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燕 唐明貴
試論《大學》中的廉政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周燕燕 唐明貴
《大學》為“孔氏之遺書”,其系統(tǒng)地闡述了儒家的“修、齊、治、平”學說,思想中蘊含著豐富的廉政價值?!洞髮W》中所倡導的“內圣外王”的理想目標,“慎獨正己”的修身方法,“平政愛民”的施政綱領,“以義為利”的價值取向,不僅對古代的廉政建設產生過積極的影響,而且對于我們今天的反腐倡廉工作也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價值。
《大學》;廉政思想;當代價值
廉政,顧名思義就是對清明的政治生活的集中概括。儒學作為中國傳統(tǒng)政治的合法性依據(jù),在中國古代廉政文化建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洞髮W》作為“四書”之首,是儒學重要的物質載體。它所倡導的“內圣外王”的理想目標,“慎獨正己”的修身方法,“平政愛民”的施政綱領,“以義為利”的價值取向,不僅對古代的廉政建設產生過積極的影響,而且對今天的反腐倡廉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目標是行動的指南,人只有首先樹立起崇高的理想目標,其行動才會有正確的方向與澎湃的動力,其人生才不至于墮入腐敗墮落的深淵。
《大學》開篇就通過“三綱領”點明了其追求的最高目標:“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1]大學的使命在于發(fā)揚正大光明的品格,使人人都能夠革故納新,最終達到至善的境界?!洞髮W》之所以在文章伊始就先確立其目標,是因為它認為人貴在“知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盵2]“止,所當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則志有定向。”[3]知道人生應最終達至的境界,才能夠有堅定的志向,然后才能心意寧靜,情性安和,進而才能思慮精詳,處事得當。
“止于至善”的最高目標明確了之后,如何才能得以實現(xiàn)呢?《大學》認為,最高目標的實現(xiàn)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進一步又講到“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鞍藯l目”是有著內在邏輯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整體,它十分集中又極其精辟地體現(xiàn)了儒學“內圣外王”的思想?!案裎铩⒅轮?、誠意、正心”四條目講的是通過不斷加強個人學問、道德方面的修養(yǎng),進入“內圣”境界的修身過程和方法。修身為中心環(huán)節(jié)。齊家、治國、平天下三條目是“修身”的自然延伸,修身達至“內圣”的道德境界之后,《大學》的最終目的還是要實現(xiàn)“外王”的政治目標。由此可見,“內圣”是“外王”的前提條件,“外王”是“內圣”的最終歸屬?!按髮W之道”也就是“修己治人”之道,“內圣外王”之道。
《大學》所倡導的“內圣外王”的理想目標,也是儒家所一貫提倡的。這一思想包含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元素,對我國當前的廉政文化建設是有積極的借鑒意義的。
首先,當前的廉政建設應注重對干部進行立志教育,立長遠之志、崇高之志,這樣才會“不畏浮云遮望眼”,對自己的人生和事業(yè)有正確的把握。從目前一些領導干部的違法違紀案件看,無論他們的問題最終出在哪個方面,其起點都是個人的理想信念出現(xiàn)了動搖。因此,今天的為政者在理想信念的問題上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偏差,應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抵御腐敗的最堅強的精神力量。
其次,當前的廉政建設仍應注重對傳統(tǒng)的“內圣外王”思想的發(fā)揮。今天的為政者應繼承傳統(tǒng)的“內圣外王”之道,把自身的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統(tǒng)一起來。一方面為政者應有達至“內圣”的修養(yǎng)意識,積極地通過文化知識學習來“格物、致知”,通過思想政治學習以“誠意、正心”,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道德水準,使自己具備仁愛、博大的胸懷,在得失、利害之前能做出正確的取舍。另一方面為政者又要有“外王”的責任心,有“達則兼濟天下”的抱負,有親民為民的情懷。為政者一旦接受人民的托付,就要敢于并且樂于向社會展示自己的才能,把遠大理想和實際行動結合起來,順民意,謀民利,排民憂,解民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盡心盡力為社會奉獻,做一個新時期的“內圣外王”型的官員。
《大學》講,“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盵4])傳統(tǒng)文化中的修身方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引導為政者做好自我修身,對推進廉政建設的展開是大有裨益的。其中,《大學》中的“慎獨”、“正己”的修身方法尤其值得我們借鑒。
“慎獨”是《大學》中涉及到的一個很重要的修身方法,能否堅持“慎獨”,是衡量人們修身功夫深淺的重要標尺。在《大學》中“慎獨”是與“誠意”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八^‘誠其意’者,毋自欺也。……故君子必慎其獨也?!酥^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盵5]就是說君子做事情要發(fā)自肺腑、真心實意,不能僅僅是為了演戲給別人看,從而騙己騙人。“慎獨”的基點是求之于內的,功夫重在“隱”和“微”上,注重的是對修身主體精神深處的改造,所以君子必須自覺地向內尋求,加強自身內在的道德修養(yǎng),把從善做為自身內在的需要,在任何情況下都表里如一地去揚善行善。
“正己”是《大學》講到的又一重要的修身方法?!罢骸本褪且笮奚碇黧w嚴于律己,帶頭踐行社會道德規(guī)范,堅持以身作則,這在《大學》中被稱為“矩之道”:“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矩之道也?!盵6]為官的尊敬年老的,人民就會學著孝順父母;為官的禮敬年長的,人民就會學著恭順兄長;為官的體恤孤寡,人民就不會想到去謀反。此外,《大學》中還講到:“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盵7]君子先要求自己做好,然后才能要求別人做好;自己沒有毛病,才能去指正別人。自己不能將心比心,卻能讓人心悅誠服,沒有這種事情。這些論述,把正人先正己、上行下效的道理講得非常透徹,值得我們深思。
近些年來,我國反腐倡廉工作的實踐告訴我們,“慎獨”是為官之人保持清正廉潔的關鍵一環(huán)。當前,有些干部被拉攏下水,陷入貪污腐敗的深淵,雖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沒有堅持做到“慎獨”,其在私下索賄、受賄之時,自認為密不透風、無人知曉,所以貪欲越來越膨脹,膽子越來越大,直至東窗事發(fā)。先賢們已經告誡了為官者,不僅要在社會生活和公共場合中注意檢點自己的言行,而且要堅持做到“慎獨”,在私人生活領域中,在無人監(jiān)督的情況下,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要能謹守道德法律原則,不迷戀低級的趣味,不做有昧良心的事情,不進行無原則的交易,時刻保持胸懷坦蕩,光明磊落。
同時,“正己”的修身方法也給我們以啟示,在當前的廉政建設中,糾正各種不正之風,應由上而下的進行,首先要端正各級領導干部的政風,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的政德。凡是要求群眾做的,領導干部帶頭先做;凡是禁止群眾做的,領導干部帶頭不做。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深刻的意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群眾都會看在眼里,因而也就不僅僅是單純的個人行為了,上行下效,會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
在當前的廉政建設中,《大學》中“平政愛民”的施政綱領也是值得為政者借鑒的。“平政”,即為政者要有公正無私之心,處事公平公道,為民伸張正義?!皭勖瘛币簿褪钦f為政者要有愛民之心,關心民生,不去橫征暴斂,盡量輕徭薄役。
《大學》認為,“平政”首先體現(xiàn)在為政者自身要做到“正心”,使自己懷有一顆公正無私之心?!吧碛兴?,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8]一個人如果心里有憤怒、恐懼、偏好、顧慮,他就不能完全做到公平公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9]如果為政者心不在正位,是什么事情也做不好的?!坝袊卟豢梢圆簧?辟則為天下僇矣?!盵10]為政者不可以不小心謹慎,心有偏私就會被天下人唾棄。為政者只有將自己的心擺正了,才能夠做到秉公辦事,清正廉潔,行事才不會出現(xiàn)原則性的錯誤,才會得到人民的真心擁戴,實現(xiàn)國家的長治久安。
其次,“平政”還體現(xiàn)在為政者在官吏的選拔上要做到惟賢是舉?!洞髮W》中考核一個人是否為“賢”的首要標準是看其是否有“德”?!叭粲幸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惡之;人之彥圣,而違之俾不通,……亦曰殆哉!”[11]用人要用誠實厚道、心胸寬廣、不嫉賢妒能的人,正是這樣的人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長遠的利益。反之,如果重用一個心胸狹窄,有才無德之人,這對國家和人民來說真的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按酥^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盵12]所以,一個好的為政者一定要親賢臣,遠小人。
為政者在做到“平政”的同時,還要做到“愛民”。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只要不是太過昏庸,不管其出發(fā)點是為了緩和日益尖銳的階級矛盾以維護其統(tǒng)治,還是為了使人民更加的順從以便于役使,他們都會考慮到利民、順民的問題?!懊裰煤弥?民之所惡惡之”,[13]人民喜歡的,為政者就要努力去做到;人民厭惡的,為政者就要盡力去避免。“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14]為政者深得民心就可江山穩(wěn)固,不得民心其統(tǒng)治就會危在旦夕,因此為政者應始終堅持“愛民”的原則。
《大學》中“平政愛民”的思想對于我們今天的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仍然有著巨大的啟迪作用。
首先,開展廉政建設應從每一位領導干部自身做起,先正其心,使為政者樹立大公無私、克己奉公的公私觀,在工作上、生活中都應該把公平公正放在首位,不為人情所擾、不為關系所縛、不為壓力所控、不為利益所惑,依法行政,按章辦事。
其次,吏治的腐敗是最大的腐敗,從事組織人事工作的干部,在工作中要把好選人用人關,以至公的無私之心和嚴明的組織紀律保證人才選拔上的清正廉潔。在選拔干部時應當以德為先,因為只有具備高尚的個人品德的人,才會進一步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才會真心實意地為民族、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去奮斗。
最后,廉政建設的核心問題應是密切為政者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為政者應做到為民所好,去民所惡。各級官員要在工作中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就業(yè)、教育、住房、醫(yī)療、養(yǎng)老等熱點難點問題,讓人民群眾能夠安居樂業(yè)、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廣大人民群眾最厭惡的是腐敗,最反感的是政府反腐不力,所以為政者要切實做到“愛民”,就應堅決抵制人民群眾所深惡痛絕的腐敗現(xiàn)象,在維護人民利益的同時,進一步利用人民的力量將反腐倡廉工作進行到底。
今天,我國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全面推行廉政建設,尤其要謹慎的處理“義”與“利”的關系。事實說明,不能正確處理利益和道義的關系,不能有效地抵制利益的誘惑,是當前干部腐化墮落的重要原因。在這樣的背景下,重溫《大學》中“以義為利”的精神,是具有很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的?!洞髮W》中“以義為利”的原則具體表現(xiàn)為:
一是“德本財末”?!坝械麓擞腥?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盵15]為政者只要德行到家,就會有民眾的跟隨,進而土地、財富都會擁有,國家也會日益強盛,所以說德是根本,財是枝葉,為官者切不可將本末倒置,否則人民也會上行下效,不擇手段地爭名奪利。“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盵16]上面的人好仁,下面的人就能做到好義,那么要辦的事情就能夠得到善終,君主也就能擁有更多的財物。
二是不“以身發(fā)財”?!叭收咭载敯l(fā)身,不仁者以身發(fā)財?!盵17]《大學》中把“義”與“利”放在適當?shù)奈恢蒙?并沒有偏廢其一,在一定意義上力求做到“義”與“利”的統(tǒng)一。財富并非是不可取的,有仁有義的人借著財富來完善自己;我們應該唾棄的是,不仁不義的人搭上性命去發(fā)財致富。
三是不與民爭利?!柏斁蹌t民散,財散則民聚?!盵18]為官者聚斂錢財,就會失掉民心,為官者讓利于民,才會得到人民的擁護?!懊汐I子曰:‘畜馬乘,不察于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盵19]具備馬匹車輛的士大夫之家,就不該再去計較那些養(yǎng)雞養(yǎng)豬的小利;能夠鑿冰喪祭的卿大夫家,就不該再去養(yǎng)牛養(yǎng)羊牟利;擁有百輛兵車的諸侯之家,就不該畜養(yǎng)那些只顧聚斂錢財?shù)募页?與其有這種家臣,還不如有那種盜竊府庫的家臣。以上三點都是說為政者要堅持“以義為利”的道德觀念,不能見利忘義。
處理好“義”與“利”的關系是為政清廉的重要保證,形成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個人合法利益的社會主義義利觀是當前廉政建設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在這方面,《大學》中的“以義為利”的價值取向可以給我們以啟示。
首先,為政者在“德”與“財”的關系上,要做到“德本財末”。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把一己私利放在首位,是為政者最大的“德”。其次,為政者在“身”與“財”的關系上,要做到不去“以身發(fā)財”。人們在市場經濟中合情合法地去追求利潤、效益的最大化是無可厚非的,但為政者對于“利”要保持一種理性的態(tài)度,不茍取,不妄得,不受不義之財,不去以身發(fā)財。最后,為政者在“民”與“財”之間,要做到“讓利于民”。為政者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國家的財富也是屬于人民的。如果為政者對應該讓出的利益堅持不讓,那就是以權謀私侵占人民的合法利益,就是背叛人民有違黨性的腐敗行為。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大學》中的思想對中國當前的廉政建設有十分重大的借鑒意義。目前我們要全面推進反腐倡廉工作,就必須高度重視傳統(tǒng)文化給我們留下的精神遺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結合時代的特點加以發(fā)展,使其在廉政建設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1][2][3][4][5][6][7][8][9][10][11][12][13][14] [15][16][17][18][19]宋元人注.四書五經[M].北京:中國書店,1984.1.1.1.1.4.6.5.4.4.6.7.7.6.6.6.7.7.6.7-8.
(責任編輯 曹連海)
book=200,ebook=200
周燕燕,聊城大學思政與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唐明貴,聊城大學思政與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聊城大學廉政研究中心副教授,歷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博士后(郵政編碼252059)
B222.1
:A
:1672-6359(2010)04-00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