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華
論民俗風(fēng)情趣事的二人轉(zhuǎn)小帽小曲
□劉俊華
二人轉(zhuǎn)的早期演出形式是:開場鑼鼓后,全體演員圍在一起轉(zhuǎn)圈唱、表演武功,而后是旦角獨舞“走場”(三段舞蹈)。三場走完累得呼呼帶喘,節(jié)目不等唱完就沒有氣力了。后來大家研究用小帽代替,這樣即不累,又可以溜溜嗓子、壓壓場子。觀眾愛看,演員受演,日久天長,形成了二人轉(zhuǎn)藝術(shù)的特點。從資料論著中可查的二人轉(zhuǎn)小帽有近百首之多,足以展現(xiàn)其內(nèi)容之豐富,題材之廣泛。
1.反映節(jié)日習(xí)俗的小帽、小曲。正月初一過新春,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拜年、逛燈、看秧歌高蹺、回娘家探親等節(jié)日習(xí)俗的。如《小拜年》,第一段詞唱的是正月初一家家戶戶都過團圓年的歡樂景象,第二段詞唱的是正月初八新媳婦和女婿去住媽家,第三段詞唱的是過了“添倉”把小夫妻送回家。還有另一首《小拜年》,它第一段詞唱的是妹妹給姐姐拜年,妹妹叩頭姐姐攙起,第二段詞唱的是姐妹二人一同上街去看秧歌?!妒肮铡薄穭t唱的是小姨子去給姐夫全家拜年,男女坐在一起看紙牌,譏諷老太太在酒宴前“吹?!钡取?/p>
2.反映風(fēng)俗習(xí)慣的小帽、小曲。如小帽《小看戲》則唱的是:姐兒要去看戲,急忙打扮起來,梳頭、擦油、抹粉、戴花,接著是套車、趕路,最后則歷數(shù)都看了哪些戲。某些二人轉(zhuǎn)、拉場戲中的情節(jié)也有被摘取其概要改為小帽、小曲的,如《逛茨兒山》便來自拉場戲《茨山兒》,唱的是姐妹梳洗打扮后一同去逛茨兒山的廟會,燒香拜佛。
3.以地方風(fēng)物為題材的小帽、小曲。小帽《繡哈爾濱》又名《夸哈爾濱》。歌詞共十二段,從正月到臘月逐月唱的是哈爾濱的景致、人情、風(fēng)俗、大事、商店、工廠、市場、交通等等,繪聲繪聲,栩栩如生。小帽《丁成巧得妻》中蘭香如何疼愛丁成,“用十二個月的小唱,把一個有模有樣的東北農(nóng)村土大院,春夏秋冬,風(fēng)俗習(xí)慣,勞動活計,喜怒哀樂的幾個人物表的有來到趣兒?!薄鞍褨|北人的吃喝說個透亮,什么麻花、油炸糕、燒餅、肉火勺,又是粘切糕”。
4.表現(xiàn)趣人趣事的小帽、小曲。如:“《包餃子》,寫大年三十小兩口包餃子,邊包邊逗趣?!缎恪罚瑢懝蒙┥蠌R燒香,各訴心事,嫂子求得子,小姑盼得夫。《打蒼蠅》,寫姑娘繡花,飛來兩只蒼蠅攪鬧?!墩摇罚瑢懝媚飿湎抡矣鲆欢d小伙?!稉湎X蟈》,寫兩個姑娘在田間抓蟈蟈?!稉浜?,寫姑娘撲蝶嬉戲。每首趣歌,僅一個鏡頭,一個片斷,短小活潑,趣味橫生?!保ɡ钗⒅稏|北二人轉(zhuǎn)史(遼寧部分)》)
《報花名》采用的是一番出題另一番回答,猜謎語式的對唱。此小帽摘自二人轉(zhuǎn)《王美蓉觀花》中的一段,因有懸念且簡潔明快,故令人聽來感到親切、有趣?!秾ā返母柙~一共十二段,從正月到臘月每月一段。但每月除月份、花名不同外,其余的歌詞均完全相同,如正月迎春花,二月蘭草花,三月桃杏花,四月梨花,五月石榴花,六月藕荷花,七月菱角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冬青花、十一月水仙花,十二月臘梅花?!督形甯酚置秶傕挛甯罚浔憩F(xiàn)手法為姑娘思念情郎與蟲、鳥、禽相映相襯,如一更一點寒蟲叫,二更二點蛐蛐叫,三更三點寒雀叫,四更四點黃犬叫,五更五點金雞叫,一直貫穿著“叫的是傷情,聽的是痛情”。每段均由若干不規(guī)則的上下旬構(gòu)成,顯得噦嗦故名,但每更只換蟲、鳥、禽名,其他詞句均相同,故又顯得簡捷巧俏。
1.以憤世嫉俗為題材的。如《五更寡婦》唱的是,小寡婦反抗那“從一而終”守貞節(jié)的封建禮教,決心改嫁。起頭便開門見山地唱出了,脫下白綾換上紅羅,見公婆,要求寡婦出閣。曲調(diào)一掃一般反映寡婦生活的傷感、壓抑,堅定、明快的風(fēng)格與歌詞匹配得十分妥帖。
2.以勸戒開導(dǎo)為題材的。《大煙嘆》、《嗎啡針》都是勸化世人戒毒的。前者以馬德山自編自唱的口吻,敘述自己吸鴉片所遭受的痛苦及決心戒煙的親身經(jīng)歷。后者開唱便明確指出“外國人洋毒藥要害中國人”,敘述了一個扎嗎啡針的人不能自拔終于喪命的故事。兩者均以真人真事為例,所以有說服力。
從以上簡略介紹可見,小帽、小曲不僅內(nèi)容豐富,題材廣泛,且表現(xiàn)形式多樣。李微著《東北二人轉(zhuǎn)史(遼寧部分)》一書對此有所概括,他說:“傳統(tǒng)小帽、小曲,以一年十二個月,春夏秋冬四季,一二三四五更,東西南北方位,八出戲,八幅畫,十想,十比,十美,十輩古,十三轍,十三嗨,百花名等等?!钡拇_,小帽、小曲的唱詞有的概括性頗強,可以引起觀眾的聯(lián)想;有的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細膩傳神,感人至深;有的把時間、地點、人物、行動敘述得生動具體,使聽眾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有的歡快活潑、幽默風(fēng)趣、簡潔巧俏,也有的悲痛憂傷、凄涼愁苦,但聽來都生活氣息濃郁又親切動人;當(dāng)然也有粗俗者,可能是互相套用或過于簡括所造成的后果,但瑕不掩玉,對小帽、小曲的價值應(yīng)該肯定,且亟需深入探究。
責(zé)任編輯 王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