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軍
初中階段是在英語學科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綜合能力的重要階段?,F(xiàn)代研究閱讀的專家認為,耳朵受到很好的訓練有助于閱讀,也有助于寫作。可以說學習英語的前提首先是聽,如果聽的訓練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就會影響到英語教學的整個過程。所以,加強對學生英語聽力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好英語尤為重要。那么如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聽力能力呢?
一、做好聽力課的準備工作
有人認為聽力課是最容易上的課,教師無須什么準備,上課只要拿著磁帶、錄音機放給學生聽,然后校對一下答案就可以了。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教師輕松了,學生的聽力水平卻難以提高。事實上,從宏觀的確定目標到具體的選擇內(nèi)容、教具和練習方案的實施都必須經(jīng)過充分的醞釀和準備。首先,教師必須明確目標,落實到備課中去,做到心中有數(shù);其次,合理安排、選擇音像帶的內(nèi)容,要體現(xiàn)由易到難、練習形式多樣化的特點。對于有些錄音材料,教師要準備介紹必要的背景知識,提供必要的輔助材料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二、教學步驟應循序漸進
教師既要根據(jù)學生的語言水平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地安排聽的內(nèi)容和要求,也要逐步引導學生掌握聽的技能技巧,讓學生明白聽什么,怎么聽。內(nèi)容和方法的結(jié)合是教師的教學藝術(shù)。如在初級階段學生著重聽音辨音,理解單詞、句子以及簡單的日常會話,在此基礎上逐漸過渡到理解簡短的對話和語篇大意,最后達到能分析理解所聽的語篇。但是這種音、詞、句、篇的教學順序并非絕對。初級階段的學生也可涉及一些語言淺顯的體現(xiàn)文化背景的小對話,高級階段的學生也要練習聽一些帶有不同語音、語調(diào)和方言特征的語篇。
三、精聽訓練與泛聽訓練相結(jié)合
聽力訓練的精聽主要是指聽的“質(zhì)”,泛聽主要指聽的“量”。專門訓練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技巧,有時伴以講解、歸納、模仿,綜合訓練則往往結(jié)合課文教學進行。學生精聽的材料需要教師平時的搜集、篩選和整理。在訓練中不僅要重視音、詞的辨認,還要重視句子、詞語的理解,這是一種從形式到意義的“全方位”的聽力訓練。泛聽的內(nèi)容、題材很廣泛,有課堂上學生間的交談、錄音磁帶、講座、廣播電視中的教育節(jié)目等。泛聽時教師控制的成分也很少。泛聽是一種以獲取意義為目標的聽力訓練,它可以擴展語言的輸入量。教師要讓學生多聽多練,要使精聽和泛聽相結(jié)合。精聽是學生的基本功,要做到精、細、準;泛聽要求面廣,要給學生留聽力作業(yè)并進行檢查和定期測試。泛聽可以加強語音知識及各種不同發(fā)音練習,可以使學生逐漸適應快速語流,從而彌補由于語速太快而不能理解的聽力材料內(nèi)容及含義的不足。
四、訓練方式要多樣化
聽力訓練的基本目標是訓練不見文字的聽力理解,培養(yǎng)通過關(guān)鍵詞抓大意、猜生詞含義的獨立理解能力。因此訓練項目應由易到難,速度應從慢到快,材料的內(nèi)容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訓練方式要多樣化,力戒單調(diào)、枯燥,切忌一堂課從頭到尾讓學生不停地聽。教師還要針對初中學生活潑開朗、愛說愛動的特點,盡量多采取一些聽力訓練方式,幫助他們提高聽音會意的能力。開展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讓學生多接觸和使用英語,增加學生聽的機會。例如組織學生做英語游戲、辦英語晚會等。
五、通過閱讀訓練提高聽力理解能力
在聽、說、讀、寫四種語言技能操練中,聽和讀的操練對聽力理解的預示作用明顯。盡管閱讀和聽力所涉及的語式不同,但它們都屬于接受性和理解性的語言使用過程,兩者有很大的共性。從較低層次上看,在聽力理解過程中聽者運用聽覺感知知識,從而對語言材料進行解碼和作出種種推斷。然而,僅僅辨別語音材料是不充分的,要理解這些材料還需要聽者運用認知效應對辨認的語言材料作出種種解釋。而對聽力材料的辨認和作出的解釋是相互循環(huán)使用、循環(huán)支持的。一串沒有完全辨認清楚的因素經(jīng)過種種解釋后,會變得較為清楚,而聽覺感知的辨認又會證實或推翻所作的判斷和解釋。從較高層次上看,聽者為了理解篇章的意義,更需要依賴認知效應來進行判斷和理解。在篇章層次上,意義的產(chǎn)生往往是聽者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語言形式所引起的作用往往只是觸發(fā)聽者運用自己掌握的背景知識對語言材料作出解釋。顯然,不論是在低層次上還是在高層次上,聽者的認知過程和認知效應對聽力理解都是相當重要的。
(大城縣臧屯鄉(xiāng)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