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亞東
(東臺市四灶中學(xué),江蘇 東臺 224248)
詩歌側(cè)重表現(xiàn)詩人的思想感情。在交通不發(fā)達的古代,人們離別,極有可能永不再見面,離別這種特殊的情境,往往給人們的心靈以巨大的觸動和震撼,以往的和現(xiàn)實的種種復(fù)雜的社會體驗和人生感悟也會在此時被激發(fā)和集中起來。因此,詩人十分重視這難舍的時刻。為了永久地記住這難忘的日子,詩人們總是賦詩贈別,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贈別詩。
贈別詩,顧名思義是指主客之間由于分別而互相贈別酬答的詩作。贈別詩作為一種文學(xué)形式,早在文學(xué)形成之初就已出現(xiàn),如《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燕》就寫了衛(wèi)君送別女弟遠嫁的情景。其中“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瞻望弗及,佇立以泣”,讀來讓人憂傷。
贈別詩不僅僅是作者一時感情的表現(xiàn),也不僅僅記錄著遠行之人或送別之人的人生與命運特別的內(nèi)容,更重要的是它深深地刻上了時代和社會的痕跡。歷代詩人為更好地表情達意,常使用一些意象,通過意象組合,來傳遞感情。
所謂意象,就是詩中的藝術(shù)形象,它是經(jīng)過詩人審美再創(chuàng)造的,滲透了主觀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詩人感情的載體??v觀歷代贈別詩,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詩人常常選用以下一些意象來表達自己不同的情感。
月是詩人們常用的一個意象。月亮的圓缺,象征了親人的聚散,而不同的月亮,不同的月色,也給人不同的感受?!扒镌抡諏訋X,寒風(fēng)掃高木。”(吳均,《答柳惲》)秋天的月色,寒冷的風(fēng),渲染秋色,制造了一種凄涼的氛圍,表現(xiàn)了不忍分別的心理。“亂煙籠碧透,飛月向南端?!保ㄍ醪?,《江亭夜月送別》)月在飛,說明時間很快過去,表明話別時間之久,寫出了依依不舍之情。“明月隨良掾,春潮夜夜深?!保ㄍ醪g,《送郭司倉》)借眼前景色,抒發(fā)深厚情誼,貼切自然,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別離的時分怎能少了酒,因而酒作為一種意象,在歷代贈別詩中也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拔幢M樽前酒,妾淚已千行。”(范云,《送別》)酒還沒喝,早已是淚流滿面了,何等悲傷?!跋啾髁T酒,何時同促膝?”(柳惲,《臨行與故游夜別》)酒已喝盡,再相聚卻是一個遙遙無期的日子,增強了傷感的調(diào)子?!坝衿抗撩谰?,數(shù)里送君還。”(李白,《廣陵贈別》)到底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借以銷愁的酒用玉瓶裝著,不再有傷感痕跡,表現(xiàn)了詩人浪漫豪放的性格?!跋e添壺酒,臨歧贈馬鞭?!保ㄡ瘏?,《送楊子》)寫出了朋友之間情濃似酒的特點。
有酒就容易醉,在贈別詩中,詩人也常以酒醉為意象入詩?!皡羌Ь徫枇艟恚S意青楓白露寒?!保ㄍ醪g,《重別李評事》)表面寫送行歡宴,實則蘊含著惜別的痛苦。“今日送君須盡醉,明朝相憶路漫漫?!保ㄙZ至,《送李侍郎赴常州》)今日一別,不知何年才得相聚,所以今日非盡醉不足以銷愁?!罢砩衔葱亚氐鼐?,舟前已見陜?nèi)思摇!保n翃,《送客水路歸陜》)酒還沒醒,客已到家,真是送到家了,沒有半點傷感的情調(diào)。
離別總有一些不舍,這就注定了淚也成了贈別詩中的一個重要意象?!爸挥袦I可出,列復(fù)情可吐?!保ㄘ?,《丁督護歌》)情人不忍分別,可說什么呢?除了流淚,再也無話說。確實是無聲勝有聲,一切盡在不言中?!肮磐駚斫蕴闇I,斷腸分手各風(fēng)煙?!保ǘ鸥?,《公安送韋二少府匡贊》)離別之情寫得感傷凄慘,悲愴動人?!耙磺x歌兩行淚,更知何地再逢君。”(韋莊,《忂州江上別李秀才》)分別時的悲傷,以離歌催人淚下,表達了深厚的情誼?!皽I眼無窮似梅雨,一番勻了一番多?!保ㄌK軾,《席上代人贈別》)多少的淚,一陣少一陣多,分別時的傷感,自然流出。
贈別詩中還有許多意象,如風(fēng)雨,也是歷代詩人愛用的,風(fēng)雨可以襯托環(huán)境,也可以寄托情感。這時的風(fēng)雨有了感受,不再是冷冰冰的自然界的風(fēng)雨了。如:“風(fēng)雨好東西,一隔頓萬里?!保U照,《贈傅都曹別》)“秋風(fēng)兩鄉(xiāng)怨,秋月千里分?!保ǚ对?,《送沈記室夜別》)“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保鴲?,《臨行與故游夜別》)“別有相思處,啼烏雜夜風(fēng)?!保ǜ?,《別宋常侍》)“醉別江樓桔柚香,江風(fēng)引雨入船涼。”(王昌齡,《送魏二》)
云的漂泊無依,給了詩人不盡的想象,作為一種意象,云在贈別詩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把鲆暩≡岂Y,奄忽互相逾。”(佚名,《李少卿與蘇武詩》)“朝云浮四海,日暮歸故山?!保☉?yīng)玚,《別詩》)“落日川渚寒,愁云繞天起?!保U照,《贈傅都曹別》)“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李白,《送友人入蜀》)“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保ǜ哌m,《別董大》)
漢代以來,詩人還常以折柳相贈來寄托依依惜別之情,由此引發(fā)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如“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隋·無名氏,《送別》)
由于“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這一習(xí)俗始于漢而盛于唐,漢代就有《折楊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達惜別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離別長安的必經(jīng)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后世就把“灞橋折柳”作為送別典故的出處。故溫庭筠有“綠楊陌上多別離”的詩句。柳永在《雨霖鈴》中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
另外,詩人為了表達自己的情感,常用一些有感情色彩的詞,如“寒”、“孤”、“秋”等來修飾自己選取的意象?!笆|齋淅淅掩霜寒,別酒青燈語夜闌?!薄肮聼艉沼?,濕竹暗浮煙?!薄巴髦鹂途h,青山萬里一孤舟?!薄昂赀B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边@些意象的選取,很自然地就把詩人離別時寂寞、凄苦、孤獨無助的心情寫出來。
古代詩歌中,作為贈別用的意象還有很多,如南浦:“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保ㄇ?,《九哥·河伯》)“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江淹,《別賦》)又如長亭,是陸上的送別之所?!昂翁幨菤w程?長亭更短亭?!保ɡ畎?,《菩薩蠻》)“寒蟬凄切,對長亭晚。”(柳永,《雨霖鈴》)
正是由于歷代詩人們選取了大量意象,將客觀社會生活激起的感情,用最能寄托自己思想感情的客觀物象,進行藝術(shù)加工,我們今天才有幸讀到那么多或催人淚下、或讓人奮進、或令人回味的優(yōu)秀的贈別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