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鑫
(廣州市海珠區(qū)紅十字會醫(yī)院,廣東廣州 510220)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已成我國人群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其主要表現(xiàn),AMI是指冠狀動脈內粥樣斑塊破裂、表面缺損或裂紋而引起出血和血栓形成,造成冠脈閉塞,心肌持久缺血,從而導致部分心肌急性壞死,而降低血脂、控制炎癥、改善內皮功能是減少冠狀動脈斑塊形成、破裂的主要因素[1]。辛伐他汀具有調節(jié)血脂,改善血管內皮的功能,有利于斑塊的穩(wěn)定,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本研究對其早期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進行了觀察,報道如下:
本組80例,為2009年1~10月在我院治療的AMI患者,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齡42~61歲,平均51歲;病例診斷符合2001年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分會制訂標準[2],排除了嚴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包括溶栓、抗凝、阿司匹林、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抗心律失常、控制血壓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辛伐他汀(降舒之,默沙東中國有限公司生產)20 mg,每晚睡前服用1次,連續(xù)6個月。比較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降血脂情況和藥物不良反應。
將所得數(shù)據輸入電腦建立EX CEL數(shù)據庫,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整理和分析,定性資料比較用χ2檢驗,定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溶栓后6個月觀察組患者有4例出現(xiàn)復發(fā)性心絞痛,2例非致死性心梗,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為15.0%;對照組有6例出現(xiàn)復發(fā)性心絞痛,3例非致死性心梗,2例心血管死亡,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為27.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脂水平均有下降,但觀察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更為顯著,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后血脂水平比較(x±s,mmol/L)
觀察組患者服藥后2例出現(xiàn)胃腸反應,1例肌肉疼痛,對照組患者1例出現(xiàn)胃腸反應,均能堅持服藥,未出現(xiàn)轉氨酶升高、肌紅蛋白尿等其他不良反應。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53,P=0.305)。
AMI產生的實質是易損斑塊破裂以及由此導致的血栓形成,使得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閉塞,而炎癥在易損斑塊的形成和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早期應用他汀類調脂藥物,能顯著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國外研究報道,在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入院后前24 h內使用他汀類藥物可明顯降低死亡率[3]。
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經過辛伐他汀治療后,TC、TG和LDL-C水平明顯降低,而HDL-C水平提高,說明辛伐他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這與其藥理作用是分不開的,辛伐他汀是HMG-COA還原酶抑制劑,可以抑制體內膽固醇合成酶,對血脂的主要成分有明確的作用,且有良好的危險效益比,膽固醇生物合成過程中,HMG-COA生成甲羥戊酸為膽固醇合成早期的限速步聚,由HMG-COA還原酶催化,此酶活性受體內膽固醇代謝調節(jié):細胞內膽固醇減少,其活性增強,膽固醇合成加速;反之,減緩[2]。HMG-COA還原酶抑制劑化學結構與HMG-COA還原酶有類似之處而競爭性抑制后者所催化的生化反應,一方面使膽固醇生成減少,另一方面因肝細胞內膽固醇濃度降低,肝細胞膜上作為循環(huán)中清除VLDL和LDL主要途徑(占60%~80%)的LDL受體(ApoB/E)轉錄性上調,數(shù)量及活性增加,血液中VLDL和LDL清除加速,最終使血膽固醇下降[4-5]。此外,通過上調的LDL受體攝取VLDL顆粒增加,或通過抑制載脂蛋白B100在肝內合成,減少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RL)的合成和分泌,因而TG也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TG基線水平及降低LDL的強度。
另外在患者中長期應用辛伐他汀可以明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因為HMG-COA還原酶是參與合成膽固醇的重要物質,他汀類藥物在體內吸收后主要水解為羥酸結構[6-7],此結構可以干擾膽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清膽固醇在患者體內的濃度,可以減緩或終止動脈硬化的進程,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生成。
總之,辛伐他汀早期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是肯定的,而且不良反應較少,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葉任高,陸再任.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83-297.
[2]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循環(huán)雜志編輯委員會.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1,29(12):710-725.
[3]Lenderink T,Boersma E,GittAK,et al.Patients using statin treatment within 24h after admission for 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had lower mortality than non-users:a report from the first Euro Heart Survey 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Eur Heart J,2006,27(15):1799-1803.
[4]曹國良,喬永芳,劉新兵,等.辛伐他汀早期干預對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 [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6,20(7):478-480.
[5]那君.辛伐他汀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8,46(6):109-110.
[6]王立強.應用阿托伐他汀治療心肌梗死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9):144-145.
[7]陳書艷,張建軍,呂寶傳,等.辛伐他汀在減少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心血管事件發(fā)生中的應用[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02,18(1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