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巴豆(不去油)10克,桃仁(去皮)20克,朱砂5克。先將朱砂研為細末,后加入桃仁、巴豆共研如膠泥,裝瓶備用。每次使用時取3.5克藥泥,分成2份并用2層紗布包妥,中午或晚上入睡前,將藥包置于兩手心,外用膠布固定,用手指輪流緩慢按壓藥包30~50分鐘,每分鐘40~60次,次晨將藥取下。此法可治頭痛。治療10天若效果不明顯,則可在天氣寒冷時用熱水泡手10分鐘,擦干后再用;天氣炎熱時可加麻油3~5克于藥末中再用。
湖北黃岡趙云飛
點評:
藥物通過敷手心(注:實際上是在刺激勞宮穴,它位于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可以直接作用于手掌上的經(jīng)絡、穴位,加之手掌適宜的溫度與濕度,更可促進藥物的吸收。該法主要適用于頑固性頭痛、咳嗽、失眠、痹證、便秘等。
方中巴豆性熱味辛,有毒,主要有逐痰通竅、祛風止痛功效,為方中主藥;桃仁為活血祛淤要藥;朱砂則有寧心安神、清熱解毒之功。三藥配伍,具有較強的祛風活血、鎮(zhèn)痛安神作用。藥理研究表明,巴豆有抗炎鎮(zhèn)痛效果,桃仁既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又能抗炎止痛。將其制成藥泥握于手心,既能借藥之烈性祛其邪,由于經(jīng)掌心吸收緩慢,故不傷其正。本方更適用于氣滯血淤、痰濕凝聚所致之各種實證頭痛。據(jù)報道,有人用以上方法治療46例頑固性頭痛(包括高血壓頭痛、血管神經(jīng)性頭痛、偏頭痛、外傷性頭痛等),其有效率可達92.7%,其中顯效25例,說明此方治頭痛確有其效。另據(jù)臨床報道,掌心敷巴豆配合中藥內(nèi)服對面神經(jīng)麻痹也有療效。
注:因其中的巴豆、朱砂均有毒,故上藥切忌入口。
(點評者: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副研究員蒲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