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麗峰,葛雪燕
慢傳輸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屬于功能性便秘的一種,與腸壁肌間神經(jīng)叢的變化、神經(jīng)節(jié)細胞的減少、缺如或神經(jīng)變性萎縮等損害密切相關[1],也有報道和內(nèi)分泌失調有關系[2]。其主要表現(xiàn)為排便次數(shù)明顯減少,無便意。腹腔鏡保留回盲瓣結腸次全切除術是近年來廣泛應用于臨床的一項新技術,它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效果好等優(yōu)點[3]。2007-09~2009-09筆者所在醫(yī)院采用腹腔鏡保留回盲瓣結腸次全切除術治療STC 60例,實施有效護理后,患者均恢復良好,無并發(fā)癥出現(xiàn)?,F(xiàn)將STC患者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60例。男9例,女51例;年齡28~76歲。病程5~40年。
1.2 臨床表現(xiàn) 60例患者均表現(xiàn)為無便意,大便次數(shù)明顯減少,平均1~1.5次/周;且每次排便時間延長,大便量少、干結。均有長期服用刺激性瀉劑史,并且用藥種類不斷增多、劑量不斷加大。45例占75.0%有排便不盡感,排便費力或排便量少,伴肛門直腸下墜感。38例占63.0%有腹脹、腹痛及食欲不振。24例占40.0%有長期灌腸輔助排便史。60例患者術前均經(jīng)乙狀結腸鏡及造影檢查排除出口梗阻及器質性病變。
1.3 手術方法 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臍下緣作觀察孔置入腹腔鏡,左上腹、左下腹、右上腹、右中腹4個操作孔,置入直徑1 cm的套管,用超聲刀沿結腸邊緣游離結腸系膜和大網(wǎng)膜,右下腹切口5~6 cm拉出結腸在腹腔外切除部分結腸后,吻合器行升結腸和直腸端端吻合,縫合封閉結腸系膜裂孔,左上腹及盆腔內(nèi)置引流管各1根,縫合切口。
1.4 結果 手術時間為(120.0±30)min,術后禁食3~5 d,平均4 d。術后住院12~21 d,平均15 d。術后無嚴重并發(fā)癥,無病死。8例患者術后3個月后出現(xiàn)粘連性腸梗阻,經(jīng)胃腸減壓、禁食、抗炎、補液及輔用中藥后緩解。術后1個月排便3~6次/d,平均4次/d;3個月2~4次/d,糊狀不成形,6個月時排便1~2次/d,糊狀,基本成形;1年后排便1~2次/d,成形軟便,2年后,排便1~2次/d,固體狀大便。隨訪所有患者,控制排便能力良好,無大便失禁發(fā)生,生活質量評定非常滿意40例(66.7%),滿意12例(20.0%),基本滿意8例(13.3%)。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STC患者都伴有抑郁、恐懼、多疑等表現(xiàn),嚴重者可影響術后效果,因此住院期間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尤其重要。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采用有效的溝通技術,術前仔細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耐心疏導,針對不同患者(指文化程度、個人修養(yǎng)、家庭和社會角色等)的心理特點,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對手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癥狀,如疼痛、腹痛、腹脹、發(fā)熱等,做好說服解釋工作,穩(wěn)定患者情緒,解除思想顧慮,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積極配合。向患者講解該術式的優(yōu)點和良好的療效,結合成功的手術病例進行健康教育,使之建立信心。2.1.2 腸道準備 腸道準備充分與否,直接影響到手術的效果及術后的感染。指導患者術前3 d口服腸道不吸收的抗生素,如注射用硫酸鏈霉素0.5 g口服3次/d、大黃蘇打片0.9 g口服3次/d、甲硝唑片0.4 g口服3次/d、維生素k 3片8 mg口服3次/d;術前2 d進流質飲食;術前天上午10:30~11:00給予20%甘露醇250 ml+2 000 ml溫開水,于40 min內(nèi)服完;術前晚及術晨清潔灌腸,灌腸時隨時觀察和詢問患者的面部表情和腹部情況,出現(xiàn)異常應停止灌腸并及時采取對癥處理。
2.2 術后護理
2.2.1 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生命體癥的變化,給予心電監(jiān)護,持續(xù)低流量吸氧,測BP、P、R 1次/2 h,固定好中心靜脈通道,確保液體按時、準確輸入,維持患者水電解質平衡?;颊叱霈F(xiàn)血壓下降、心率增快等,提示有出血的可能,及時報告醫(yī)師行抗休克處理。術后一般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嚴防誤吸窒息。術后6 h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病情允許可改半臥位,抬高床頭30~40°為宜。由于腹腔鏡手術創(chuàng)傷小,疼痛少,患者術后第2天即可下床活動。
2.2.2 管道護理 術后保持胃管、尿管、腹腔引流管的通暢,準確及時地記錄各引流管的顏色、性質、量的變化,如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醫(yī)師處理。尤其注意胃管不能脫落,囑患者盡量早期下床活動,能促進胃腸蠕動,肛門排氣后可拔除胃管;一般術后3 d可以夾閉尿管,訓練膀胱肌的排尿功能;術后15~30 min及時擠壓腹腔引流管,使腹腔積液順利流出,以防止感染。
2.2.3 預防肺部感染 術后督促患者翻身,并給予超聲霧化吸入,肺部深部排痰霧化,做好口腔護理,以預防肺部感染及并發(fā)癥出現(xiàn)。
2.2.4 用藥護理 嚴格執(zhí)行醫(yī)囑和查對制度,合理安排用藥,注意配伍禁忌,并觀察患者用藥期間有無不良反應。
2.2.5 皮膚護理 術后早期,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瀉發(fā)生,5~10次/d不等,指導患者便后用溫水輕輕擦洗肛周后用軟紙擦干。保持肛周清潔干燥,如肛周皮膚出現(xiàn)濕疹或皮膚破潰,給予氧化鋅糊加紅霉素軟膏涂擦,并用TDP燈理療2~3次/d,同時按醫(yī)囑給予止瀉藥 (鹽酸小檗堿片0.3 g,3次/d),并嚴密觀察其療效及時給予調整用藥劑量。
2.2.6 飲食指導 胃管拔除后可少量進水及流食,但要避免牛奶、豆制品及過甜食物,以免引起腹脹不適;若無不良反應改為半流食,3 d后進少渣飲食如面片、米粥等,要少量多餐,吃一些易消化的食品,逐漸過度到普食。為防腹瀉,術后早期避免進食增加腸蠕動的食物,如香蕉、蜂蜜等。少吃牛肉湯、羊肉湯、韭菜餃子,以免引起腸梗阻;禁忌辛辣食物。
2.2.7 術后隨訪 60例患者術后恢復良好,隨訪內(nèi)容為每天排便次數(shù)、性質、有無便失禁、飲食狀況、并發(fā)癥、生活質量以及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恢復期患者給予飲食指導,對患者反饋的問題及時提供解決方法,以增強患者的信心,減少其心理壓力。
腹腔鏡保留回盲瓣結腸次全切除術治療STC是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不僅減少了手術創(chuàng)傷與應激,而且術后疼痛明顯減輕,早期的下床活動降低了腸粘連的發(fā)生,提高了生活質量。對于出院患者應指導患者適當加強體能鍛煉,增強體質,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和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積極的檢查、確診、手術治療及護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楊關根,沈 忠,黃常新,等.次全結腸切除治療慢性傳輸性便秘3例.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4,7(6):473.
[2]童衛(wèi)東,劉寶華,張圣本,等.頑固性慢性傳輸性便秘的外科治療及病因探討.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2,5(4):266-268.
[3]徐 良,謝明均,鄭 濤,等.腔鏡輔助保留回盲瓣結腸次全切除治療頑固性慢性運輸型便秘.四川醫(yī)學,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