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芝紅 吳金萍
(黑龍江省醫(yī)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36)
200例病例均為我院2007~2008年的門診病例,男性96例,女104例,年齡2~76歲,平均年齡35.2歲。診斷依據(jù)病史和臨床癥狀,藥疹分型依據(jù)《臨床皮膚病學》的診斷標準。
本組藥物中,以青霉素藥物最常見,共115例,占57.5%;其他依次為頭孢菌類(32%),喹諾酮類(17.5%)等。這與上述抗生素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時一致的。而氨基糖甙類和磺胺類藥物在臨床上應用相對較小,有這兩類藥物引起的藥疹較少,分別占5%和2%。值得注意的是,有抗結核藥物引起的藥疹病例雖然不多。但3例中有2例分別表現(xiàn)多形紅斑和中毒性皮膚松懈癥型。
有抗生素所致的藥疹主要為發(fā)疹型,共147例,占73.5%;其次是蕁麻疹型共129例,占64.5%發(fā)疹型藥疹的致敏藥物前3位分別為青霉素類(41.5%),頭孢菌素類(17%)和喹諾酮類(7%)抗生素,蕁麻疹型藥疹的致敏藥物前3位分別是青霉素類(32.5%)頭孢菌素類(11.5%)和大環(huán)內酯類(9%)。多形紅斑型和紅皮發(fā)病型也主要由青霉素類和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引起(92.3%)。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新型抗生素的研制開發(fā)也在不斷加快并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加上抗生素濫用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由此引發(fā)的藥物不良反應也在增多,有抗生素引起的藥疹在藥物性皮膚炎中始終占第1位。但由于臨床上引用的抗生素的構成在不斷變化,引起藥疹的抗生素種類也在隨之變化。如青霉素類和頭孢類抗生素是目前在臨床上引用最廣泛的兩類抗生素,由于他們引起的藥疹占大多數(shù)。相反,隨著氨基糖甙類,磺胺類抗生素使用的減少,由他兩類抗生素引起的藥疹也大大減少。喹諾酮類抗生素則由于應用增多,由之引起的藥疹也成上升趨勢。有抗結核藥物引起的藥疹病例雖然不多,但是病情嚴重,特別是今年結核病呈上升趨勢。
表1 200例抗生素藥疹與藥疹類型
總之,使用藥物時應想到藥物對人體有治療作用,但也可產生過敏或毒性反應。發(fā)現(xiàn)病人已經發(fā)生過敏藥物反應,應告知病人牢牢記住,避免再次使用。家里常自備的藥物,不可隨便使用,也很容易引起藥疹?;疾『?應對癥下藥,一種藥能解決的,不用多種藥;口服藥能解決的不用注射藥;這樣既防止濫用藥物,又減少藥疹的發(fā)生。中草藥也可引起藥疹,請不要忽視。如已明確是服藥后出現(xiàn)的皮疹,應立即停用可疑過敏藥;多喝水,重時靜脈輸液,同時加強營養(yǎng)及護理等。
我們認為,抗生素雖給我們提供了治療疾病的有力武器,但其引起的藥物不良反應也是不容忽視的,減少藥疹發(fā)病的關鍵是提倡規(guī)范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