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盛旗 李四明 王五永
經陰囊根部皺襞切口途徑治療男童性腹股溝斜疝探討
郭盛旗 李四明 王五永
目的探討經陰囊根部皺襞切口途徑治療男童腹股溝疝的可行性。方法選擇2~10歲之反復發(fā)作之男童,經陰囊根部皺襞途徑行疝囊高位結扎術。結果共治療男童112例(121側),獲隨訪92例1~5年,復發(fā)1例。結論經陰囊根部皺襞途徑治療男童腹股溝疝,切口小而隱蔽,手術時間短(10~20 min),復發(fā)率低,簡單可行。
腹股溝疝、手術
我們在小兒腹股溝疝手術治療過程中,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切口疤痕明顯,且由于兒童與成人解剖方面差異,年輕醫(yī)生不易掌握,根據微創(chuàng)原則我們試行經陰囊根部皺襞切口途徑行疝囊高結扎術療效滿意,今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均為男童年齡3~10歲,病程3個月~6年,無手術禁忌證,經常發(fā)作無自愈可能者。112例(121側)均為腹股溝斜疝,其中左斜疝44例,右斜疝59例,雙側疝9例,嵌頓疝6例。
1.2 手術方法 在氯胺酮麻醉下,嵌頓疝患兒經手法復位后,常規(guī)碘伏手術野消毒。行陰囊根部第1、2皺襞處沿其走向剪開1~1.5 cm切口,依次切開陰囊諸層。向下牽引睪丸用組織鉗環(huán)夾張緊之精索,用蚊式鉗鈍行分離精索外筋膜,后可見到紅色的提睪肌或藍色的精索血管束,用另一把組織鉗環(huán)夾后,可提起精索,可見精索向下滑動,后鈍行劈開提睪肌及精索內筋膜后可見到內上方之白色疝囊,其厚度與疝發(fā)生病程長度有關。仔細辨認輸精管保護精索,鈍行分離疝囊,提拉疝囊可見頸部腹膜外脂肪。后切開疝囊確認無內容物后,用4號絲線貫穿縫扎,在距結扎處1 cm左右剪除遠端多余之疝囊壁,結扎部可自行回縮,查確無出血及精索輸精管損傷后,陰囊皮膚及肉膜全層一針縫合即可。多數疝囊可自底部完全切除,有與睪丸鞘膜連通者,則離斷疝囊,遠端作匙狀開放,不作特殊處理。
本組患者均全部治愈,手術時間10~20 min,麻醉清醒后即可進普食,術后2 d后患兒即可自行活動,術后切口痛輕無需用止痛劑。術后6~7 d拆線,部分患兒陰囊水腫1周后即可消退。年幼兒術后有發(fā)熱,給與對癥處理,一般3 d后即恢復正常體溫。無切口感染者,無陰囊血腫者,獲隨訪92例1~5年。其中:1例半年后復發(fā),可能與患兒上呼吸道感染劇烈咳嗽所致。
鞘狀突未閉(PPV)是導致嬰幼兒腹股溝疝的主要原因,已為大多數人認同,因為采用單純疝囊高位結扎術即可取得滿意效果[1]。
我們發(fā)現(xiàn)嬰幼兒腹股溝管較短,而10歲以上腹股溝管變長,疝囊不易牽拉滑動至疝囊頸部,所以本組均為10歲以下兒童,實踐中我們用小拉鉤向上牽引創(chuàng)口精索向下牽引,借助精索滑動,很容易暴露疝囊頸部,作到高位結扎。
小兒精囊不象成人成束狀,血管與輸精管分散貼敷于疝囊外下方,輸精管很細呈銀白色,屈曲狀,術中如不仔細辨認可將其損傷[2]。術中解剖一定要層次清楚仔細,不宜廣泛剝離,通常術后多無損傷一般不需止血,而陰囊皮下出血情況多見,全層縫合后出血可停止。
患兒術后復發(fā)可能與呼吸道疾患有關,所以對患兒腹壓增加疾患要徹底處理,抗生素可預防應用。
陰囊根部皺襞切口小,術后疼痛輕,切口愈合后呈線形,較美觀隱蔽,符合微創(chuàng)原則,容易為家長接受。手術時間短,學習周期不長,有手術經驗者2~3例即可掌握,麻醉清醒后即可出院,易于推廣,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手術路徑。
[1]李基業(yè).成人腹股溝疝成因的現(xiàn)代認識,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6,26(11):817-818.
[2]沈魁,何三光.實用普通外科手術學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89:141-142.
453832 河南省獲嘉縣徐營鎮(zhèn)衛(wèi)生院外科(郭盛旗);河南省獲嘉縣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李四明 王五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