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鑫,李軍榮,李圣華
Angio-Seal血管封堵器與人工壓迫止血在腦血管介入診療術中的作用比較
沈 鑫,李軍榮,李圣華
目的 觀察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在腦血管介入診療術后的應用安全性及療效。方法 對592例經(jīng)皮股動脈穿刺行血管介入診斷和治療術后病人,分別進行血管封堵器封堵或人工壓迫股動脈穿刺點止血,觀察病人的止血時間、下肢制動時間和止血成功率、血管并發(fā)癥。結果 血管封堵組的止血時間(1.5±0.67)min、下肢制動時間(3.9±0.7) h、腹股溝血腫10.56%及迷走反射發(fā)生率較人工壓迫組比較明顯縮短,兩組間的止血成功率(99.72% vs 99.14%)、假性動脈瘤發(fā)生率(0.56% vs 1.71%)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應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封堵動脈穿刺口可以大大縮短病人止血時間及平臥時間,且安全、有效。
腦血管介入;股動脈穿刺;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時間;下肢制動時間
近年來介入診療技術發(fā)展非常迅速,經(jīng)股動脈途徑穿刺的病人數(shù)量逐年增加,特別是腦血管介入診療及支架成形術的病人,術后需要強化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療,使得術后止血越來越受到重視。為了便于術后快速止血、減少病人痛苦和全身及穿刺點并發(fā)癥,我院神經(jīng)內科自2010年11月起開始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應用于病人術后止血,療效良好,現(xiàn)將其使用情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10月592例在我院神經(jīng)內科行經(jīng)股動脈穿刺行腦血管造影或介入治療術后的病人,分別行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封堵(血管封堵組)或人工壓迫股動脈穿刺點(人工壓迫組)。血管封堵組359例,男257例,女102例;年齡46歲~81歲,平均62.3歲。人工壓迫組233例,男151 例,女82例,年齡42歲~83歲,平均62.7歲。兩組病人在高血壓病和(或)糖尿病、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血管封堵組 選用美國St.Jude Medical公司生產(chǎn)的適當規(guī)格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封閉血管穿刺部位,5F、6F動脈鞘選擇6F血管封堵器,8F動脈鞘選擇8F血管封堵器。在完成腦血管介入診療術后行股動脈造影確定鞘管進入股動脈入口點,判斷是否使用血管封堵器,血管封堵器的操作方法參照文獻[1]。封堵成功者以碘伏消毒穿刺點,外敷無菌紗布,以彈性繃帶加壓包扎,病人平臥,沙袋壓迫并下肢制動4 h,6 h后可下床走動。
1.2.2 人工壓迫組 在拔除動脈鞘管后常規(guī)徒手壓迫股動脈穿刺點,腦血管造影術后即刻,介入治療術后2 h~3 h,壓迫時間分別為10 min及20 min,必要時延長壓迫時間,證實止血成功后以碘伏消毒穿刺點,外敷無菌紗布,以彈性繃帶加壓包扎,沙袋壓迫穿刺部位并右肢制動6 h,臥床24 h后可下床走動。止血時間為血管鞘拔除后開始封堵或壓迫至血管穿刺部位無出血的時間。下肢制動時間為自手術平臥開始至下肢可下床活動的時間。
1.3 觀察指標 包括年齡、性別、止血時間、平臥時間和止血成功率、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2.1 兩組止血時間及下肢制動時間比較(見表1) 血管封堵組止血時間和下肢制動時間均明顯短于人工壓迫組(P<0.01)。
組別n 腦血管造影術 例數(shù)止血時間(min)下肢活動時間(h) 介入治療術 例數(shù)止血時間(min)下肢活動時間(h)血管封堵組359246 1.5±0.61)3.9±0.71)1131.8±0.81)4.5±1.61)人工壓迫組23319412.5±3.58.5±2.63924.5±5.89.5±3.2 與人工壓迫組比較,1)P<0.01。
2.2 兩組止血成功率及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見表2) 血管封堵組假性動脈瘤、腹股溝血腫、迷走反射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人工壓迫組,且腹股溝血腫及迷走反射發(fā)生率兩組間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2 兩組止血成功率及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例(%)
本研究結果顯示,腦血管介入診療術后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即刻止血成功358例,失敗1例,人工壓迫組止血成功231例,失敗2例,兩組比較雖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血管封堵組易于止血。血管封堵組于術后第3天活動時出現(xiàn)2例腹股溝血腫,人工壓迫組術后6 h內出現(xiàn)9例腹股溝血腫,均予再次加壓包扎等處理后好轉,血管封堵組優(yōu)于人工壓迫組,兩者之間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對于止血時間、下肢活動時間及迷走反射發(fā)生率,血管封堵組低于人工壓迫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經(jīng)股動脈途徑行腦血管介入診療穿刺部位常見的并發(fā)癥是出血、血腫、假性動脈瘤、動靜脈瘺及動靜脈血栓形成等,尤以出血最為常見。對于腦血管介入診療術后,手術后動脈止血和制動是手術的關鍵,在行動脈支架植入手術中動脈止血和制動顯得更為重要。股動脈途徑行腦血管介入診療中往往有出血現(xiàn)象。常見的止血方法通過手工壓迫后用繃帶和醫(yī)用棉進行包扎止血,使用這種止血方式有可能因壓迫力度和其他外界原因導致傷口發(fā)炎或止血效果不好,甚至一些重量級病人使用壓迫止血,容易使病人血壓下降、心跳緩慢,嚴重者使病人陷入休克。當然有些醫(yī)務人員的壓迫止血手法技巧都很到位,及時止血成功后,病人仍然需要臥床休息1 d~2 d,病情稍有延誤都會影響身體恢復時間。
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操作簡單,易掌握,國內外近年應用較多[2-3]。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術后立即拔除動脈鞘,行血管封堵治療,使病人壓迫時間及制動時間明顯縮短。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和壓迫止血相比,采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病人平臥休息4 h~6 h;不僅減少醫(yī)療人員護理壓力,也緩解病人術后疼痛[4-7],且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的安全性較高[8];但一些嚴重的并發(fā)癥如動脈遠端栓塞及錨塊局部血栓形成等的存在使得其使用的安全性仍有爭議[9-10],可能與股動脈局部血管情況及穿刺有關。
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時,對病人的股動脈穿刺要求較高。在腹股溝的韌帶下邊(1~2)cm是最佳皮膚穿刺位置,并且血管穿刺點應當在股動脈分叉上方的0.5 cm左右位置的血管正中,穿刺角度不能太小,穿刺角度點太小會影響原膠海綿的推送。建議封堵前行穿刺側股動脈造影,觀察穿刺點位置及相關血管條件,由于Angio-Sea錨頭狀聚合體容易引起股動脈血栓,所以股動脈穿刺位置有硬化斑塊和股動脈過于狹窄的病人,為避免術后出現(xiàn)不良反應,醫(yī)務人員一般不建議采用該止血方式。 對身體消瘦病人,尤其穿刺部位消瘦者不宜行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封堵;本研究中兩例病人術后第3天活動時出現(xiàn)血腫,予再次加壓包扎等處理后好轉,考慮病人均體瘦,股動脈表淺,剪線靠近結頭,而術后活動時動作過劇,所打線結松脫致錨板不能緊貼血管內壁甚至脫落所致。止血時操作人員的左手需一直壓迫穿刺位置,以免在止血過程中再次出血。操作過程中于拉線打結時操作人員左手應將塑料管往里推,右手保持拉緊拉線進行縫合,使縫合力度適中。用力過大過猛會拉斷錨板或將拋錨拉出股動脈,均導致封堵失敗,本研究中一例封堵失敗,穿刺處出血,予徒手壓迫止血,系用力過猛所致。有報道應用Angio-seal封堵后出現(xiàn)嚴重迷走反射導致心跳驟停者[11],雖然我科病人未有發(fā)生,仍建議在進行操作時應注意力量適當,不能粗暴操作。 膠原本身存在過敏可能,但在本組病例中均未出現(xiàn)。故可見其致敏性較低,但還需在今后的使用中繼續(xù)觀察。
另需注意對于已采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的病人且未超過3個月,不能再次采用該止血方式止血,因為Angio-Seal錨鉤狀聚合體在人體90 d后才能被吸收。
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封堵動脈穿刺口可以大大縮短病人止血時間及平臥時間,提高術后的舒適程度,增加了行介入診療的依從性;同時腹股溝血腫發(fā)生率明顯降低,提示方法安全、有效,尤其適宜使用行腦血管介入治療的病人。
[1] Kapadia SR,Raymond R,Knopf W,et al.The 6Fr Angio-Seal arterial closure device:results from a multimember prospective registry[J].Am J Cardiol,2001,87:789-791.
[2] Shamems NW,Rajendran VR,Alidredge SG,et al.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VasoSeal and AngioSeal closure devic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angioplasty[J].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2002,55:421-425.
[3] 洪彪,葉猛,王煒,等.比較血管閉合裝置與人工壓迫止血在股動脈穿刺止血中的作用[J].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11,20(6):447-450.
[4] 田軍,Grollier G.經(jīng)股動脈心導管術后應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與徒手壓迫兩種止血方法的隨機對比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3,9:1299-1301.
[5] 李雪芬,成月花.應用血管封堵器對腦血管支架植入術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22):12-14.
[6] 李雪.冠心病介入治療書后應用Angio-Seal血管閉合器并發(fā)癥及舒適度的臨床觀察[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08,29(8):591-592.
[7] 常玉梅.冠脈介入術后應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護理觀察及臥床時間與患者舒適度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10):231-232.
[8] 劉博,丁仲如,秦永文.股動脈封堵裝置的臨床應用與療效評價[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6,15(9):564-567.
[9] Siani A,Accrocca F,Gabrielli R,et al.Management of acute lower limb ischemia associated with the Angio-Seal arterial puncture closing device[J].Interact Cardiovasc Thorac Surg,2011,12(3):400-403.
[10] 林兆恒.血管閉合裝置在心血管介入治療后股動脈止血中的應用:安全性、有效性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4):710-713.
[11] 喬志強,張敏州,李松,等.應用股動脈血管封堵器后嚴重血管迷走反射一例[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06,14:60.
(本文編輯王雅潔)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江寧醫(yī)院(南京 211100),E-mail:sX20060419@163.com
引用信息:沈鑫,李軍榮,李圣華.Angio-Seal血管封堵器與人工壓迫止血在腦血管介入診療術中的作用比較[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7,15(6):736-738.
R815 R743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7.06.031
1672-1349(2017)06-0736-03
201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