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應霞
作為歷史教師,我非常清醒地認識到,歷史人物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那么如何用全新的眼光來看歷史人物,講歷史人物,評價歷史人物呢?
歷史課中的人物教學,既不能用數(shù)理學科演繹推理的論證方法,也不能采用理化實驗那樣的手段,必須充分發(fā)掘課本中的圖文因素,充分利用圖畫的形象直觀性和文字的生動具體性等特點,去描述人物的神態(tài)、特征及其活動,使學生充分地感知教材,經(jīng)過一定的心理活動,讓歷史人物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接近于歷史的基本面貌。
1. 描述圖畫,趣化人物形象
中學歷史教科書中涉及的歷史人物眾多,一些重要歷史人物還附有圖畫。這些圖畫從各個不同側面展示了重要人物的精神和品格,圖文并茂,學生喜讀易學,為教師進行歷史人物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借助這類圖畫,對人物外貌和心理特征進行描述,使人物形象立體地再現(xiàn)在學生面前,在學生頭腦里形成鮮明的印象。如講《劉胡蘭英勇就義》圖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nèi)容,邊觀察圖邊講述:這位16歲的年輕共產(chǎn)黨員,穿著普通婦女樸素的上裝,短頭發(fā)迎風略吹向后,雙目炯炯有神,面對敵人鍘刀毫無懼色,對革命充滿信心……這樣,學生就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毛澤東同志關于“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題詞,受到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對歷史人物的語言描述不同于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教師要以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為前提,結合歷史人物活動的社會背景和具體史實進行,要實實在在,合情合理,不虛構,不篡改。
2. 賞析引文,活化人物品格
為了使學生對歷史人物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掌握人物的思想精髓,課本中或直接引用人物自己的言論、著述,或引用經(jīng)典作家對該人物的褒貶之詞,是我們講述和評價歷史人物的思想及性格特征的最好佐料。教師在教學中結合人物的活動,對這些引文進行富有感情的朗誦和賞析,對于展示人物的個性、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 遷移概括,強化人物活動
每個歷史人物都有一定的活動過程,或以時間推移為順序,或以地域轉(zhuǎn)換為線索,都處在不斷發(fā)展和變化之中,要客觀地展現(xiàn)歷史人物發(fā)展、變化的全過程,就必須對其歷史活動進行階段性揭示和評論。教科書中對歷史人物的敘述呈點、線、面,散見在各個章節(jié),有詳有略,有主有次。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充分地掌握課本內(nèi)容,了解人物活動,除描述圖畫、賞析引文外,還應根據(jù)教科書對于人物活動的敘述分階段、分方面進行綜合歸納,圍繞人物圖像敘述人物活動,在敘述人物活動中再現(xiàn)人物圖像,圖文結合,相得益彰,或教師綜合,或?qū)W生復述,在綜述人物活動的過程中進行思想教育的內(nèi)化,完成歷史人物教學的德育任務。
以上諸種方法,只是從某一特定角度確定的評價方法。其實在對每一個歷史人物的評價中,這幾方面的因素都要予以考慮,進行綜合運用。
(遵義縣鴨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