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發(fā)君,張 彥,傅桂英,劉 紅,鄭雪梅
嬰幼兒口腔保健護理早期干預的效果觀察1)
蘇發(fā)君,張 彥,傅桂英,劉 紅,鄭雪梅
1)為四川省衛(wèi)生廳科研資助課題,編號:080073。
齲病是人類廣泛流行的一種慢性疾病,齲病開始逐漸成了一個主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特別在兒童中流行甚為嚴重。由于嬰幼兒對糖的需要量增加和口腔護理不夠,這些都容易引起奶瓶齲,所以乳牙齲病也引起了家長的重視。乳牙是嬰兒期、幼兒期和學齡期咀嚼器官的主要組成部分,對兒童的生長發(fā)育、正常恒牙列的形成等都起著重要的作用[1]。為了加強嬰幼兒口腔預防保健工作,我科從2005年開始把嬰幼兒口腔健康檢查工作納入兒童保健常規(guī)項目,經(jīng)過幾年對嬰幼兒口腔保健的早期干預使家長對嬰幼兒口腔保健護理工作越來越重視,增強了口腔保健的意識。對納入常規(guī)檢查和未進行嬰幼兒口腔健康早期干預的入托體檢的2歲兒童進行對照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1 對象 2009年7月—2009年9月滿 2歲幼兒,在我院參加兒童保健系列的幼兒為觀察組,在我院進行入托體檢(非兒童保健系列)的幼兒為對照組,隨機抽取各120人進行調查,其中男127人,女 113人。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觀察組給予嬰幼兒口腔健康教育早期干預,分別在2個月、9個月、1歲、1.5歲、2歲時對各年齡段口腔保健常識進行宣傳和講解,逐漸增強家長對嬰幼兒口腔進行健康保健護理的意識,進而幫助幼兒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對照組未給予干預。
1.2.2 調查方法 由經(jīng)過口腔健康調查培訓的專業(yè)人員檢查確診,檢查方法以消毒棉簽撐開口腔視診為主,必要時使用平面口鏡和探針進行檢查,診斷標準按國家齲病統(tǒng)一標準規(guī)定,記錄乳牙患齲狀況(因年齡較小未見缺失和充填)、錯頜畸形(因牙未出齊只區(qū)分了乳前牙部分反牙合、反牙合、開牙合)。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
2.1 患齲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齲情況比較 人(%)
2.2 人均齲齒情況(見表2)
表2 11名患齲兒童齲齒數(shù)情況
2.3 兩組錯頜畸形情況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錯頜畸形情況比較 人(%)
齲齒是在以細菌為主的多種因素影響下,牙體硬組織發(fā)生慢性進行性破壞的一種疾病,是常見病多發(fā)病之一,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其排在居危害人類非傳染性疾病的第3位。而乳牙齲更具有患齲率高、發(fā)病早、齲齒多發(fā)等特點[2]。反牙合是兒童錯頜畸形的主要類型之一,對口腔功能、顳頜關節(jié)結構、顏面部外形和心理健康都有較嚴重的影響,其矯治時機基本得到了共識,治療越早,預后越好[3,4]。早期關注嬰幼兒口腔健康,可養(yǎng)成受益終身的良好口腔行為習慣[5],確保兒童能夠健康成長[6]。我科從2005年開始在兒童保健系列中開展了嬰幼兒口腔健康教育早期干預。分別在2個月、9個月、1歲、1.5歲、2歲時針對各年齡段口腔保健常識進行宣傳和講解,逐漸增強家長對嬰幼兒口腔進行健康保健護理的意識,進而幫助幼兒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3歲~4歲后能逐步形成幼兒獨立的口腔保健護理行為。
2個月時主要讓家長為嬰兒養(yǎng)成每次進食后用小勺喂1匙或2匙溫白開水的習慣(不一定要全吞下去),以便能養(yǎng)成進食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潔,減少食物殘留,降低齲齒的發(fā)生。另外觀察有無面頜畸形,上皮珠(俗稱馬牙),過早萌出的牙以及容易發(fā)生的假膜性念珠菌口炎(俗稱鵝口瘡)等口腔黏膜疾病。如有“鵝口瘡”應及時徹底地治療,奶瓶用前要煮沸消毒.
嬰幼兒9個月時多數(shù)已開始長牙,注意觀察牙的萌出,牙列和咬頜情況與軟組織狀況。建議家長使用指套牙刷用溫白開水,最好在哺乳后或每晚睡前對剛萌出的牙從唇面到舌面輕輕擦洗揉搓,使其適應清潔口腔,并可輕輕按摩牙齦,使其感覺舒適。注意要在嬰兒情緒較好時使用,避免引起對刷牙的反感。對少數(shù)未出牙的嬰兒告之家長不要著急,沒有長牙也沒關系。牙的生長與蛋白質、鈣、磷、氟、維生素C和維生素D等營養(yǎng)素及甲狀腺激素有關。堅持補充魚肝油、多曬太陽、保證營養(yǎng)均衡搭配,合理添加輔食,促進咀嚼刺激牙齦,有助于增加牙頜正常生理刺激,促進發(fā)育和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必要時建議用磨牙棒使牙齒能穿透齦黏膜順利萌出。2歲以內(nèi)出牙顆數(shù)=月齡-(4~6),出牙顆數(shù)和出牙順序有個體差異。
1歲后要求家長繼續(xù)堅持使用指套牙刷,隨著牙數(shù)的增加應有意識訓練孩子張口刷牙,避免咬傷手指。牙齒萌出期間有個所謂“生理性流涎”主要由牙齒萌出時對三叉神經(jīng)的刺激引起唾液分泌量的增加,但由于小兒還沒有吞咽大量唾液的習慣,口腔又淺、唾液往往流到口外來,注意多準備幾個圍嘴,打濕后隨時更換。還可以訓練多用勺子喂水,使之能有意識進行吞咽口水,而且這種現(xiàn)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自然消失。
1.5歲后隨著牙齒顆數(shù)的增加和咬合力的增強應注意多吃蔬菜和水果,促進咀嚼有利于牙弓的正常發(fā)育。更換有刷頭的小牙刷幫助幼兒刷牙,應把牙刷介紹給兒童,即使不會刷牙,也起到讓他熟悉牙刷的適用作用。刷牙時不用牙膏,繼續(xù)用涼白開水就可以。及時戒除吸吮安撫奶嘴和手指的習慣,避免長期吸食導致前牙開牙合等錯頜畸形。開始有意識訓練用小杯子和碗喝開水和湯,為進一步停用奶瓶做準備,特別是有前牙反牙合(俗稱“地包天”)的幼兒更應盡早停用奶瓶,使部分牙性、功能性反牙合能自行恢復。
龔愛秀等[7]研究結果表明:喂養(yǎng)方式、遺傳因素和咬上唇是導致乳牙反牙合畸形的主要危險因素。不良的人工喂養(yǎng)方式是導致乳牙反牙合畸形的重要危險因素,一是奶瓶放置不當,當奶瓶位置過高,易壓迫上頜前部,影響其生長發(fā)育,而且嬰兒必須前伸下頜才能吸吮到牛奶,這樣可能導致近中錯頜及下頜前突畸形;二是平臥的哺乳姿勢和嬰幼兒的吸吮動作,亦引起下頜前伸習慣。咬上唇也是反牙合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下前牙咬于上唇的前部,產(chǎn)生異常的肌力,造成上前牙舌傾、下前牙唇傾、前牙反牙合、下頜前突。另外,反牙合畸形的發(fā)生具有明顯的家庭聚集性,屬于多基因遺傳模式,其病因復雜,目前國內(nèi)外多數(shù)學者認為其影響因素可分為遺傳和環(huán)境兩個方面,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結果[8]。因此,家長應加強對口腔保健知識的認知度,以預防兒童錯頜畸形的發(fā)生。3歲~4歲前牙反牙合仍未改善者則應盡早矯治,使其在5歲~6歲為替牙前期做準備時能正常發(fā)育,避免影響面形和咬頜關系。當家長知道反牙合應及時矯治后,才不會拖延治療時機。
2歲幼兒應及時戒除含奶瓶睡覺的習慣,停用奶瓶。晚上刷完牙以后再睡覺,慢慢開始教會幼兒正確刷牙方法,上下豎刷,每顆牙要刷三面,上下、前后、里外各部分都要刷,每次至少刷牙3 min,乳牙出齊后使用軟毛牙刷和少量含氟牙膏;有利于保護牙齒,預防齲齒,定期更換牙刷。少吃甜食、糖果,吃完飯和零食后漱口,早晚刷牙。每半年要檢查1次牙齒,必要時可行窩溝封閉,發(fā)現(xiàn)齲齒及時治療,以防小齲洞變成大齲洞。只有保護好乳牙,才是擁有健康恒牙的開始。
本調查發(fā)現(xiàn),對照組齲齒高于觀察組,但是由于兒童保健系列只檢查到2歲,而此年齡段本來患齲率就最低。劉彩云[9]對南京市秦淮區(qū)4 483名2歲~7歲兒童齲齒情況調查分析中2歲組兒童患齲率為8.84%。
本次調查還表明,進行口腔健康早期干預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乳牙齲齒的發(fā)生,不僅能提高嬰幼兒的口腔健康水平,還能減少家長對牙科治療費用的負擔。檢查出的幼兒齲齒由于年齡較小,不能配合治療均未進行填充治療,齲壞的前門牙叮囑其認真進行口腔護理,戒除奶瓶,防止奶瓶齲進一步加重;后牙建議定期隨訪,能合作時盡早治療。不同程度的錯頜畸形建議停用奶瓶和安撫奶嘴,睡覺時不吃手指;壓舌板咬撬法能矯治部分牙性、功能性反牙合;前牙反牙合、單雙側后牙反牙合待后牙出齊再使用上頜墊舌簧活動矯治器矯正。
[1] 蔡蔚,蔣寶鳳,張蓮花.上海長寧區(qū) 202名嬰兒齲病發(fā)病 3年追蹤調查分析[J].口腔醫(yī)學,2009,29(2):96-97.
[2] 石四箴.兒童口腔醫(yī)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222.
[3] 曾詳龍.現(xiàn)代口腔正畸學診療手冊[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0:441.
[4] 羅頌椒.當代實用口腔正畸技術與理論[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8:238-240.
[5] 胡光美,趙青.對嬰幼兒母親進行口腔健康教育及健康促進的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0,24(1B):135-136.
[6] 焦蘭.小兒口腔保健的健康教育[J].家庭護士,2007,5(8C):75-76.
[7] 龔愛秀,李靜.乳牙反牙合相關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口腔醫(yī)學,2009,29(7):375-376.
[8] 趙紅艷,王娜,趙靜.安氏Ⅲ類錯頜的遺傳流行病學研究[J].口腔正畸學,2005,12(3):120-122.
[9] 劉彩云.南京市秦淮區(qū)4 483名2~7歲兒童齲齒情況調查分析[J].口腔醫(yī)學,2004,24(6):369-370.
(本文編輯 孫玉梅)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oral health care of infants
Su Fajun,Zhang Yan,Fu Guiying,et al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Chengdu City of Sichuan Provice,Sichuan 610031 China)
[目的]比較對嬰幼兒口腔保健進行早期干預后在2歲時乳牙的患齲率及齲齒均數(shù)、錯頜畸形率。[方法]在我院參加兒童保健系列的幼兒為觀察組,在我院進行入托體檢的幼兒為對照組,隨機抽取各120名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乳牙患齲率分別為1.67%、7.50%,齲齒均數(shù)分別為2.50、2.56,不同程度的錯頜畸形發(fā)生率分別為13.33%、15.83%。[結論]口腔保健早期干預應該重視嬰幼兒乳牙齲的早期干預,提高家長口腔保健的意識,減少嬰幼兒奶瓶齲和兒童早期錯頜畸形的發(fā)生。
嬰幼兒;口腔護理;齲病;反牙合
R473.72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0.16.019
1009-6493(2010)6A-1453-02
蘇發(fā)君(1970—),女,四川省成都人,主管護師,大專,從事口腔護理工作,工作單位:610031,四川省成都市婦幼保健院;張彥(通訊作者)、傅桂英、劉紅、鄭雪梅工作單位:610031,四川省成都市婦幼保健院。
2010-01-11;
201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