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傳慶 馮青青 孫曙光 彭秋平
近年來,在惡性腫瘤治療中,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 1種放射治療技術,適用于各種實體瘤,尤其是術后復發(fā)、殘留或轉移病灶的姑息治療。我科自 2005年 3月至 2009年 6月對 48例惡性腫瘤患者應用立體定向放療,取得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男性 31例、女性 17例,年齡 38~67歲,其中肺癌16例,肝癌 10例,壺腹部癌 9例,胰頭癌 8例,腹腔不明轉移癌 5例,除顱內腫瘤 5例外,其它 43例均經(jīng)病理學檢查確診,影像檢查示瘤體直徑在 3.0~8.0 cm,平均 5.3 cm,19例≤5.0 cm、29例 >5.0cm,臨床分期均屬中晚期,無手術指征,不愿接受手術姑息切除,且拒不接受其它抗腫瘤內科治療,KPS評分 <50分者 15例 、≥60分者 33例。
我院采用廣東耕海公司生產的 IPTS2000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系統(tǒng),體部腫瘤應用立體定向放射體??蚣茉诼菪?CT上定位,顱內腫瘤在 CT上以無創(chuàng)面模作固定架定位,明確病灶部位,將 CT傳至立體定向治療計劃系統(tǒng),設計治療計劃,采用多靶點,最后在 6-MVX線加速器上進行多個非共面弧聚焦照射,總劑量在 30~56 Gy,分 6~10次,每周 3次,6周后復查 CT或MRI,判斷療效。
按 WHO實體瘤療效判斷標準[1]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 (SD)、進展 (PD),總有效率為 CR+PR。
CR 18例 ,占 37.5%;PR 20例 ,占 41.7%;SD 9例,占 18.7%,PD 1例,占 2.1%,總有效率為 79.2%,見表 1。
不良反應多為局部性,放射性肺炎 2例,占12.5%;放射性腦水腫 2例,占 40.0%;放射性胰腺炎4例,占 23.5%;放射性肝炎 5例,占 20.0%;經(jīng)對癥處理后緩解,耐受性良好。
表1 48例腫瘤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的療效比較(例)
惡性腫瘤立體定向放療是近年放射治療學中發(fā)展較快的 1種新型放療技術,它利用計算機重建模擬技術,采用旋轉聚焦立體定向照射原理,以加速器多個非共面弧聚焦照射,靶體積內給予處方高劑量照射,使病變組織受到摧毀性照射,短期內腫瘤體積迅速縮小,達到類似手術切除效果,而非處方劑量線以外劑量銳減,周圍正常組織只有極少劑量,損傷輕微;近年來許多學者在這一領域進行了大量研究,與普通外照射相比,其優(yōu)越性顯得尤為明顯[1~3],概括地總結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高精度的定位擺位技術,提高了靶區(qū)的精確性;二是提高了靶區(qū)的總劑量,縮短總治療時間,提高腫瘤控制率;三是多個非共面弧照射野使照射高劑量區(qū)在三維方面與腫瘤靶區(qū)高度一致,在腫瘤靶區(qū)受到高劑量照射同時,最大限度地聚焦照射,保護周圍正常組織,降低并發(fā)癥。
早期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對病例選擇非常嚴格,一般主張對單個、瘤徑小于 3.0 cm患者,也有部分文獻報道瘤徑≤5.0 cm[4],本組病例選擇瘤徑在 3.0~8.0 cm,均系臨床中晚期,難以達到根治,故我們在原則上是以縮小瘤體、緩解癥狀、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為主,在不增加患者痛苦同時又要考慮治療效果,由于腫瘤大小不一,形狀各異,在治療中 1個靶點不可能包括整個瘤體,必須采用多靶點放療,尤其是那些形狀不規(guī)則的腫瘤,最常用的二個靶點,甚至是三個靶點,盡可能地使用靶區(qū)腫瘤組織得到充分照射。23例是采用二個靶點,25例采用三個靶點,有效率達 79.2%,與文獻報道的接近[5,6],其中 18例完全緩解,20例部分緩解,7例呼吸困難、12例膽道受壓全身黃疸者癥狀得到明顯減輕,特別是瘤徑 <5.0 cm者效果更好。由于立體定向放療系大劑量分割,其精確度雖高,但在實際操作中仍不可避免地損傷周圍正常組織,瘤徑大小、分次劑量與不良反應密切相關,文獻報道瘤徑越大其治療期間不良反應越大[7],本組 13例腫瘤直徑 >5.0 cm者中有 9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與文獻報道的基本一致,KPS評分≥60分者耐受性較好。隨著放療技術的不斷改進、三維放療的應用,近年來在這一領域的探討和研究日漸成熟,它代表著 20世紀腫瘤放療的發(fā)展方向[8],對一些較大的腫瘤,或臨床分期偏晚的腫瘤亦可采用立體定向技術進行姑息性治療,提高局部控制率,緩解癥狀,減輕痛苦,治療時間短,不良反應輕,本文所選病例瘤徑在 3.0~8.0 cm之間,療效令人滿意,瘤體直徑的大小與療效呈負相關,腫瘤大小在 3.0~8.0 cm左、右的效果較好,對中晚期患者可改善癥狀、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是 1種較為安全有效治療手段。
[1] 牟文蘭,張名軍.立體定向放射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半月刊,2008,10(6):15.
[2] Vijayakumar S,Chen GT.Lmplementa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prospect,opportunities,and challenge〔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95,33(5):979.
[3] 蔣國柴.束流調強的適形放療〔J〕.中國癌癥雜志,2008,18(6):466.
[4] 歐光明,戴相昆,馮林春,等.利用床適型開展頭部魔十字立體定向適形放療核技術〔J〕.中國腫瘤臨床,2008,17(1):31.
[5] 王 平,李維水.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惡性腫瘤 34例臨床觀察〔J〕.中國腫瘤臨床,2003,12(4):124.
[6] 蘆東徽,郝文勝,黃振東,等.X刀立體定向話筒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與康復,2007,14(1):44.
[7] 王艷陽,傅小龍.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立體定向放療研究進展〔J〕.中國癌癥雜志,2008,18(6):466.
[8] 董桂蘭,胡文儉,王秀敏,等.胸部腫瘤的立體定向放射治療〔J〕.中國腫瘤臨床,2002,29(8):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