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萍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IE)是指圍生期導致腦的缺氧缺血性損害,臨床出現(xiàn)一系列腦部疾病的表現(xiàn),我科自 2002~2007年共收治 H IE34例,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34例患兒中男 26例,女 8例。入院日期 <72 h 24例 ,>72 h 10例,有宮內窘迫和(或)分娩時窒息史27例。APGAR評分 0~3分 8例,4~7分 20例。評分不詳 6例。根據(jù) HIE診斷依據(jù)與分度標準,輕度 9例,中度 20例,重度 5例。
1.2 臨床表現(xiàn) 生后 12 h內出現(xiàn)以下神經系統(tǒng)癥狀,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肌張力低下、原始反射減弱或消失,其中嗜睡、反應遲鈍 12例,過度興奮(肢體顫抖、凝視)8例,肢體肌張力低下松軟 16例,驚厥 12例,吸吮、擁抱反射減弱或消失 18例,呼吸不規(guī)則 10例。
1.3 實驗檢查 ①34例均作血清酶的測定:血清酶的測定包括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CK)、谷草轉氨酶(AST)。其中 3種酶均正常的 8例,輕度升高 10例,中度升高 11例,重度升高 5例;②31例作腦電圖(EEG)檢查,EEG正常的 14例,異常的 17例。其中輕度異常 6例,主要表現(xiàn)為在正常背景波基礎上,出現(xiàn)陣發(fā)短程中高波幅慢波;中度異常 8例,表現(xiàn)為不規(guī)則慢活動為主,均有瘤性放電,出現(xiàn)尖波及尖慢綜合波;重度異常 3例,在不規(guī)則慢活動基礎上頻發(fā)早發(fā)中長程癇性放電;③26患兒作頭顱 CT檢查;CT正常 2例,異常的 24例。其中,輕度異常 8例,主要表現(xiàn)為散在局灶的低密度影,分布少于 2個腦葉;中度異常 13例,低密度超過 2個腦葉,白質灰質對比模糊;重度異常 3例,表現(xiàn)為彌漫性低密度影、灰白質界限消失。其中中、重度患兒中 11例伴有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
1.4 治療 目前治療本病尚無特殊有效的措施,而是采取綜合治療。①對患兒的心肺、血壓、顱內壓、氧飽和度、血氣進行嚴密的監(jiān)測,維持足夠的通氣,保證腦組織供氧及時糾正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爭取在 12 h內達到正常血氣;②適當限制液體入量,生后 3h內液量限制在 60~80h l/(kg·d),葡萄糖輸入量 10~20 g/(kg·d),使血糖維持在 4.2~5.6mmol/L;③控制驚厥,首先應糾正由于代謝紊亂所引起的驚厥,如低血糖,低血鈣、低血鎂引起的驚厥,而本病引起的驚厥,首選藥物是基巴比妥鈉、負荷量 15~20mg/kg,最大量 <25mg/kg,次日用維持量 5mg/(kg·d);④顱內壓增高時用甘露醇,因其具有降低顱壓及提高腦灌注的作用,劑量宜小,因大量甘露醇的的輸注可暫時增加顱內水含量,一般用 0.5 g/kg,1次/6~8h,逐步延長時間,3~5 d停用。
經治療 34例患兒中 2例搶救無效死亡(屬重度HIE),2例放棄治療,其余患兒均出院。目前正在隨訪中,采用信訪和門診定期復查,隨訪最小 2月,最大 56月。
HIE是指國產期窒息導致新生兒缺氧缺血,引起腦部小區(qū)域的多灶性壞死或產生大范圍的血管源性腦水腫使顱內壓增高,三者惡性循環(huán)最終引起廣泛性腦壞死和顱內出血[1]。臨床出現(xiàn)一系列腦病的表現(xiàn),主要見于嚴重窒息的新生兒,據(jù)統(tǒng)計HIE發(fā)生于由宮內窒息引起的占 50%,娩出過程中窒息占 40%,生后心肺等疾病引起的只占 10%[2]。HIE至今仍是早期新生兒發(fā)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25%或更多的存活者常有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智能低下、腦癱、癲癇、共濟失調,是傷殘兒童演唱病因之一[3]。在我們隨訪的患兒中,目前有 2例反復抽搐,經 EEG檢查為癲癇,4例智能發(fā)育明顯落后于同齡兒。
本組患效在常規(guī)生化 20項檢查中LDH,CK,AST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這是由于新生兒窒息后,可引起多臟器功能損害,大量的酶類自損傷細胞釋放至血液而至。近年來國內報道,血清中這三種酶的活性與 HIE臨床表現(xiàn)無關,而且不能作為診斷的的臨床分度的依據(jù),但若高至一定程度預示不良的預后。新生兒腦缺氧、腦水腫時,EEG呈相應的的異常改變,其異常程度與 HIE臨床分度有相平行的關系,EEG對預后評估亦有一定意義[4]。大多數(shù)患兒病情好轉,EEG也隨之好轉,若無發(fā)送,提示腦功能尚未恢復,此部分患兒產生后遺癥的可能性比較大。頭顱 CT與HIE的診斷和預后具有重要作用,應注意的是正常新生兒存在生理低密度區(qū)和額葉,因此正常新生兒與輕、中度HIE的CT表現(xiàn)有時難鑒別。
[1] 韓玉昆.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依據(jù)和臨床分度.中華兒科雜志,1997,35(2):99-100.
[2] 邱美蓉,劉建英.高壓氧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 112例療效觀察.臨床兒科雜志,1997,15(4):263-264.
[3] 韓玉昆.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治療的現(xiàn)狀與展望.臨床兒科雜志,2001,20(2):69.
[4] 張偉.吳婉芳.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遠期預后分析.中華兒科雜志,19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