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霞
(河北省滄縣汪家鋪鄉(xiāng)第一中學)
淺談語文課堂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高
◆張玉霞
(河北省滄縣汪家鋪鄉(xiāng)第一中學)
語文是一門基礎工具課,是人們交流思想,達到相互了解的工具,是人們學習各種知識的基礎。初中語文的任務是教學生、學會閱讀和表達的本領,也就是學生獲得閱讀、口語表達和寫作能力很關鍵的步驟。
初中語文 閱讀 寫作 提高
目前,語文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意識不能得以體現,究其原因,是教師放不開手腳,對學生不放心??傄詾椴恢v得細致一些、透徹一些,學生就不能理解。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教師細致、透徹的講解養(yǎng)成了學生的依賴心理,養(yǎng)成了學生怕動腦筋的習慣,一般地說,對于老師的課堂講解,學生能百分之百的聽的恐怕沒有,能百分之百聽懂的,則恐怕更是不可能的;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學生也不是都能認真、獨立地完成的。這說明,學生有一部分,甚至是相當一部分,學習是被動的。
教學,不是簡單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教師示范性的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日后離開老師能自己學習。作為教師,一定要搞清楚教與學的關系。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改變對學生的看法。老師應打破一切包辦代替的陳腐的教學方法。其次,教師應明確職責,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再者,老師應憑借教材這個“例子”來培養(yǎng)學生閱讀書籍的習慣。學生閱讀書籍的習慣是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的。一個好的教師應努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變學會為會學,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自己要學。基于對目前語文教學現狀的感受和初中學生學習語文實際情形的了解,我進行了發(fā)揮口的功能,以“說”為總樞紐,說課文為主要內容,帶動聽、讀、寫全面發(fā)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的教改嘗試。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古代多少成功的文人墨士,就是用這種讀書方式,誦背課文,揮灑文章。一句“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可以充分說明這一切。從教學系統(tǒng)的角度來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在教學論上,“學生中心論”已經逐步代替“教師中心論”,學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教學過程中居于支配地位,教學過程的發(fā)動和維持,全在于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的參與。高聲誦讀是一個完全以學生為中心、為主體的做法,而且在激昂的讀書中,不斷冶煉感情,不斷獲取“背誦”的成功,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致,樹立起樂于學習的堅定信念。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高聲朗讀不僅僅是口頭的運動,它是一種綜合思維調動的樞紐,是神經系統(tǒng)激活的有力工具。高聲朗讀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從發(fā)展的角度來看,能說會道,是當今學生的一個新要求。但課堂上大膽舉手,大聲發(fā)言,清晰地流利地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的學生卻越來越少,換之的是沉悶的氣氛,稀疏的舉手,小聲的回答,詞不達意的分析。朗讀可以說是治療這個頑癥的良方妙藥。在大聲朗讀中,各種音節(jié)的發(fā)音,為學生的口形全面、系統(tǒng)訓練提供了一個非常好鍛煉機會。而且在大聲朗讀中,背熟了不少課文。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蓖瑯?熟能生巧,如果嘴巴經常大聲說,加上豐厚的素材作為底蘊,肯定可以嘹亮地談吐。
要引導學生通過想象進入作者描寫的情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達到觸景生情的目的,這比語言描述打開的天地更廣闊,包容量更大,更具有形象感,因此也就更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古人云:“夫綴文者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闭Z文學習過程既是知識積累、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更是學生情感體驗、個性張揚的過程?!伴喿x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痹谡n堂上,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進行積極主動的感受體悟,與言語對象發(fā)生情感共鳴,體味其中的獨特之處,才能準確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情感體驗。例如:在教學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豪放之情,陶淵明《飲酒》的淡雅閑情,學生們都應該好好把握,方能讀出味來。另外,文章言盡而意無窮處,更需細心揣摩。如魯迅《為了忘卻的紀念》的第四部分“天氣愈冷了……”一節(jié)。當得知時刻懷念、牽掛的戰(zhàn)友忽然被槍斃了,柔石“身上中了十彈”,作者的悲憤與仇恨之情,思念和痛悼之意是何等的強烈而復雜,但魯迅只寫了“原來如此……”古人云:“詩緣情”,“情動而辭發(fā)”。朗讀者必須披文以入情,表情以達意。這要求學生朗讀時必須先體會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經驗,務求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方能打動聽眾。沒有感情的朗誦肯定是不成功的。
好的范讀不僅可以設置良好的教學情境,提高教學效果,還能給學生一種美的精神享受,也有利于提高教師威信。
應針對學生朗讀中音量偏小,速度過快,破句多,缺乏感情的缺點,進行個別的針對性的輔導。筆者對學生說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朗讀在很大程度上有自娛自樂,自我滿足的特點,不要怕人笑,要大聲地大膽地忘情地旁若無人地甚至“肆無忌憚”地朗讀。這給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朗讀氛圍,有效地調動了朗讀的積極性。
對停頓、重音、語速、語調、節(jié)奏等進行專門指導。朗讀的方式多種多樣,如范讀、領讀、帶讀、接讀、齊讀、分角色讀、配樂朗讀等多種。
總之,語文教學普遍存在的現象是耗時大,收效小,究其原因,關鍵是方法欠佳。以上是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強調了要重視口的功能,讓學生說話,特別是說課。從理論到實踐,到效果,論述了說課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閱讀和寫作興趣,來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