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紅
(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王寺街辦王寺中學)
“語文教學”初探
◆劉 紅
(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王寺街辦王寺中學)
本文是筆者關于初中語文教學如何注重學生語文素質提高的心得小結,從研究大綱,注重語文興趣的培養(yǎng),致力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閱讀和寫作的關系四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語文教學 學生 興趣
從事語文教學十余年了,筆者深覺一種危機感的存在。每當看到許多教師、學生盲目地進行語文教與學,不由深為民族的發(fā)展而擔憂。有人認為這是杞人憂天,那么,高枕無憂的聰明人士請回答:作為一名中國人,從牙牙學語開始便接觸漢語,為什么竟會出現(xiàn) 30幾分的高考成績?當社會上琳瑯滿目的各種輔導班在爭奇斗艷,尤其以英語最紅,為什么唯獨語文學科涉足人較少?甚至在有的地方無人問津。面對這種現(xiàn)狀,不覺得這是對國人的一種諷刺嗎?筆者并不反對“崇英者”,但這種行為必須以“親漢”為基礎。筆者認為,民族文化的健康發(fā)展,我們語文教師的責任是非常重大的,一定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啟蒙教育。
那么,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學習、研究、貫徹國家最新的語文教學大綱精神,熟悉教材內容,構建新的教學理念,來有效的指導實際教學工作。語文課到的底教什么,如何教,必須胸有成竹。要絕對摒棄那種以處理字詞、總結段意、歸納中心、寫作特點為主的四為一體的課堂教學內容和課堂教學結構,讓那些僵化的、陳舊的、扼殺創(chuàng)新意識的一切因素永遠消失。
語文課教學要求教師聯(lián)系生活,扎實、活潑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yǎng)道德品質,有利于發(fā)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合格的教師還應當明確學生語文學習的目的?,F(xiàn)在有很多學生都走進了一個可怕的誤區(qū),純粹是為了字、詞、句、段而去學習字、詞、句、段,沒能把它們看作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會把子、詞、句、段放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體會,通常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被他們學得是支離破碎,毫無美感而言。他們認為只要會認讀,會默寫,會釋義便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境界,這也就是學生語文學不好的致命的原因。那么,老師在其中的消極作用也就毫無質疑了,所以,我們必須明確告訴學生,語文科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反之,你所做出的任何努力都將是徒勞的。
什么事情有了濃厚的興趣,何愁積極性與主動性的調動,我在語文教學工作中,就充分利用學科的特點,挖掘出各種“美物”——如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如癡如醉的風土人情,修理壯美的自然山水,至真至善的人物性格等,都成了學生品味、欣賞的對象。并且我換善于巧設情景,提供給學生感悟美得機會。在教學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時,我說了這樣一句話:“折一枝青青的柳,表一份依依的情。再滿滿地給你斟一杯酒說‘我的好朋友啊,請再干了這最后的一杯酒吧,過了陽關,你便孤獨遠行,此去一別,將何日相逢!’”
在教學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時,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憂郁、凄清的情境:“夜清如水,燈火闌珊,孤獨的我,心兒又一次飛到了遙遠的家鄉(xiāng)。我的親人啊,你們可好?我的小樹可曾長高?我的花兒可曾綻放?滴滴思鄉(xiāng)淚,濃濃故鄉(xiāng)情,都化作千言萬語,讓一枚小小的郵票來傳遞,這頭連著我,那頭牽著家?!?/p>
“回家的路到底有多遠,為什么有人竟走了幾十年?鄉(xiāng)情到底有多長,為什么有人竟想了幾十年?多想掬一杯故鄉(xiāng)土,舀一碗黃河的水啊!祖國呀我魂牽夢縈的地方!”
我之所以這樣做,奢望并不高,只要讓學生覺得:哇,真是美極了!我便心滿意足了,因為我知道,在這一聲感嘆中,學生已被課文所感染,已被美所陶醉,他們的興趣也在不經(jīng)意間產(chǎn)生了,學生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的能力也在潛滋暗長。
要求他們平時同他人交談時,用詞準確,語句通順,音量適度,說話得體,表情豐富。
要求他們放聲朗讀,掌握朗讀技巧,如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等,學會用不同的聲音來表達不同的感情。
教師的課堂教學用語必須簡潔、準確、幽默、生動,語氣親切溫柔,普通話標準、流利。還有一點必須注意,就是這種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千萬不能操之過急,也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最好從幼兒抓起,所以,家長、幼兒園阿姨對此事不可掉以輕心。
閱讀、寫作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教學難度較深、短時間見效最慢的工作,所以,即是難點又是重點,是學生害怕、教師頭疼之事。只有正確認識閱讀和寫作的關系,才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這方面的能力。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學習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它們之間不該有隔閡,應以思考為紐帶,成為思考的載體,即寫作時要有意識地想想曾經(jīng)讀過的文章,有必要的話可以有意識地去模仿,慢慢地閱讀中的靈感可以在寫作中呈現(xiàn),寫作中的思考也可以引發(fā)新一輪的閱讀,兩方面的能力便可螺旋上升,長此以往,學生作文時便可侃侃而談,妙筆生花了。
學生作文能力差,原因很多,但心理障礙是最主要的:懼怕心理、對抗心理、依賴心理、應付心里,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必須先激發(fā)學生對作文的興趣,然后鼓勵學生勤練多寫,比如,語句不通卻極精彩的一個用詞,語無倫次卻極富創(chuàng)意的構思,毫無章法卻流露出真摯的感情等微小之處,都應成為閃光點而得到教師的肯定、贊揚,幫組他們鼓起自信的風帆。
很多語文教師通常有這樣的習慣,每次作文時都會找一些名作來刺激學生的思維以撞擊出靈感之花,其實,這種方法收效甚微,只能使大部分學生望塵莫及而更加妄自菲薄,教師應自覺地給學生設置一個真正屬于學生的寫作環(huán)境。
或者把許多學生作文中的佳句摘抄下來編一本妙詞錄以供大家傳閱,也可以把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張貼公布以供欣賞;或者組織學生回歸自然、親近自然,去發(fā)現(xiàn)美、感悟美,進而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也可利用“下水作文”刻意要求學生來模仿,評評誰模仿出了新意。在一次作文訓練中,我讓學生用奇特的比喻,豐富的想象,大膽作詩,就使用了“下水作文”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果然收效很大。我寫到:母愛/夕陽下一聲悠長的喚歸/跳動著美麗的音符/牽動了多少頑童的心。在這首詩的影響下,學生竟也妙語連珠。有的說:母愛 /早晨第一縷陽光 /啟開我沉睡的眼瞼 /送來一片燦爛的天空。有的說:母愛/雨后的七彩虹/出現(xiàn)在/我時常失望的天空。當時很多同事看了學生的雅拙的文字,個個拍案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