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華
國營鄭州紡織機械廠職工醫(yī)院內科 鄭州 450052
小腦梗死的臨床表現(xiàn)差異性大,給臨床診斷帶來一定的 困難。近年來由于影像檢查技術的不斷提升,使小腦梗死的臨床診斷率明顯提高。現(xiàn)報道本院10余年來的17例小腦梗死。
1.1 一般情況 17例中男12例,女5例,男女之比約為2.4∶1,年齡38~72歲,平均59.3歲。
1.2 臨床表現(xiàn) 17例患者的主要癥狀及體征表現(xiàn)如下:以頭暈或眩暈為首發(fā)癥狀11例,占64.7%;頭痛伴嘔吐起病3例,占17.6%;以發(fā)作性眩暈、嘔吐為先兆癥狀的3例,占17.6%;76%者安靜狀態(tài)下起病。17例病例中伴發(fā)走路不穩(wěn)的11例,伴發(fā)意識障礙的2例,眼震9例,合并感覺障礙或肌力下降的各4例,合并復視或面癱的各3例。
1.3 頭顱CT及MRI 17例均行頭顱CT檢查,有10例提示小腦梗死。其中右小腦半球6例,左側2例,雙側小腦半球2例,2例同時伴有腦干及枕葉和丘腦梗死診斷為基底動脈綜合征,3例合并其他部位的梗死。其余7例未見異常(24 h內CT檢查)。
1.4 治療及預后 15例給予藥物治療,其中2例死亡,病死率占12%,死亡原因系枕骨大孔疝高顱壓。2例早期即出現(xiàn)意識障礙轉外院行手術后顱凹減壓,后隨訪恢復良好。
小腦梗死的臨床癥狀多種多樣差異性大,因此易誤診。小腦梗死的癥狀:(1)小腦本身的癥狀:①眩暈、惡心、嘔吐;②眼震、共濟失調;③肌張力降低。(2)顱高壓癥狀:梗死面積大時頭痛、嘔吐、頸強、昏迷等。(3)臨近組織受壓癥狀:如腦干受壓、腦神經受損等。由于小腦梗死的面積大小不一,發(fā)病速度快慢不同,臨床表現(xiàn)差異性較大,同時CT檢查24 h內常呈陰性,且對腦干、小腦的顯示性差[1],故早期臨床診斷存在一定的困難。對小腦梗死充分認識,掌握小腦梗死的臨床特點,必要時采取MRI檢查,可早期正確診斷,以便采取及時有力的治療方法,提高小腦梗死治愈率。
對本組17例病例進行分析,誤診率41%。其中誤診為梅尼埃病4例;誤診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3例;誤診為腦干病變1例。臨床上個別病人發(fā)病后無特異性體征易漏診,還有的意識障礙及腦干受壓出現(xiàn)腦神經及錐體束征易誤診為腦干病變[2]。本組病例中3例表現(xiàn)為典型的腦出血樣表現(xiàn),與傳統(tǒng)的缺血性腦卒中多為緩慢發(fā)病有所不同[3],應引起重視。
本組病例病因分析以高血壓動脈硬化為主,共8例占47%,心臟病4例占23.5%,糖尿病3例,占17.6%,另 2例病因不明,高血壓動脈硬化是我國小腦梗死的主要病因,與本組病例分析結果相符。
以往報道的小腦梗死的病死率較高占21%。本組病例病死率僅12%,主要與近年來檢查手段不斷提升,輕型病例及不典型病例被及時檢出有關,同時危重病例被及時搶救好轉也降低了病死率。本組死亡2例。因梗死面積較大系雙側梗死,搶救無效死亡。
由于CT發(fā)病24 h內檢查存在局限性,因此對可疑小腦梗死但CT檢查呈陰性者應行MRI檢查進行確診。MRI的高分辨率及梗死后6 h即可顯示,是小腦梗死早期、迅速診斷的理想手段。
因小腦梗死面積較大時,易出現(xiàn)高顱壓并枕大孔疝威脅生命[4]。通過17病例觀察,早期出現(xiàn)意識障礙及CT顯示腦積水者預后不良。本組2例發(fā)病第5~7天幕上腦室擴張后出現(xiàn)意識障礙加重,未及時手術均死亡。因此一旦診斷小腦梗死并出現(xiàn)上述嚴重情況者應及時行開顱手術。本組1例小腦半球大面積梗死患者發(fā)病第4天出現(xiàn)腦室擴張及高顱壓表現(xiàn),經甘露醇及呋塞米脫水治療效果不佳,轉院后行開顱減壓術,跟蹤隨訪恢復良好。
[1]惠凱,趙慶偉.大面積小腦梗死的CT、MRI的臨床診斷[J].中國醫(yī)刊,2002,37(11):27.
[2]張宏偉.腦干梗死與眩暈關系探討[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6,9(6):165.
[3]王永花.小腦梗死12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6,9(6):71.
[4]溫昌明,張保朝.腦分水嶺梗死40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08,11(1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