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輝(平頂山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苔絲是一個貧窮的小販的女兒,當這個小販無意間聽說自己是有名望的德伯家的后代時,就把女兒送去認親,在那里,年輕的亞歷克引誘了苔絲使她懷了孕。在孩子夭折之后,苔絲離家去了一個很遠的農場做擠奶工,在那里她遇到了安吉爾,一個牧師的兒子,兩個人墜入了愛河并結了婚,但就在結婚的當晚,安吉爾離開了苔絲去了英國,因為他無法接受苔絲的過去,孤獨與貧苦使苔絲的生活苦不堪言,在父親去世全家無處容身之時,苔絲又無奈地回到了亞歷克的身邊。也正是這個時候,安吉爾感到懊悔并決定與苔絲團圓。想到亞歷克毀了自己兩次,苔絲在絕望中殺了他,而自己也被捕判了死刑。
小說的主人公苔絲美麗、善良,在她短暫的一生中,她堅持追求幸福和愛,盡管困難重重。但是一個接一個的不幸把她推向了死亡的邊緣。我們不能說這就是她的命運,因為有太多的外在因素的影響使她無法控制。
苔絲悲劇的原因首先來自于社會,苔絲的命運是人類與環(huán)境矛盾的結果,苔絲生活在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資本主義侵蝕并毒害了社會環(huán)境,雖然苔絲勤勞、聰明、美麗,但作為一個勞動者、一個農民,她沒有錢也沒有地位、權力,所以她注定要承受資本主義社會的壓迫和剝削,隨著資本主義的擴張,那些原先自己自足并占有少量土地與生產資料的農民都破了產。苔絲家老馬的死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他們家的經濟生活。沒有任何方式來謀生,苔絲向亞歷克求助,而這就導致了她悲劇的開始,所以苔絲的悲劇與社會是直接相關的。
在維多利亞時代,資本主義的虛偽道德支配著女性的地位,這種虛偽的規(guī)則在苔絲的墮落中影響重大,所以在她離開亞歷克回到家時,苔絲感到罪惡,而到最后,她認識到是不合理的道德法律給了她不公正的判決而導致她的死亡。如果不是社會習俗帶來的這些問題,苔絲的一生就不會是個悲??;如果不是周邊人的反對,她失身將會使她認清世界中的一些事情而不至于毀了她的一生。安吉爾也受到了傳統(tǒng)的束縛,當他了解到苔絲的過去,他盲目地認為苔絲不純潔。所以整個社會是苔絲悲劇的罪魁禍首。
在維多利亞時代,社會產生了很大變化,帶來了諸多困難,哈代闡述了新的工業(yè)文明對Wessex舊的農業(yè)生活的影響。
在這個時期,資本主義已經擴張到了小的鄉(xiāng)村,許多鄉(xiāng)村經濟紛紛倒閉,這給農民們帶來了不幸,苔絲的家庭也不例外。顯然,單獨依靠做小販的父親維持生計是不可能的,因此,作為家中的長女,苔絲必須掙錢養(yǎng)家。無巧不成書,苔絲的父親湊巧聽到了自己是有名望的德伯家的后代時,就在苔絲母親的建議下把苔絲送去他遠方親戚那找工作,他認為只要苔絲能和貴族家庭的兒子亞歷克結婚的話,他們家就可以擺脫困境。為了幫助父親和家庭,苔絲去了那里,也得到了一份工作,但代價卻是成為了亞歷克的情人,雖然她極度地不情愿。
因為父親是家庭的支柱,父親的死使家人無依無靠,這就給了亞歷克又一次得到苔絲的機會,而此時安吉爾已離去了一年多,苔絲肯定安吉爾不會再回來了,就嫁給了亞歷克,因為他富有,可以幫助她的家人,而亞歷克也給了苔絲家人房子和金錢,并讓苔絲和自己一起住,這對于苔絲一家可謂是雪中送炭。但就在安吉爾回來時,一切都太晚了。因此,經濟上的貧困和苔絲德悲劇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苔絲悲劇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她。苔絲身邊的人也有意識地導致了這一悲劇的產生。雖然小說中描述的是天真的苔絲因為作出錯誤的決定才墮落的,但是苔絲的父母、安吉爾和亞歷克在苔絲的悲劇中有著重要的影響。
苔絲的父母為己思考的私心,是苔絲悲劇的開始。苔絲的父親懶惰,母親無知。因為對房子的需求,苔絲的母親貪婪地想要自己的女兒去與一個D’urbervilles的貴族家庭攀親,這就把苔絲推到了墮落的道路上。如果苔絲的父母不為自己是有名望的家族的后代而驕傲,他們可能能夠養(yǎng)活自己。她的母親希望通過婚姻來提高苔絲的社會地位,而她膚淺的認識完全沒有顧及苔絲的利益。苔絲的父親是個小販,發(fā)現(xiàn)他們家是貴族的后代時,像孩子一樣天真地不再去找工作,認為一切都會手到擒來。苔絲私生子的死對于他來說簡直是個污點,苔絲婚姻的失敗令他擔憂的只是這會導致家族的衰敗。苔絲父母的專制引發(fā)了苔絲悲劇的人生。
亞歷克在很大程度上是苔絲悲劇的直接原因,他引誘并強暴了苔絲,這給了苔絲不斷的恐懼。他看起來像個紳士,實際上卻是個趁機占便宜的偽君子,他總是在苔絲身陷困境時及時出現(xiàn)并給予幫助,看起來他非常善良并樂于助人,其實他只是貪于苔絲的美貌,想占有她。所以當苔絲的丈夫離開她時,他放棄了做牧師的信仰,勸說苔絲回到他身邊并承諾幫助她的家人,這就引發(fā)了苔絲的猶豫,當聽說安吉爾永遠不回來時,她失望地投入到了亞歷克的懷抱。
安吉爾是苔絲悲劇的另一個重要人物。起初他向苔絲表達愛意,把苔絲當作天使一樣地守護,當后來他得知苔絲和亞歷克的過去時,就逃避去了英國,安吉爾不能接受苔絲的不幸。安吉爾的固執(zhí)與榮譽感不僅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不能跨越的鴻溝,對于苔絲也是一樣。盡管他知道自己是苔絲反抗亞歷克的希望,但他在收到苔絲懇求信后并沒有立即回來,雖然最后安吉爾回來并接受了苔絲,但他的歸來又為苔絲悲劇的人生添了一筆。
20歲左右的苔絲的美在文中不斷提及,哈代尤其描述了她眼睛的迷人與聲音的甜美。她的美對于自己來說成了一種負擔。
順從與驕傲,苔絲是個很有魅力的女人,她憧憬愛情并與安吉爾一見鐘情,但她從來沒有想過通過婚姻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雖然亞歷克很富有,但她卻不想成為亞歷克的愛人。如果她嘗試接受亞歷克,或許她能過富裕舒適的生活。
在苔絲的兒子死后,她在農場找了份擠奶的工作,她要對家人負責。在家中的老馬死后,苔絲沒有選擇去貴族家找了份照料家禽的工作,盡管她知道亞歷克對她不懷好意,她卻沒想過離開。更糟的是,父親死后全家便無處落身,為了家人,苔絲嫁給了她不愛的亞歷克。而對于安吉爾, 她說:“I will obey you like your wretched share.”(哈代,1993:35)最后,安吉爾讓苔絲逃跑,但她卻不想離開,她說:“It is as it should be——this happiness could not have lasted!”她認為這是她的命。苔絲截然相反的兩種個性是她悲劇人生的又一原因。
在亞歷克引誘之后,苔絲決定離開貴族的家,亞歷克勸她說要彌補她。但苔絲很堅決地說:“I have said,I will not take anything more from you,and I’ll not——I cannot I should not be your creature to goon doing that,and I won’t!”(哈代,1993:75)當母親生病,亞歷克要給予幫助時,苔絲又一次拒絕了他。她說:“I wish you couldn’t give me anything at all!I cannot take it from you!I don’t like——it is not right! ”(哈代,1993:81)苔絲在與生活抗爭,她認為男女是平等的,她不允許亞歷克小看她。如果不是這種想法,她就可以接受亞歷克的幫助,過舒適的生活。
在農場做擠奶工時,苔絲及同在農場工作的Izz,Hetty與Marian都很愛慕安吉爾。雖然苔絲知道只要自己略加主動就能贏得安吉爾的心,但她卻對朋友說:“I will never stand in your way,nor in the way of either of you! ”(哈代,1993:327)盡管苔絲后來答應了安吉爾的求婚,但她并沒有引以為傲。結婚后,苔絲和安吉爾都坦誠了自己的過去,苔絲原諒了安吉爾,但安吉爾卻沒有原諒她。安吉爾說:“Different societies different manners.You almost make me say you a perfect peasant woman,who have never been initiated into the proportions of social thing! ”苔絲說:“I am a peasant by position,not by nature! ”(哈代,2001:245)
最后,哈代筆下的苔絲是堅強而有忍耐力的,而這樣的人卻以悲劇結束了自己的人生,因為有太多的因素是她無法控制的。社會的原因、家庭的原因、自身的原因已經注定了這樣的一個悲劇。
[1]Robert,Ackeman.Thomas,Hardy’s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M].London:Simon and Schester Press,1962.
[2]York,Hoe.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M].London:Long man York Press,1973.
[3]孔慶華.英國文學評論[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1.
[4]林立鶴.苔絲的魅力[J].外國文化評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
[5]劉炳善.河南文學簡史[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6]任生名.西方現(xiàn)代悲劇論稿[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7]王芳.德伯家的苔絲[M].英國:英國朗文出版社,1998.
[8]閻玉敏.英美文學評論[J].外國文學研究.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社,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