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彩 張東琰 任曉華
奧曲肽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長效性生長激素釋放抑制素類似物,為八肽[1],具有抑制多種消化液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減少內(nèi)臟血流量及降低門脈壓力作用[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內(nèi)科常見的急診之一。我科對 7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奧曲肽、一般止血劑、輸液、輸血等治療,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同時護理人員應加強病情觀察、心理護理、飲食護理,提高預見性護理意識,縮短止血時間,以降低病死率,提高療效。
1.1 一般資料 7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其中男 40例,女 32例;年齡 16~82歲。有突發(fā)嘔血(或咖啡樣物)和(或)出現(xiàn)黑便,均伴有失血性周圍循環(huán)衰竭的表現(xiàn):頭暈、乏力、血壓偏低、脈搏加快、血紅蛋白下降等。胃鏡檢查: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8例、門脈高壓性胃黏膜病變 5例、胃潰瘍伴出血 20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伴活動性出血 31例、急性胃黏膜病變 8例。隨機分為治療組(A組)38例和對照組(B組)34例。
1.2 治療方法 A組奧曲肽 0.1mg+0.9%氯化鈉溶液 20m l緩慢靜脈注射,繼之以奧曲肽 0.1mg加入 5%葡萄糖 250m l中,以 25μg/h緩慢靜脈滴注≥48~72 h,同時泮托拉唑 40mg加入 0.9%氯化鈉溶液 100m l中靜脈滴注,1次/d;B組泮托拉唑用法同 A組。2組均配合止血藥,嚴格臥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嘔血時血液吸入引起窒息,禁食,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觀察嘔血及黑便情況,營養(yǎng)支持,治療原發(fā)病基礎治療等,根據(jù)病情需要酌情行輸血治療。
1.3 療效判斷 有效:72 h內(nèi)經(jīng)治療后臨床癥狀明顯好轉,患者嘔血和(或)黑便停止,血壓、脈搏、腸鳴音正常,大便潛血轉陰;胃鏡檢查證實出血已止。無效:用藥 72 h后患者仍有嘔血和(或)便血,腸鳴音活躍,血壓、脈搏不穩(wěn)定,胃鏡檢查仍有活動性出血或需轉外科手術治療。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止血效果比較見表 1。
3.1 一般護理
3.1.1 休息與體位:大出血時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取平臥位并將下肢抬高 30°,以保證腦部供血。嘔吐時,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分泌物、嘔吐物、血液,保證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或誤吸。注意保暖,保持周圍環(huán)境清潔、安靜,治療和護理工作應有計劃集中進行,避免不良刺激,保證患者休息和睡眠。出血嚴重者給予氧氣吸入。
表1 2組止血效果比較 例
3.1.2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根據(jù)病情每 15~30分鐘記錄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同時加強對患者意識、面色、肢端皮膚溫度、末梢血管充盈度、尿量、嘔吐物和糞便的性質(zhì)、顏色及尿量的觀察,準確記錄出入量。必要時心電監(jiān)護。疑有休克時,留置導尿管,測每小時尿量,應保持尿量 >30ml/h。在輸液過程中,加強巡視,觀察藥物作用及不良反應,防止藥液外漏。用藥過程中,嚴格遵醫(yī)囑用藥,劑量要準確。根據(jù)出血情況、病情、年齡、藥物性質(zhì)調(diào)整滴速。若患者出現(xiàn)煩躁不安,面色蒼白,皮膚濕冷,四肢冰涼提示微循環(huán)灌注不足;若出現(xiàn)下列情況提示有活動性出血或再次出血:反復嘔血,甚至嘔吐物由咖啡色轉為鮮紅色;黑便次數(shù)增多且糞質(zhì)稀薄,色澤轉為暗紅色,伴腸鳴音亢進;周圍循環(huán)衰竭表現(xiàn)經(jīng)補液,輸血而未改善或好轉后又惡化,血壓波動,中心靜脈壓不穩(wěn)定;紅細胞計數(shù),血細胞比高壓的患者原有脾大,在出血后常暫時縮小,如不見脾腫大恢復亦提示出血未止。
3.2 心理護理 良好的心理使患者處于最佳的治療狀態(tài)?;颊咭姷絿I血、便血會產(chǎn)生恐懼、焦慮情緒。護理人員應盡快清除血跡,避免惡性刺激,同時關心安慰患者,經(jīng)常巡視,大出血時陪伴患者,使其有安全感。搶救工作迅速而不忙亂,以減輕患者緊張感。適時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危重患者允許家人陪伴在旁,使患者心理踏實。由于病情易經(jīng)常反復發(fā)作,導致住院費用高,經(jīng)濟負擔較重,患者在思想上容易產(chǎn)生悲觀情緒。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和病情的不同采取整體護理和心理疏導,耐心向患者和家屬介紹上消化道出血的誘因及加重因素,疾病基礎知識,治療措施,有關注意事項,消除其思想顧慮。使患者保持樂觀情緒,身心完全放松,從而縮短病程,促進康復。
3.3 飲食護理 加強對患者的飲食管理,對消化道出血患者至關重要。合理飲食有助于止血,促進康復。反之,飲食不當,可加重出血。急性大出血伴惡心、嘔吐者應禁食。少量出血無嘔吐者,可進食溫涼、清淡流質(zhì),逐漸改為軟食,少量多餐,以后過渡到普食,限鈉與蛋白質(zhì)的攝入。避免粗糙、堅硬、刺激性食物,細嚼慢咽,以防再出血。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者服藥時藥物應研碎,以免損傷食管黏膜引起出血。
3.4 預見性護理 在搶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預見性護理越來越受到重視。部分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前3 d的脈搏明顯增快,此現(xiàn)象早于其他癥狀,如胃部不適、頭暈、心悸等。脈搏增快的機制是因肝內(nèi)阻力增加,使門靜脈供肝血流量、血氧減少,來自門靜脈的親肝因子,胰高血糖素減少,交感神經(jīng)壓力感受的反饋調(diào)節(jié),心功能發(fā)生改變,心輸出量增加,心跳加快。出血控制后,不能認為危險期已過,產(chǎn)生松懈情緒,應密切觀察排泄物等[3]。盡早發(fā)現(xiàn)出血先兆。護士在臨床病情觀察和搶救中,應加強預見性意識,采取預見性護理措施,可降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死率,縮短出血時間。
奧曲肽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天然生長抑素的八肽衍物,它保留了與生長抑素類似的藥理作用,且作用持久,選擇性收縮內(nèi)臟血管,減少內(nèi)臟循環(huán)血流量及門靜脈系統(tǒng)的血流量,降低門靜脈壓力;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具有保護胃黏膜細胞的功能,對非曲張靜脈破裂出血有效[3]。同時還能防止胃酸反流入食管,消除胃酸、胃蛋白酶對血凝塊的溶解作用。從而使奧曲既有止血作用,又能防止再出血。治療組奧曲肽治療消化道大出血有效率達 92.1%,明顯高于對照組(64.7%),不良作用明顯減少,早期應用止血迅速,可明顯降低病死率。
1 吳云林,徐志紅,馬天樂.奧曲肽在消化病診斷與治療中的新進展.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1998,7:296-299.
2 楊衛(wèi)文,楊景林,李靜.奧曲肽與奧美拉唑對上消化道出血療效的比較.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1998,17:119-120.
3 沈雪梅.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并大出血患者的整體護理.中華新醫(yī)學,2002,3:878.
4 馬麗萍,劉余.奧曲肽治療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臨床觀察.河北醫(yī)藥,2006,28: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