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鐘球 蔣莉 周琳
(廣東省結核病防治研究所 廣州 510630)
報告,對結核病主要癥狀知曉程度低是引起病人化療依從性差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為人們的就醫(yī)行為是受其疾病意識影響的[1]。侯雙翼等[2]認為,影響肺結核病人就診主要是患者對結核病癥狀認識不足而不夠重視,表明患者自我保護意識淡薄?!翱人?、咳痰2周以上,或有咯血、血痰癥狀者,應懷疑得了肺結核病”是一條重要的結核病防治知識核心信息,它提示結核病主要癥狀是咳嗽、咳痰或有咯血、血痰,反映了公眾對自己或周圍人群是否患有結核病的警覺性。所以了解廣東省居民對結核病主要癥狀知識信息的知曉情況及其影響因素,可以為今后有效、針對性地開展結核病防治健康促進工作提供參考依據(jù),此項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1 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分層隨機抽樣方法,在廣東省內隨機抽取3個市,然后按人口比例估算3個市應調查約4220人。
1.2 研究方法 調查組于2009年1月—3月使用統(tǒng)一設計的調查問卷對居民進行入戶面對面詢問式調查。調查前所有的調查人員均進行統(tǒng)一培訓,統(tǒng)一調查方法和調查標準。入戶調查時選擇樣本戶中的2名家庭成員進行問卷調查。如果一個家庭有多名符合條件者,則選取出生月日,不考慮出生年,與入戶調查日期最為接近的 2人。本次共回收3630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3133份,應答率為86.0%,有效率為86.3%。
1.3 居民的定義 包括:本地戶口,并長期居住者;本地戶口,雖長期外出但調查時在調查地者;外地戶口,在調查地居留超過6個月者。
1.4 統(tǒng)計分析 問卷收集匯總后統(tǒng)一使用Epidata3.0進行雙錄入。應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檢驗水準α=0.05。多組定量資料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單因素分析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
2.1 一般情況 本次調查共收回調查問卷3630,收回有效問卷3133份,有效率為86.3%。其中男性1607人占51.3%,女性 1526人占 48.7%;調查對象年齡12歲至65歲,平均37.8±13.4歲。城鄉(xiāng)戶籍人口的分布:調查人群中農村戶籍1623例,占51.8%,城鎮(zhèn)戶籍1510例,占48.2%。婚姻狀況:在婚比例大占73%,單身的占27%。文化程度分布:調查對象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比例最大,占68.9%,小學及以下的占29.6%,高中及以上的僅占31%。職業(yè)狀況分布:調查人群中以農民和工人為最多,分別占25.4%和22.1%,其次為其他專業(yè)技術人員及商業(yè)、服務人員(表1)。
表1 調查對象人口學特征分布
2.2 結核病主要癥狀知識信息知曉情況及影響因素 “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有咯血、血痰癥狀者,應懷疑得了肺結核病”的知曉情況明顯偏低,只有51.0%,男性和女性分別為52.4%和47.5%(P<0.05);城市與農村人口的知曉率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青年齡組的知曉率53.9%高于低年齡組45.3%和高年齡組44.0%(P<0.05),但低年齡組和高年齡組知曉率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知曉率較高,為54.5%,小學及以下,中學文化程度的人群知曉率分別為45.3%,48.2%,組之間的知曉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在職業(yè)人群中醫(yī)務、行政人員組對此信息的知曉率明顯高于其他職業(yè)群體,為58.8%,工人、農民、學生、無業(yè)人員的知曉率較低,為43.4%,各職業(yè)人群的知曉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單因素分析顯示,影響知曉率的因素有3個:性別、文化程度、職業(yè)類型。由于文化程度、職業(yè)類型都是多組二分類資料,經兩兩比較后結果如下:文化程度因素分組,小學及以下組與中學組、大專以上組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該知識點知曉率隨著文化程度的升高而上升,組間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對于職業(yè)類型,任意2組間的差異都有統(tǒng)計學意義,根據(jù)3組的知曉率大小可知,醫(yī)生行政教師人員組高于商業(yè)、其他專業(yè)人員組,商業(yè)、其他專業(yè)人員組高于工農學生、無業(yè)人員。(表2)
表2 “咳嗽、咳痰2周以上可能患肺結核病”的知曉情況的比較
表3 咳嗽、咳痰2周以上可能患肺結核病知曉情況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將性別、居住地、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類型作為自變量,納入Logistic回歸模型,經過逐步回歸分析,篩選出影響知曉率的因素有3個:性別、居住地、職業(yè)類型(表3)。
查閱相關文獻報道,進行結核病特定知識知曉率調查的不多見,特定知識知曉率為 11.7%至67.0%[3-4]不等。本次調查對象對“咳嗽、咳痰 2周以上,或有咯血、血痰癥狀者,應懷疑得了肺結核病”這條信息的知曉率僅為51.0%。這種情況的存在不利肺結核病人的早發(fā)現(xiàn)和早治療,嚴重影響了結核病可疑者的發(fā)現(xiàn)水平。國內外不少研究表明,人們的就醫(yī)行為是受其疾病意識影響的,影響肺結核病人就診延遲主要是因為患者對結核病癥狀認識不足而不夠重視,表明患者自我保護意識淡薄[1,5-6]。結核病健康促進策略的要求是:提高患者發(fā)現(xiàn)率,要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居民自覺就醫(yī)的行為,進一步提高結核病病人的發(fā)現(xiàn)率。
分析影響該核心信息知曉率的相關因素:被調查人群中男性比女性對核心信息的總知曉率高,兩者有統(tǒng)計學差異,說明男性可能接受結核病健康宣教的機會比女性要多一些以及男性在了解和傳播結核病知識行為的主動性上要高于女性;不同年齡組里,20~50歲組的人群對結核病防治知識的核心信息的知曉率最高,12~20歲組與60~65歲組的知曉率明顯較低,可能與青中年工作或參與社會活動較多,接受健康教育的次數(shù)和機會頻繁,因此對結核病的知識了解較多,少年和老年人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情況不容樂觀,這一現(xiàn)象與張河川等[6]的報道基本相同,說明我們對于老年和少年人群的結核病健康教育工作面臨著挑戰(zhàn)。文化程度方面,大專及以上級別的人群知曉率最高,小學及以下的知曉率最低,隨著文化程度的增高,相應人群的核心信息知曉率的水平也不斷增高,組與組之間的率有統(tǒng)計學差異,說明文化程度的高低與結核病知曉率的高低密切相關;在職業(yè)類別中,醫(yī)務人員因為專業(yè)的緣故或工作接觸的原因,對結核病的核心信息的知曉率最高,其次為行政管理人員其他專業(yè)技術人員,農民與學生、工人的知曉率最低,這表明這一類的人群是目前結核病防治知識了解匱乏的,需加強做好健康宣教工作的群體;城市居民的知曉率與農村居民兩者的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與其他省份的報告有差異[3-4,7-8],這可能與珠三角地區(qū)的農村經濟較發(fā)達,健康教育工作普及較好,交通便利,信息網絡發(fā)達有關。
[1]沈建恩,雷濤,王祖恩,鄭春玉,邵偉杰,張國語,沈強.肺結核病人化療依從性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防癆雜志,2007,29(2):133-135.
[2]侯雙翼,肖愛清,李國明,劉勛.新發(fā)涂陽肺結核病診斷延遲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01,23(4):225-227.
[3]馮淑范,吳建林,熊國屏,饒正遠,曹慧,江濤,張泉宗,唐興華.肺結核患者社會經濟狀況問卷調查分析[J].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2001,17(5):323-325.
[4]劉北斗,徐旭卿,楊石波.浙江省結核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中國健康教育,2003,19(1).9-11.
[5]林淑芳,陳求揚,蘇敏,黃智忠,戴志松.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現(xiàn)狀調查分析[J].海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3,9(5):47-48.
[6]張河川,宋精玲,郭思智.從青少年健康認知看學校健康教育的完善[J].中國健康教育,2000,16(12):709-712.
[7]謝艷光,房宏霞,王紅艷,張景林.黑龍江省全人口結核病知識知曉情況調查報告[J].中國防癆雜志,2006,28(4):206-209.
[8]林定文.南寧市城區(qū)結核病健康教育評價[J].廣西預防醫(yī)學,2004,10(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