2.1習(xí)語通常由四個詞組成,如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謀事在人,成事在天);Other countries, other ways.(隨鄉(xiāng)入鄉(xiāng));Never Lose,Never Forget, Eternal Life, Lasting Prosperity.(莫失莫忘,仙壽恒昌)等。漢語習(xí)語通常由四個漢字構(gòu)成,結(jié)構(gòu)簡單而意義深遠,反映了中國文化的審美情趣。中國英語(特別是其中的習(xí)語)句式受其影響,也通常由四個詞組成,很好地傳遞了其中的特殊風(fēng)味,讀來也朗朗上口。
3.2.2句子結(jié)構(gòu)通常是平行結(jié)構(gòu),如swallow his anger and hold his tongue(忍氣吞聲);Themore you get, themore you want.(得隴望蜀);The higher the rank, the worse thememory.(貴人多忘事); Marry a cock and follow the cock;marry a dog and follow the dog.(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the red of peach-blossom,the green ofwillows(桃紅柳綠)等。以對偶排比形式構(gòu)成的平行并列結(jié)構(gòu)是漢語句式結(jié)構(gòu)的又一大特點,這反映在中國英語句式上,以其均衡、對稱的語言形式,和諧優(yōu)美的語言節(jié)奏,將內(nèi)容表達得更準確生動。
3.2.3修飾詞前置:在中國英語中,副詞或狀語從句通常置于動詞的前面。如In the fields spring leeks are green;All around,the paddy flowers scent the breeze.(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Yesterday, yellow clay received white bones; Today,red lantern lights the love-birds’nest.(昨日黃土隴頭埋白骨,今宵紅綃帳底臥鴛鴦)等。由于漢民族是曲線形的“由多到一”的思維方式,通常將條件、原因等次要語義成分前置,而將語義重心后置,所以漢語常把狀語、定語等修飾詞放在被修飾的成分前面。中國英語受其影響,其句式也有鮮明的修飾詞前置的特征。
3.2.4無主語結(jié)構(gòu)特點。如(You are)Really like an ailing Hsi Shih.(真像個“病西施”了。)(省略了You are); (Do you)“ Hear that?” Tan-chun snapped at her maids.“Are you waiting forme to go out and argue with her?”(探春喝命丫鬟:“你們聽著他說話,還等我和他去拌嘴去不成?”)(省略了Do you);(You’d)Better notgo there,madam.(回奶奶:且別往上屋里去。)(省略了You’d);(It)Servesher right too.(這倒也是正理。)(省略了 It)等。
漢語重意合,受此思維習(xí)慣的影響,中國英語句式具有明顯的無主語結(jié)構(gòu)特點。如上所示,以上各例更簡潔、傳神地反映了漢語言結(jié)構(gòu)特色,達到了很好的原語效果。
3.3語篇
中國英語語篇層面的研究是中國英語研究最為薄弱的一個方面[17]。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和思維模式的不同,中國英語仍具有某些特定的語篇特點:如英語重形合,而漢語重意合。英語可通過動詞時態(tài)的變化顯出動作發(fā)生的先后順序,且大量使用分詞和從句,用法比較靈活;漢語敘事則多靠并列結(jié)構(gòu)(并列分句和并列謂語),較多地依靠各成分之間的順序,尤其是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中國英語則明顯地帶有以上特點。
如:以下譯文出處在楊譯文第八十回,王一貼向?qū)氂窠榻B他的膏藥的神奇功能:Inwardly,they fortify the humbles, build up the patient’s strength, improve the appetite, increase resistence, tranquillize the nerves, expel cold and heat, and eliminate indigestion and phlegm.Outwardly, they regulate the blood, relax themuscles,remove dead tissues and help new ones to grow, cure chills and actas an antidote to poison.(內(nèi)則調(diào)元補氣,養(yǎng)榮衛(wèi),開胃口,寧神定魄,去寒去暑,化食化痰;外則和血脈,舒筋絡(luò),去死生新,去風(fēng)散毒。)兩,話運用一系列并列謂語結(jié)構(gòu)把膏藥的神奇功能再現(xiàn)得淋漓盡致,達到了既傳神又達意的效果。
又如:在楊譯本第五回正冊判詞中,有一首描寫林黛玉和薛寶釵命運處境的詩歌是:
Alas for herwifely virtue,
Herwit to sing ofwillow-down,poormaid!
Buried in snow the broken golden hairpin
And hanging in thewood the beltof jade.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
從上面例子我們可以看到,這首詩歌運用名詞并置和正常語句混合的結(jié)構(gòu),借用漢語意合手法,很好地保存了原詩的意象(“詠絮”、“玉帶”、“林”、“金簪”、“雪”),也更好地再現(xiàn)了原詩的風(fēng)格,取得了凝練、意會和模糊的表達效果。
通過以上對《紅樓夢》楊譯本的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很多地方帶有中國英語的特點。當然,楊憲益先生漢文化知識淵博,英文功底深厚,譯文不少妙筆,從而更忠實地反映了原文。這同時說明了中國英語運用得當,在表達中國特有事物中是有獨特作用的。當我們說或?qū)懹⒄Z時,往往會發(fā)現(xiàn)找不到恰當?shù)脑~來表達自己的文化,中國英語也許可以彌補這種空缺。束定芳在2005年便著文呼喚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xué)理論,認為不同語言背景中和文化背景中的外語教學(xué)必須要有自己的外語教學(xué)理論指導(dǎo)才有可能獲得成功[18]。因此我們對待中國英語應(yīng)該采取一種更加容忍和開放的態(tài)度,在英語普及教育階段應(yīng)以英美規(guī)范英語為基礎(chǔ);在專業(yè)提高階段和研究領(lǐng)域,則需要補充中國英語文化,包括中國人的英語文學(xué)原作、英語譯本等方面的內(nèi)容,加強對中國英語的調(diào)查和分析,總結(jié)它的客觀規(guī)律。這不僅有利于進一步促進對外合作與交流,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而且對目前中國的英語教育及其發(fā)展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和指導(dǎo)作用的。當然,由于篇幅及語料所限,本文仍有待作進一步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筆者將另文著述。
[1]Hu Xiaoqiong.China English,at home and in the world[J].English Today,2005,(3):27-38.
[2]Franky Kai-cheung Poon.Hong Kong English,China English and World English[J].English Today, 2006,(2):23-28.
[3]David C.S.LI.Researching and teaching China and Hong Kong English[J].English Today,2007,(3-4):11-17.
[4]Emily Tsz Yan Fong.English in China:some thoughts after the Beijing Olympics[J].English Today, 2009,(1):44-49.
[5]葛傳槼.漫談由漢譯英問題[J].翻譯通訊,1980,(2).
[6]陳文存.簡析“Chinglish”[J].四川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1999,(4):68-72.
[7]謝之君.中國英語:跨文化語言交際中的干擾性變體[J].現(xiàn)代外語,1995,(4):7-11.
[8]林秋云.作為外語的英語變體:中國英語[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1998,(8):16-17.
[9]汪榕培.中國英語是客觀存在[J].解放軍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報,1991,(1):1-8.
[10]賈冠杰,向明友.為中國英語一辯[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1997,(5):11-12.
[11]姜亞軍,杜瑞清.有關(guān)“中國英語”的問題——對“‘中國英語’質(zhì)疑”一文的回應(yīng)[J].外語教學(xué),2003,(1):27-35.
[12]胡曉麗.中國英語之功能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2008,(11):13-16.
[13]韓 玲.“中國英語”研究現(xiàn)狀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2007,(10):28-32.
[14]李文中.中國英語和中國式英語[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1993,(4):18-24.
[15]金惠康.中國英語[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4.
[16]Deyuan He and David C.S.LI.Language attitudes and linguistic features in the‘China English debate[J].World Englishes,2009,(1):70-89.
[17]杜瑞清,姜亞軍.近二十年“中國英語”研究述評[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2001,(1):37-41.
[18]束定芳.呼喚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xué)理論[J]. 外語界,2005,(6):2-7.
[19]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0]楊憲益,戴乃迭譯.A Dream of Red Mansion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78-1980.
A Study of China English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YIN Xin-h(huán)ua,HE Mu-yi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637009,China)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English version of Hong Lou Me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translated by 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English.It focuses on the unique role of China English in translation,in the hope of bringing some insights into the studies of China English and the theory development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China English;lexis;syntax;discourse
H315.9
A
1674-3652(2010)04-0029-04
2010-03-25
尹新華(1978- ),女,江西永新人,西華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西文化比較研究。
[責任編輯:李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