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峰
(農四師廣播電視大學 新疆 伊寧 835000)
多媒體教學應從重效應走向重效果
薛 峰
(農四師廣播電視大學 新疆 伊寧 835000)
文章對當前多媒體教學的重點主要還在多媒體教學引發(fā)的效應上,而不是在多媒體教學的教學效果上這個實際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針對多媒體教學中重效應、輕效果的誤區(qū),提出了優(yōu)化多媒體教學效果的主要措施。
多媒體 教學 重效果
多媒體教學利用其豐富的形式和特殊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不足,優(yōu)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將典型案例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給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取得傳統(tǒng)案例教學所無法涉及的良好效果,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素質都是極為有利的。
多媒體教學以其獨特的魅力,在眾多學校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許多教師積極收集資料、制作課件、開展多媒體教學,極大促進了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然而,筆者認為,當前的多媒體教學的重點主要還在多媒體教學引發(fā)的效應上,而不是在多媒體教學的教學效果上。
1.多媒體成為公開課“做秀”的工具。公開課是校內和學校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教學經驗的主要形式之一,各所學校每學期每個學科至少要搞幾次公開課活動。但是曾幾何時,公開課演變成為各校顯示教學實力、相互攀比擺闊的“做秀”工具:凡是公開課上,一定要使用多媒體教學才顯得“先進”,否則就是“落伍”。有些學校的評課標準甚至將“是否運用了現代教育技術”作為公開課評課標準的一項必選內容。由于錯誤地將多媒體作為“做秀”的工具,設計和運用多媒體課件的目的并不在于提高教學效果,而是片面地追求使用多媒體教學帶來的“眼球”效應,因此多媒體課件雖然花費了教師許多精力,制作精美,顯得非?!昂廊A”,但是對教學效果的提升作用卻并不大。
2.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在許多關于多媒體教學的論文中,論述多媒體教學效果的依據都來自于對多媒體教學的理論描述。但是在實際上,多媒體教學取得的效果到底如何呢?筆者曾向多名經常從事多媒體教學的教師調查:“同普通教學相比,多媒體教學是否真正提高了教學效果?學生是否真正加深了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多數教師認為,多媒體教學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和注意力的集中非常有效,因為多媒體能夠生動展現豐富的視頻、音頻資料,這是普通教學難以達到的。但是據課后測驗結果來看,對所學的知識并沒有太大的提高,甚至有些時候反而不如普通課堂教學的效果好。
多媒體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其中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多媒體本身不能提高教學效果,而是許多教師不能正確地運用多媒體,甚至錯誤地運用了多媒體。有的教師被多媒體課件牽引著走,難以根據課堂氣氛和教學班級的差異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整個教學過程比較程序化。對于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教師也無法進行靈活有效的調節(jié)和應對,教師的臨場發(fā)揮水平也受到限制,講課藝術得不到充分發(fā)揮。
3.不能正確處理教學與多媒體的關系。有些教師在制作課件時缺乏有效的組織和提煉,“教材搬家”,課件重復課本內容;有的教師在制作課件時,片面夸大多媒體教學的功能,追求課件漂亮的外觀,動感的媒體表現形式,表面形式浮華的課件看似飽滿,實則內容單薄,忽略了學生真正應該學習和掌握的知識。
1.多媒體教學并不適合于所有學科和所有知識點。多媒體教學并不適用于所有學科,也不是學科的所有教學內容都適合多媒體教學。對于某些學科教學,運用“黑板+粉筆”的教學手段甚至比多媒體教學更加有效。比如一位數學教師曾這樣說:“學校盡管給我們裝備了筆記本電腦和多媒體投影機,但是我還是更多地在黑板上教學。黑板是我馳騁的天地,而電腦屏幕卻使我捉襟見肘。拿公式推導來說,黑板可以再現公式推導的每個步驟,我使用起來非常方便,而電腦屏幕太小,需要翻來翻去,非常不便?!边@位數學教師的觀點表明了多媒體教學是有其局限性的。多媒體適合通過形象化、直觀化能夠促使學生集中精力、加深學生理解、提高教學效果的學科教學內容。比如在數學課上,使用多媒體課件能形象地展示拋物線各參數變化引起的曲線形狀變化,能夠加深學生對拋物線參數變化的理解。但是如果用多媒體只是來顯示“1+1=2”這樣通過黑板也能實現的簡單內容,則是“黑板搬家”,沒有體現多媒體的特性。
2.多媒體教學必須適量、適當。許多教師之所以對多媒體教學的效果感到困惑,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師沒有給學生提供適量、適當的多媒體信息。有的教師認為多媒體的優(yōu)勢之一就是能夠呈現大量的多媒體信息,在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多地呈現多媒體信息,使課堂“豐富多彩”,其實這是對多媒體技術的誤用。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結果,只有適量的教學信息,才會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過于豐富或過于貧乏的教學信息,都不利于教學。而在多媒體教學中,絕大多數教師都很容易陷入“信息過量”的誤區(qū)。過多的信息使得學生應接不暇,導致“信息過載”現象:學生接收了一些信息,但是還沒有引起在頭腦中的思維加工,后面的大量信息蜂擁而至,反而沖淡了對前面信息的理解,產生“過載”。沒有經過深度加工的信息,學生便不能深刻理解,自然也就達不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
為了進一步提高和優(yōu)化多媒體教學效果,必須采取多種有效措施,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粗淺的體會。
1.從實際需要出發(fā),有選擇地使用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活動中,應該努力尋求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結合點,將多媒體技術與其他教學手段結合起來,使它們優(yōu)勢互補、相得益彰。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要根據各門課程的不同特點,決定多媒體使用情況,理論性較強的課程,需要教師富于理性且具有一定理論深度的講解,學生必須全神貫注地跟著教師的分析思路走,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這類課程應適當減少多媒體手段的應用。
2.積極倡導和建立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和思維特點,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教和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學活動中的互動信息呈雙向反饋特征,師生雙方各自把自己的觀點完全表述和傳達給對方。教師根據學生反饋來的信息來調整教學節(jié)奏和難度,學生也能夠準確把握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思維方法,這樣就可以形成師生默契配合的良好狀態(tài),使整個教學活動充滿生氣和活力。有效的師生互動可以幫助學生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努力方向,增強學習的自主性,不斷取得學習的進步。
3.積極培養(yǎng)學生信息獲得和加工能力。多媒體可以給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信息,但教師應該精心選擇與教學密切相關的內容展示給學生,因為不加選擇地把所有信息都展示給學生,只會使學生陷于無所適從的境地。在信息時代,信息本身已經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處理和利用這些信息。這就迫切要求教師要對相關信息精挑細選,把好信息選擇關,在教學過程中將最有用的知識和信息傳遞給學生。同時,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學生可以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信息資源,信息過多過濫的現象非常突出。所以,面對信息過多過濫的挑戰(zhàn),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使學生能夠高效獲取信息,能夠批判性地評價和選擇信息,并能有效地處理和加工信息。
總之,現代化的技術必須要有現代化的思想與之相適應。教師在設計課件的時候必須要有“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在課件結構上,可采用模塊化思想,變“線性結構”為“非線性結構”,將課件設計成學生學習的資料庫,并注意增強課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課件流向能根據教學需要而隨意調度。同時,要考慮各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饋情況,能力較強的教師還可適當增強課件的智能化,這樣的教學才可以說是得多媒體教學之精髓了。
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0.02.0031
G43
]A
1674-6287(2010)02-0092-02
2010-02-03
薛峰,男,漢族,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四師廣播電視大學教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教學。
[責任編輯:李先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