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榮 袁丙豐
近年來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逐漸增多,成為老年期最常見的一種創(chuàng)傷性疾病。如果對老年股骨頸骨折采用保守治療,易導致骨折不愈或股骨頭缺血壞死,且長期臥床又易產生許多并發(fā)癥,甚至危機生命[1]。而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采取髖關節(jié)置換術它具有解除疼痛、糾正畸形、恢復功能的效果。使患者重獲髖關節(jié)生理功能,達到穩(wěn)定無痛、肢體等長的療效,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肯定。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行髖關節(jié)置換術39例,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本組39例,其中男26例,女13例;年齡在65~92歲,平均年齡74.5歲;左側21例,右側18例.其中9例合并不同程度心腦疾病及糖尿病。經術前術后護理,幫助患者度過了手術危險期,使患者原發(fā)病未加重,未發(fā)生各種并發(fā)癥。隨訪6~12月,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良好,采用Harris髖關節(jié)評分(Harris hip score)評估療效,90~100分為優(yōu),80~89分為良,70~79分為尚可,70分以下為差[2]優(yōu)19例,良14例,尚可5例,差1例。
2.1.1 心理護理 意外的損傷使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加上患肢的疼痛和對預后的擔憂,以及醫(yī)院陌生的環(huán)境,極易使患者產生恐懼和焦慮。醫(yī)護人員熱情的接待,主動介紹自己及病房環(huán)境,關心安慰他們。耐心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手術方法、優(yōu)點、術者的技術及國內外手術成功率。提高患者手術信心,消除緊張恐懼、焦慮心理,及時針對性地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細心周到的做好基礎護理,使他們感到醫(yī)院溫暖如家,從而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治療和護理。
2.1.2 術前準備 術前適應性鍛煉,讓患者進行直腿抬高鍛煉,練習股四頭肌收縮力量。具體方法:患者平臥床上,下肢伸直盡量抬高,然后放下,如此反復進行,為術后恢復打下良好基礎;術前囑患者在床上練習大小便,以適應術后床上大小便;術前還應練習呼吸運動、有效咳嗽。術前常規(guī)準備:備皮、皮試,做好各項術前檢查,根據醫(yī)囑給術前用藥,術前禁食12 h,禁飲4 h。
2.2.1 一般護理 術后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和術口情況,并給予心電監(jiān)護。注意患者意識狀況和患肢血運情況,密切觀察患者末端血運、溫度和皮膚色澤,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穿丁字鞋固定,兩腿之間放置軟枕或三角海綿墊,以防止患肢外旋、內收。同時保持引流管通暢,防止扭曲、壓迫、堵塞等,觀察傷口出血情況及引流液的顏色、量及性質,并做好記錄。術口敷料有滲血時及時更換,保持切口干燥。
2.2.2 正確指導功能鍛煉 術后當天患者清醒后即可開始踝、膝關節(jié)活動訓練,鼓勵其行跖趾關節(jié)伸屈和雙側踝關節(jié)伸屈,2~3次,5 min/次;逐漸做股四頭肌等長、等張收縮鍛煉,要求患者盡量將膝關節(jié)伸直。術后第1~2 d床頭搖起(不應超過30°),取平臥位,加強訓練強度,指導患者有規(guī)律地、主動地進行踝關節(jié)的主動背伸和跖屈運動,以及踝關節(jié)環(huán)轉運動,每隔1 h練習5~10次,早中晚共3回;同時開始髖、膝關節(jié)屈伸訓練,即交替抬高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被動做登自行車動作,股四頭肌收縮練習時要保持髖關節(jié)相對穩(wěn)定或將硬枕放在患側膝關節(jié)下,鼓勵患者盡量在旋轉中立位的狀態(tài)下將膝關節(jié)伸直,抬起小腿,20次/h;同時加強健側肢體鍛煉,屈髖、屈膝收縮健側下肢肌肉。術后第2~3 d患肢可行CPM 鍛煉,活動由15 ~30°起,2 次/d,以后增加5 ~10°/d,逐步增加到90°;3~4 d可將床頭抬高45~60°練習坐位,4~6次/d,20~30 min/次.術后4 ~7 d,指導患者床上坐起、坐床邊、床邊站立、拐杖行走及肌力訓練;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共同掌握協助患者上、下床的方法,從健側移坐至床邊,待患者適應后離床;手扶床沿站立,健肢負重,患肢不負重,至下肢肌力恢復后進行站立后伸和外展練習;將患肢慢慢后伸,抬頭挺胸,保持上身直立,拉伸屈髖肌群,然后下肢伸直位向外抬起,慢慢收回,拉伸髖關節(jié)內收肌,30次/組,每天3組,應避免髖關節(jié)屈曲>90°(>90°會增加髖關節(jié)脫位危險)。術后2~3周出院,出院后讓患者掌握屈髖鍛煉要領,術后6~8周以內不宜久坐及術側側臥位。避免在光滑或不平整路面行走,易摔跤。避免翹“二郎腿”動作和坐低凳子,不坐軟沙發(fā),不下蹲,不爬陡坡。6周內避免屈髖超過90°,髂關節(jié)內收內旋位時自座位站起,避免雙膝并攏雙足。分開情況下,身體向術側傾斜,上下樓時,上樓健側在前,下樓患側在前。一般大約2個月后可棄拐行走,完全負重要在術后3個月后。術后1、3、6個月來醫(yī)院復診。
2.2.3 并發(fā)癥的預防 預防褥瘡,在患肢制動前提下,將髖部整個托起,使臀部離開床面,解除骶尾部壓迫,并按摩局部,每2~4 h抬高1次,大小便后要及時擦干局部,防止局部潮濕刺激,保持床面平整干燥清潔無渣屑。預防呼吸道泌尿系感染,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每日定時通風,囑患者深呼吸做有效咳嗽,輕拍背部以助排痰,還可行霧化吸入,2次/d。囑患者多飲水,增加尿量達到生理性沖洗膀胱的作用,保持會陰部清潔,以預防泌尿系感染。
通過對老年患者術前的護理,以及術后嚴密的病情觀察,醫(yī)護人員耐心細致指導患者功能鍛煉,加上患者的積極配合及自我鍛煉,避免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保證了患者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達到了滿意的效果。
[1]邵延婷.老年髖部骨折及并發(fā)癥的預防.護士進修雜志,2003,18(5):452-453.
[2]董天華.髖關節(jié)外科學.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