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文,隋 博,魏 俊,陳 凱,湯二偉(軍事交通學院,天津300161)
海岸裝卸是我軍岸海銜接裝卸的重要組成部分,特指在對岸無法利用現(xiàn)有港口設施的情況下,開辟岸灘裝卸點,完成軍運船舶的無碼頭裝備、物資卸載和人員換乘的過程。
圍繞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zhàn)爭和部隊隨行非戰(zhàn)爭軍事行動的物資裝備保障需要,探索適合我軍的集裝箱海岸裝卸裝備,對進一步提高后勤綜合保障能力有著巨大的軍事和經(jīng)濟效益。
集裝化物資運輸安全高效,方便快速,便于多式聯(lián)運,增強了戰(zhàn)時物資運輸?shù)臋C動性和裝卸效率,提高了戰(zhàn)時大量物資的快速補給能力,是軍事運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從現(xiàn)有情況來看,我軍海岸裝卸裝備的發(fā)展還主要集中在重裝備卸載和輸送上,雖然集裝箱也可利用現(xiàn)有裝備進行裝卸作業(yè),但是由于裝卸裝備主要針對重裝備,對集裝箱的裝卸效率較低,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制約大,而且很多環(huán)節(jié)不適用。因此,要求裝卸裝備建設必須充分考慮集裝箱運輸特點,進一步合理構建裝卸裝備體系,發(fā)揮裝備體系整體效能。
海岸裝卸的地域范圍為海上約10米等深線到岸邊的海域、岸灘以及岸灘附近開設的裝卸集結區(qū),保障內(nèi)容包括船舶裝卸、消波減浪、岸灘通行和岸灘集結等四個部分。其總體流程圖為:
圖1 海岸裝卸保障總體流程圖
利用登陸艦艇、運輸船等艦船可在灘頭條件適宜的情況下,直接抵灘裝卸。各種輪式、履帶式裝備采用滾裝、滾卸;集裝箱、件雜貨等物資的裝卸需借助特種野戰(zhàn)裝卸機械。
對于無法直接抵達岸邊的運輸船舶,需要實施離岸過駁裝卸。首先利用海上滾裝過駁平臺、海上輸送過駁系統(tǒng)完成海上運輸船舶過駁;然后各種裝備以滾裝方式,由過駁平臺倒載到倒運船上,物資則由運輸船直接吊裝到倒運船,或由轉運車輛接運倒載;最后通過小型倒運船將裝備、物資和人員倒運上岸。
對于5 000噸級以下的中小型艦船,在海灘坡度和風浪條件適宜的海岸,可直接靠泊臨時架設的活動碼頭實施裝卸,其作業(yè)環(huán)節(jié)相對較少,裝卸效率比較高。
為保證各類裝備和裝卸裝備通行,卸載時需使用沙灘路面、灘涂路面器材等,輔助通過涉水段和沙灘地段。
登陸艦艇、運輸船等艦船,作為集裝箱裝卸的重要運載工具,它們的適用范圍只能是近海領域,因此無法實現(xiàn)遠洋的直接抵灘裝卸。不僅如此,在遠洋的陌生海岸,我軍可利用到的倒運船只數(shù)量有限,也會嚴重影響到離岸過駁裝卸效率[1]。
由于海洋自然環(huán)境惡劣,海況對艦船裝卸作業(yè)有非常大的影響。美軍認為:在其關鍵戰(zhàn)區(qū),3級海況出現(xiàn)的時間超過50%。因此,美軍通過大量改造裝備以適應海況對裝備的影響。我軍目前的海岸裝卸裝備的抗風浪能力還比較低,現(xiàn)有裝備只能在有效波高約1米的海況下作業(yè),尚缺乏在更高海況條件下實施海上作業(yè)的有效保障手段。
實施海岸裝卸,大多是出于戰(zhàn)爭的突然性或保障的隱蔽性要求,軍事因素考慮較多,因此裝卸載作業(yè)環(huán)境大多比較原始和簡陋,即使我軍能順利完成岸灘卸載,仍面臨著鐵路、公路、機場等基礎設施匱乏的嚴峻現(xiàn)實,影響我軍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遠洋陌生海岸對裝卸產(chǎn)生較多的影響,因此集裝箱裝卸裝備建設必須考慮多方面因素,提高裝備的整體保障水平。
美軍的集裝箱運輸,大量的是保障海外作戰(zhàn)部隊的需要。因此,海運到達后的卸運及陸上野戰(zhàn)卸運是運輸?shù)谋∪醐h(huán)節(jié)。所以,美軍多次進行了集裝箱灘頭及野戰(zhàn)條件下的卸運試驗,試用了多種方法和設備[2]。
鑒于原有裝卸運輸設備基本不適用于集裝箱運輸,美軍根據(jù)野戰(zhàn)中集裝箱裝卸運輸要求,研制了配套于民用集裝箱的裝卸設備,制訂了各類勤務部隊的裝備方案。因為浮式起重機自身的航速每小時僅在5海里左右,所以美軍計劃用船運送浮式起重機,80年代初,美國商船隊僅有3條時速20海里的駁船能運輸這種起重機。從1985年起,美軍用了4年時間,將12條集裝箱船改裝成起重船,1989年正式投入使用。
美海軍裝備的C-9型集裝箱船快速裝卸履帶式起重機,可以不使用岸上起重設備和起重船即可裝卸。卸載時,將使用登陸艇、駁船、自行的或拖拽的浮動作業(yè)平臺將集裝箱送上岸。美軍已裝備了LACV-30型駁船,其載重量為30噸,最大時速40海里。
輔助起重船,不僅可以吊運本船或臨近船只的集裝箱或其它物資,而且還可以把它們放在駁運船上。集裝箱滾裝平臺,可連同16.5噸載貨一起裝載在國際標準干貨集裝箱內(nèi),通過空運或海運運到戰(zhàn)區(qū)。
圖2 集裝箱海岸裝卸保障總體流程構想
根據(jù)集裝箱海岸裝卸裝備的功能和使用特點,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離岸過駁裝備、近岸倒運裝備、連岸裝卸裝備、灘涂路面裝備等。
用于對無法直接抵岸卸載的運輸船實施離岸過駁作業(yè)。輔助起重船可以由帶大型吊機的運輸船改裝而成,配備有多臺船用克令吊機,主要用途是:從本船或靠泊的集裝箱船上,將集裝箱吊運到轉運平臺,或直接吊運到棧橋渡船上。作業(yè)時,輔助起重船拋錨定位,一舷與集裝箱船系泊,另一舷與轉運平臺或棧橋渡船系泊,組成三浮體或四浮體卸載系統(tǒng)。
主要任務是將裝備、物資和人員由海上過駁轉運上岸。棧橋渡船,是一種由浮箱拼裝成的組合式運輸平臺,自身具有機動能力或依靠絞灘拖船拖帶航行,作為一種剛性浮箱單元鉸接形成的大型結構,可根據(jù)需要變化布置形式,以增加單元數(shù)量,提高裝載能力,這種裝備自身即是一種相互鉸接的多浮體系統(tǒng)。
主要是在平緩海岸卸載小型駁運裝備的浮箱拼裝式棧橋碼頭。浮式棧橋碼頭,是一種浮箱拼裝的結構,一般使用在平緩的淺水區(qū)域,用于跨越拍岸浪區(qū),卸載棧橋渡船、登陸艇等小型的駁運船。這種裝備的整體生存能力為4級海況,且可以比較方便地分解,遭遇大風浪時,能夠解體抵抗風浪,因此,機動性比較好,生存能力強。浮式棧橋碼頭通常需要與海上卸載裝備、近岸駁運裝備共同使用,組成一個包括多個作業(yè)系統(tǒng)的大型作業(yè)系統(tǒng)。
主要解決各種裝備和搬運車輛、裝卸機械在海岸沙灘和排水式倒運船登陸涉水段的通行問題,包括沙灘通行和潮間帶通行兩個作業(yè)環(huán)節(jié)。沙灘通行重點需解決在松軟沙灘上的車輛通行問題,所使用的路面裝備應可快速展開,保證重裝備順利通過,其使用范圍為海岸沙灘地帶,從高潮水際線開始,連通進出岸灘的公路和岸灘集結場。潮間帶通行重點解決各種車輛在登陸涉水段和潮間帶的通行問題。所使用通道裝備應適應在水下使用的需要,可克服淤泥、流沙等的影響,保證重裝備順利涉水通過,其使用范圍為高潮、低潮水際線之間。
主要用于集裝箱在裝載前、卸載后的集結,便于有計劃地實施海上裝載、向內(nèi)陸機動或轉運。在環(huán)境條件適宜時,海岸卸載時的岸灘集結區(qū)可兼做野戰(zhàn)貨場,實施物資的分發(fā),以進一步向內(nèi)陸戰(zhàn)場直接轉運。需使用野戰(zhàn)叉車、野戰(zhàn)起重機、野戰(zhàn)正面吊等裝備。
由于軍隊自身的運輸能力有限,特別在戰(zhàn)時,大量的集裝箱運輸主要的還是依靠國家運力。因此,裝卸裝備的發(fā)展,受到國家運力等多方面的限制。本文研究給出了裝卸裝備的功能和使用環(huán)境,為集裝箱裝卸裝備建設提供了參考。
[1]Christopher J.Pehrson.Bare Beach Logistics Over-the-Shore:An Outdated Concept?[D].Ohio:Air Forc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0.
[2]肖麗娜.軍用集裝箱裝卸運載系統(tǒng)[J].集裝箱化,2000(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