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段祺瑞;張勛復辟;黎元洪;徐世昌;第四次徐州會議
摘 要:關于段祺瑞與張勛復辟的史料,矛盾之處頗多。經(jīng)過對相關史料的梳理,不難發(fā)現(xiàn):段祺瑞并沒有支持張勛復辟的意圖,只是由于在驅逐黎元洪和取消國會的問題上與張勛態(tài)度一致,客觀上助長了張勛復辟的野心;但段祺瑞作為反對張勛復辟的一面旗幟,其作用毋庸置疑。
中圖分類號:K258.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474(2010)06—0130—06
關于段祺瑞與張勛復辟的關系問題,學術界的研究已經(jīng)取得很大進展,但對段祺瑞是否支持張勛復辟的史料尚未系統(tǒng)厘清,有進一步分析和考證的必要。故筆者撰寫此文,以期促進相關研究的深入。
一、復辟過程
自從袁世凱死后,以黎元洪為首的總統(tǒng)府和以段祺瑞為首的國務院之間矛盾重重。隨著矛盾的升級,黎元洪罷免了段祺瑞,接著各省紛紛獨立,在天津組織臨時政府以對抗黎元洪政府。此時的黎元洪把張勛當成了靠山,卻引狼入室,造成了張勛復辟。
1917年5月23日,黎元洪總統(tǒng)發(fā)表了罷免段祺瑞國務總理職務的命令,隨之,皖系軍人和研究系、交通系政客每日聚在段祺瑞府,密謀推倒黎元洪。解散國會。接著,皖、奉等八省獨立,大批國會議員紛紛辭職離京,湯化龍也辭去了眾議長職務,進入段祺瑞的幕府。在段祺瑞的心腹徐樹錚的策劃組織下,6月2日,獨立各省在天津成立了“總參謀處”,推雷震春為總參謀長,并宣布要另立“臨時政府”和“臨時議會”,使黎元洪驚恐不安。
張勛認為此時是奪權復辟的絕好機會,他致電黎元洪,表示“頗愿執(zhí)調停之役”,并派專人送去親筆信一封,“函中頗仍以調停為有望,而希望親來北京,面陳解決時局之法”。作為督軍團首領的張勛愿意出面壓制段祺瑞,黎元洪求之不得。5月31日,黎元洪向張勛發(fā)出邀請電:“倘承移駕津門,與仲軒總理慎密籌商,并即聯(lián)袂來京,立圖解決,執(zhí)事之功,民國之福?!贝稳?,黎元洪又發(fā)布請張勛進京“調停國事”的總統(tǒng)命令。有人曾提醒黎元洪,張勛進京“恐加入復辟文章”,但黎元洪還是讓張勛的辮子軍步、馬、炮兵共十營約五千人于6月8日入京。同日,張勛在天津對黎元洪派到天津歡迎他的總統(tǒng)府秘書長夏壽康提出解散國會等“調?!睏l件。
此時,“人心洶洶,以為復辟即在眉睫間矣”。國務院秘書長張國淦向夏壽康建議道:“張勛帶兵到京,一定會復辟。此時隋勢迫切,無法阻止,如在沒辦法之下而想辦法,總統(tǒng)如肯放棄成見,立刻免李任段,則張勛不敢與段為敵,必畏懼不敢到京,但時機迫切,須趁張來京前,今晚即將命令宣布,若張已到京,便不生效了?!钡@時的黎元洪認為:“任何事情好辦,只是不能再看老段的一副嘴臉!復辟可能是一種謠言,今天那個敢于公然進行復辟!即使真有其事,我們寧可斷送于張勛之手。不能讓姓段的再來欺負總統(tǒng)!”并在13日發(fā)布解散國會令。
14日,張勛乘車進京,隨后即在京城內外四處活動。他一方面親自走訪日本駐華使館,希望其支持復辟,一方面又進謁溥儀,商量復辟事宜,還多方招兵買馬??涤袨橐灿?月28日秘密抵京,并于當晚與張勛等召開會議,制定了復辟計劃。7月1日,張勛率領康有為、王士珍、江朝宗、張震芳等進宮,將12歲的溥儀捧為“大清帝國”的皇帝。
二、段祺瑞支持復辟的證據(jù)
以筆者搜集的資料來看,認為段祺瑞支持復辟的主要證據(jù)有兩點:(1)段祺瑞的心腹——徐樹錚參加了幾次徐州會議,特別是在第四次徐州會議上,唆使張勛復辟帝制,體現(xiàn)出段祺瑞在利用張勛,徐州會議是復辟的會議;(2)復辟后張勛、康有為和孫中山等人說:段祺瑞曾經(jīng)參與支持復辟活動。
(一)徐州會議是復辟會議
有資料顯示,段祺瑞在擔任總理時派代表參加的三次徐州會議,都不是復辟會議,只是北洋督軍們統(tǒng)一思想和行動以對抗國會和國民黨而召開的會議(如第一次徐州會議提出的“要綱十條”,第二次徐州會議制定的“章程十二項”,第三次徐州會議公布的“議決五項”,皆無復辟內容)。派人參加會議只能說明段祺瑞對實力派督軍們很重視,如1917年4月25日段祺瑞在北京召開督軍團會議,討論對德參戰(zhàn)問題等。真正涉及到復辟的是第四次徐州會議,而當時正好是段祺瑞下臺后,這也正說明張勛知道段祺瑞是反對帝制的,只好等段祺瑞下臺才敢提出復辟的主張,“現(xiàn)在段祺瑞已下臺,張勛認為推翻總統(tǒng)后實行復辟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參加第四次徐州會議的段祺瑞派人物有徐樹錚和曾毓雋(徐樹錚此時無職務,之前為國務院秘書長;曾毓雋此時僅為議員。但段非常信任此兩人,兩人都是他的親信)。徐也確實在這次徐州會議上對王郅隆說:“張勛是復辟腦袋,先讓他去做,我們機會就來了?!钡覀儾荒芫痛撕唵蔚赝茢啻藭r的段祺瑞也支持復辟帝制。雖然徐是段祺瑞的心腹智囊,但他們在許多問題上的見解都不相同(如后來在對德參戰(zhàn)、截留軍械等問題上),而且徐這個人很跋扈,他利用段祺瑞疑人不用的思想,常常自作主張。
而曾毓雋在參加第四次徐州會議時卻表達了與徐截然不同的看法,且明確說明是段祺瑞的想法。他在會晤張勛的參謀長萬繩拭時說:“鄭重轉達段意,作懇切之聲明,如議及復辟,段必盡力撲滅,勿謂言之不預也”。從曾毓雋的言行可以看出徐樹錚的表態(tài)并不符合段祺瑞的真意,只能說明他本人對張的策略是暫不表示反對復辟,以誘引張勛放膽進行,假張勛的手以驅黎元洪,然后再擁護共和打倒張勛。正如顧維鈞所說的:“有許多外事是徐樹錚借他的名義去做的,因此有人批評段,其實段自己是不知道的?!睆垊着c佃信夫(日本黑龍會分子)的一席話更是證明了這一點:“本人前此舉行徐州會議之時,各省督軍都表贊成。段祺瑞亦派徐樹錚為代表前來參加,徐亦表示贊同。但其真意如何?一時尚難逆料。因此,將來發(fā)動復辟之時,勢將與段難免一戰(zhàn)?!边B張勛本人也認為,雖然徐樹錚表示贊同,但段祺瑞一定會反對他復辟。
(二)段棋瑞曾經(jīng)參與支持復辟活動
張勛對段祺瑞是否支持復辟的言語前后矛盾。作為復辟主謀的張勛,既說過段支持復辟,又說過段反對復辟。
《革命文獻》、《復辟半月記》、《段祺瑞氏賣國記》和《中華新報》等記載:張勛在復辟失敗后公開通電,稱“芝老雖面未表示,亦未拒絕。勛到京后,復派代表來商,芝老仍謂解散國會、推倒總統(tǒng)后,復辟一事,自可商量”。這個通電的時間是在張勛復辟帝制被段祺瑞打敗之后,與他復辟前和復辟期間所說的段祺瑞為復辟帝制的對手的觀點相反。對這個通電的最合理的解釋應該就是張勛在被段棋瑞打敗后的倒打一耙。復辟失敗后的張勛躲進了荷蘭公使館,面對全國一片反復辟浪潮,他不得不為自己尋找理由解脫干系。正如劉以芬所說,“段對張事前果有如是表示,則段、張間表面上尚未露互異痕跡,何至爵賞獨不及段,更何至遽電津警察廳加以監(jiān)視,即此便可知段于此舉,確未與聞,而微電實故加污蔑,以淆國人視聽也”。
有人根據(jù)張勛老部下蘇錫麟的回憶,認為段祺瑞支持復辟的證據(jù)因被馮買走而無法證實。因為張勛曾“向萬繩拭要當日大家贊成他出來進行復辟都簽了名的那塊黃綾子,準備在必要時拿出來宣布”。萬卻稱該證據(jù)留在了天津,遂以赴津取證為由,溜出了北京,以后再也不出來了。事后確證,就在段祺瑞馬廠誓師前兩天,張勛所說的這個“最有力的證據(jù)”已被馮國璋以20萬現(xiàn)洋買走了。不管“最有力的證據(jù)”是否被馮國璋買走,對于段祺瑞來說,他敢于大張旗鼓地馬廠誓師,說明他理直氣壯,并沒有顧忌,害怕的人是馮國璋,因為是馮把證據(jù)買走的。
張勛也在言語中直接表明段祺瑞并不支持復辟帝制。在發(fā)表于6月5日、6月6日的兩封通電中,張勛言之鑿鑿地宣稱:“凡我同胞,各省多與其謀,東海(徐世昌)、河間(馮國璋)尤深贊許,信使往返,俱有可證?!边€列舉了相當一批參與復辟的北洋派將領的名單,其中有曹錕、段芝貴、陳光遠、朱家寶、王士珍等,就是沒有段祺瑞。張勛在7月1日復辟當天接受某外國記者采訪時,樂觀地分析形勢說:“此事亦非一人所敢擅舉,京內外贊成頗居多數(shù)。如馮(國璋)、陸(榮廷)已互相聯(lián)絡,故兩廣及江蘇方面已不足憂;余若山東、直隸、山西、河南亦贊成。黎元洪總統(tǒng)雖不愿辭職,然彼已得一等公爵,當無何等施為,僅段祺瑞反對此舉,然毫無兵力,不足懸念。”明明白白地指出段祺瑞反對帝制。當有人間及復辟計劃有無反對者時,張勛也承認:“各省督軍己珠槃玉敦,歃血為盟,惟段祺瑞并未與商?!睆垊自趶捅偈『蠛苊鞔_地說:“只有段芝泉是勸我不要干的,惟他可以打我,別人不配。”
張勛復辟失敗后,康有為在《不忍》雜志上公開了一封與徐世昌的通信,稱“仆又從周孝懷問段芝泉主意,亦謂民主日爭,非君主不可,但只可有其形式,不可用其精神,是亦主君主立憲政體矣”??傊还芏戊魅鹫f沒說過“非君主不可”的話,都不能由此就證明段棋瑞支持張勛復辟。孫中山等國民黨人士也強調段祺瑞支持復辟,認為段祺瑞“乃與張勛爭權攘利,而非擁護共和”,為“穩(wěn)健復辟派”等。但這都是一些口號,他們都沒能拿出一個可以證明段祺瑞支持張勛復辟的確鑿證據(jù)。
三、段祺瑞不支持張勛復辟的證據(jù)
在張勛復辟前,段祺瑞就屢次警告張勛不要復辟。第一次是在第四次徐州會議上由曾毓雋提出的,第二次則是段祺瑞親自對張勛說的。張勛進京前在天津謁見段祺瑞,段祺瑞即鄭重表示:“你如復辟,我一定打你”。段祺瑞的堅決態(tài)度使張勛的復辟氣焰有所收斂,“亦嶄然無再進一步之意”。
張勛復辟后,7月1日,年僅12歲的溥儀連下八道“上諭”,封張勛為內閣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黎元洪為一等公,徐世昌為弼德院院長,王士珍為參謀部尚書,馮國璋為兩江總督等,基本上各實力派人物都封了官,唯獨沒有段祺瑞。按照常理,帝制派應該拉攏段祺瑞這個北洋派領袖。段祺瑞沒有被封官,最好的解釋就是段祺瑞反對帝制。
事實上,段祺瑞在張勛復辟的當天就準備討伐張勛,卻苦于京畿周圍無直轄軍隊,無法采取行動。當時張勛在北京的(復辟)兵力為5000人,衛(wèi)戍京師的四個師只要略作抵抗,復辟就不會得逞。但是,衛(wèi)戍部隊將領有的支持復辟,有的尚在觀望。而段祺瑞因長期在中央供職,屬于他的嫡系部隊不多。此時。能聽從他調遣的就更少。所以,他只好一面“連夜派靳云鵬運動山東軍官,反對復辟”,以阻止徐州辮子軍北上增援;“一面派人向倪嗣沖接洽”。又派段芝貴去找直隸省長朱家寶和天津警察廳長楊以德,但朱、楊“置之不理”。段祺瑞甚至打算親赴南京與馮國璋商量合作,但有人提醒道:“馮是個野心很大的人,此時還沒有表明對復辟問題的態(tài)度。如果馮是附和復辟的,此去就將成為他的政治俘虜?!边@樣一來,段祺瑞就陷入了困境,后他“用很多金錢收買李長泰的老婆,通過她的關系,那個‘忠實丈夫’才服服帖帖地愿意接受段指揮。段又把馮玉祥找來,叫他復任第十六混成旅旅長,并以更多的權力許給曹錕”。最后總算把李長泰和馮玉祥等拉了過來。
兵貴神速,段祺瑞7月2日晚攜梁啟超等乘汽車趕赴馬廠。當時天津的直隸省長朱家寶贊成復辟,且“張勛知此舉(復辟)必為段所反對,為先發(fā)制人計,急電津警察廳派警監(jiān)視之”。但“段甫離寓,而緹騎即到”,段祺瑞躲過一劫。從中可知段祺瑞并未唆使張勛復辟,因為如果是段祺瑞唆使,他就會提前準備好軍隊以便在張勛復辟時“討逆”。這樣一來,他就既驅逐了黎元洪,取消了國會,又可重掌政權,而不會陷入臨陣無兵,甚至差點被天津警察所控制的窘境。
四、段祺瑞在張勛復辟中的作用
段祺瑞與張勛復辟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1 因在驅逐黎元洪和取消國會問題上與張勛一致,客觀上助長了張勛的野心
段祺瑞雖然沒有支持復辟的意圖,但其有解散國會、驅逐黎元洪總統(tǒng)的想法,目的是消除阻礙他政策實施的勢力。段祺瑞“下野”回津后,皖系軍人和研究系、交通系政客每日聚在段府,密謀推倒黎元洪,解散國會。6月1日,“獨立各省軍務參謀處”成立,“意在鞏固共和國體,另訂根本大法,設立臨時政府及議會”。很明顯,就算沒有張勛復辟,解散國會和驅逐黎元洪總統(tǒng)也是段祺瑞既定的目標。而黎元洪正是迫于段祺瑞的這種壓力不得不求助于張勛。
張勛在6月8日提出解散國會,想借此取得段祺瑞和北洋督軍們對他行動的支持,這也是他復辟的步驟之一。張勛在天津對夏壽康提出了“調停”的6項條件:(一)實行責任內閣;(二)解散國會;(三)解散省議會;(四)改訂憲法;(五)懲辦群??;(六)特赦政治犯。這6項條件無一不投合段棋瑞和督軍們的胃口,而絲毫沒有涉及復辟之事。13日黎元洪解散國會后,先后宣告與中央脫離關系的各省督軍紛紛發(fā)表國會既已解散,取消脫離中央的通電。由支持段棋瑞的各省督軍團代表及其他反國會勢力組成的“天津軍務總參謀處”亦于21日宣告解散,各省所派出的軍隊也次第調回各防區(qū)。分裂問題因張勛得到解決,這對蓄意復辟的張勛來說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鼓勵。
2 在反對張勛復辟的運動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反對張勛復辟的運動中。段祺瑞無論在輿論上還是在行動上,都無疑再次成為恢復中華民國和維護民主共和的領袖人物,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他的旗幟作用上。可以說,無論有無段祺瑞的反對,張勛復辟注定都會失??;但如果沒有段祺瑞的及時振臂一呼,張勛復辟就可能不只維持短短12天。
7月1日,張勛復辟后,北京城內一片烏煙瘴氣,京外朱家寶、倪嗣沖等俯首稱臣,各督軍們袖手旁觀。7月3日上午,段祺瑞在第八師司令部召開軍事會議,決定組織討逆軍,由段祺瑞任總司令,“張勛一手遮天的局面被打破,段祺瑞成為捍衛(wèi)民國、再造共和的一面旗幟”。段祺瑞的討逆通電改變了形勢,“時各省督軍多取觀望態(tài)度,有衷心確表贊同者,見段電遂翻然一變”。閩督李厚基就是在早晨令各機關懸掛龍旗,并到處張貼復辟上諭。而接到段祺瑞的討逆電后,“乃急行撤卸,通電反對”。就是討逆軍的主力曹錕,也是“事前與張勛本有默契,至是乃對段電首先響應,并即日出師討逆”。在討逆軍節(jié)節(jié)勝利時,魯督張懷芝還是抱觀望態(tài)度,所以即使已經(jīng)草擬了討張勛電文,卻不發(fā)出,他對曾毓雋說:“芝泉真奇怪,何妨觀望一下。”可以想象,如果當時都像張懷芝那樣,“大家都若觀望,國家將不可為矣?!边B后來的大總統(tǒng)也“早已人都謝恩,匍匐丹墀之下矣”?!榜R廠出兵倘遲三日,則大江以北,稱臣者從風而靡矣。次者亦觀望中立耳。南省萬里遠討越境假道,所至沖突,其必四海鼎沸,勞外人之戡定明也?!彪m叛逆之舉,終難成功,恐亦非短時間所能解決”。
但由于段祺瑞堅決反對復辟,使其成為一面反帝大旗,并促使倪嗣沖從身穿清代朝服到對定武軍繳械收編,第十二師師長陳光遠從服從張勛到率部加入討逆軍……形勢急轉直下,對張勛及復辟派日益不利,最終使其復辟美夢徹底破滅。只存在了十二天就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