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秀麗(貴州省貴陽市小河區(qū)第二小學)
學生提起筆來寫作文,擺在面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寫什么”。小學生作文普遍存在“無話可寫”“言之無物”的現(xiàn)象。這固然跟他們不能仔細觀察、認真積累有關(guān),但是生活圈子的狹小,社會經(jīng)驗的不足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那么,小學生要寫什么呢?《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逼鋵?,大千世界豐富多彩,寫作素材比比皆是,關(guān)鍵在于:“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不明確,沒有作意志努力,對有意義、有價值的對象沒有指向和集中?!保ā缎睦韺W》)所以,很多事情都從眼皮底下溜走了,拿起筆來不知“寫什么”。另外,人們不可能事事經(jīng)歷,親身體驗,對于客觀世界的認識更多的是借助于別人的體會、考察和總結(jié)?!皬膬?nèi)容入手”的作文教學則可以為學生選取和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提供各方面的寫作內(nèi)容、范圍,分解寫作難度,幫助學生從缺乏材料的困境中解脫出來,讓學生“有話可寫”。
筆者在20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jié)了一套從內(nèi)容入手的作文教學方法,讓學生從怕作文到愛作文。
1.因材施教原則。所安排內(nèi)容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個體差異和生活實際,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淡化作文痕跡,把自己的話寫下來就行,讓學生說:“我能寫!”
2.主體性原則。所安排內(nèi)容要新穎,富有啟發(fā)性,學生一見就能產(chǎn)生寫作的欲望。老師要調(diào)動其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說:“我想寫!”
3.激勵性原則。在指導、評改的過程中,教師要多用贊賞、期望的語言進行鼓勵,讓學生在興趣盎然、充滿信心的氣氛中學會觀察,學會作文,讓學生說:“我愛寫!”
指導學生觀察,提供寫作內(nèi)容,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具體分三個階段進行,即基礎(chǔ)訓練階段,單項訓練階段,綜合訓練階段。從一年級開始,每周指導寫作2篇。
1.基礎(chǔ)訓練階段(一、二年級):以說話、寫話為主。包括:看圖寫話、編童話、回答問題式說話、寫話、自編繪本故事等。
首先是回答問題式作文。你在什么學校、幾班讀書?班級里有多少同學?教室里最漂亮的地方是哪里?廣播操學會了嗎?哪一節(jié)最難學?體育課上有些什么內(nèi)容,最怕老師叫你干什么?等等,學生把問題回答了就是一篇作文,這就是作文的入門訓練。
其次是多進行復述練習。課本內(nèi)容豐富多彩,課外讀物生動有趣,可安排一些復述、仿寫、改寫、續(xù)寫、讀后感訓練,既可達到復習、背誦課文的目的,又可鍛煉學生的表達想象能力。如,閱讀了《猜猜我有多愛你》,指導學生復述故事并與媽媽也來一次“猜猜我有多愛你”。學習了《院子里的悄悄話》,寫《文具盒里的悄悄話》,古詩學完寫寫詩意,介紹一下作者,再配上一幅畫,那將是一篇圖文并茂的好文章。
等學生把話寫順了就引導孩子寫童話體“放膽文”,不拘形式地想象,學生不僅有話可寫,而且還激活了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如根據(jù)故事的開頭編童話故事:“一天上午,一只老狐貍身上穿著白大褂,嘴上套著一個大口罩,鼻梁上架著一副眼鏡,肩上背著紅十字的醫(yī)藥箱,看上去完全是一個醫(yī)生的模樣。它來到一座木房子門前,門關(guān)著,狐貍舉起右腳,“咚咚咚”地敲起門來?!痹偃?,根據(jù)故事結(jié)尾編寫童話:“孔雀舉辦舞會的這天,凡是符合條件的都來了,有金絲猴、紫貂、錦雞等?!苯M合幾何圖形編寫童話用兩個詞語“搭橋”編寫童話:先玩一個游戲,每人一張卡片,在上面寫上一個詞語,然后,隨意抽兩張,可能是兩個毫不相干的詞,展開想象,還真能組合成許多童話呢,如《老虎和鋼筆》《狼和鋼琴》《太空人和小山羊》《螞蟻和巨人》《狐貍和蘋果》等。此外還有擺玩具編寫故事、用圖畫和少量的文字寫繪圖故事等。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每個學生就都能寫200字左右的作文了。
2.單項訓練階段(三、四年級):以觀察為主的片段訓練,包括:游戲、小實驗、小制作、對話文章的開頭與結(jié)尾訓練,人物外貌、動作、心理活動描寫,從定向觀察到機遇觀察,掌握觀察方法隨機觀察。
(1)有組織、有指揮地定向觀察
首先是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如花草樹木、書包文具、玩具擺設等,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其次是觀察即興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再現(xiàn)生活。如老師上課來到講臺前準備點名,鋼筆不見了,到處找;端一杯很燙的水,觀察動作、神態(tài);學生別開生面的啞劇表演、有趣的課本劇,這些都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次是觀察各種有趣的游戲。大教育家洛克說過:“教導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變成一種游戲?!比纭皞骺诹畋荣悺薄百N鼻子”“擊鼓傳花”“斗牛比賽”“踩影子”“搶板凳”等,學生參與其中,既調(diào)節(jié)了課堂氣氛,又提供了寫作素材,有感悟,有體驗,其樂融融,筆下生花。如一學生寫“斗蛋”:“今天下午要舉行‘斗蛋’比賽,中午我回到家在冰箱里挑選一個大雞蛋,煮熟后在上面寫了‘常勝將軍’幾個字。下午我早早來到學校,不一會上課了,劉老師交代了游戲規(guī)則,‘斗蛋’開始了,我先和同桌斗,郭冀這個小胖子力氣真大,他使勁一碰,我的雞蛋破了,真倒霉。接著幾個同學的雞蛋都被郭冀的‘大將軍’打敗了,你看他滿臉笑容,本來就小的眼睛笑得瞇成了一條縫……”最后引導學生整合課程資源,如科學課上的小實驗手工課上的小制作都是寫作的好材料。
(2)開闊學生視野,從定向觀察到機遇觀察教會學生要像攝影師,會捕捉鏡頭,會取舍。如課堂上的偶發(fā)事件、學生間的矛盾沖突、生活中的奇特現(xiàn)象等,都是很好的素材。比如,下課了,有一個同學的羽毛球打上了房頂,老師和同學們動腦筋、想辦法,把教鞭綁在竹竿上,終于把球撥下來了。幾個同學看到后馬上寫在日記本上,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躍然紙上。學生上街后看到自動人體秤、自動取款機、流動廁所后連續(xù)記載了《我的為什么》,這都使得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了提高。
3.綜合訓練階段(五、六年級):以訓練學生審題立意、布局謀篇為主。各種文體多訓練,以滿足學生的表達需求。比如學寫生活隨筆、啟事、自我推薦、競選演講稿、導游詞、小評論,學擬廣告,學習采訪等。在多訓練的基礎(chǔ)上,老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如寫隨筆這部分,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生活中那些感人的場面、激動的時刻,當我們?nèi)セ貞洉r卻印象模糊了呢?隨筆就是把自己所見所感隨時記下來,從國家大事到家庭瑣事,從社會新聞到學校生活都可以寫,既能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又能提高反省能力,從而達到自我教育的功能。如學生在學校發(fā)現(xiàn)老師拖堂,不按課表上課,給老師、校長寫信談看法、提建議。從擠公共汽車談社會風氣,從廣告詞的夸張、虛假,談到商品的可信任程度,從假冒偽劣產(chǎn)品越來越多,談到執(zhí)法力度。看到洪水泛濫、山體滑坡、地震中倒塌的學校,引發(fā)出一系列思考:為什么平時沒有把防范工作做好?為什么不注意保護環(huán)境?地震中學校的樓房為什么不堪一擊?
經(jīng)過以上的系統(tǒng)訓練,學生已從無話可寫到天天寫隨筆,而且樂此不疲,欲罷不能。到小學畢業(yè)時可以完成上千篇作文,并且多次在各級各類作文大賽中獲獎,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綜合能力都得到了明顯提高。由此可見,“從內(nèi)容入手”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寫作素材,讓學生有話可寫,而且使學生參與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到了《課程標準》提出的:“實實在在說真話,寫自己真實的情感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