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預設”與 “生成” 已經(jīng)成為廣大教師日益關注的話題。“預設”體現(xiàn)教師的匠心,通過“預設”去促進“生成”,“生成”閃現(xiàn)著智慧的火花,在“生成”中實現(xiàn)“預設”的目標。沒有備課時的全面思考與周密設計,哪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和游刃有余?課堂應該追求預設狀態(tài)下的動態(tài)生成,以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生成離不開預設
我們所說的制訂教學預案(備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教材的預設,就是準確把握教材,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和本人的教學風格,對教材進行適當?shù)母木幓蛑亟M;二是對學生的預設,就是全面了解學生,盡可能多地預測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如果學生出現(xiàn)困難,教師如何引導或者采用怎樣的互助方式來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臨陣不亂。在新課程標準下,我們不但要強調預設,還要改進預設,這樣的預設不是為了限制生成,而是為了使生成更具有方向性、有效性;這樣的預設不是側重于教師的教,而更多的是為學生的學而預設,從生成與建構的實際需要出發(fā),生成指導下的預設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我們教師應“著眼于整體,立足于個體,致力于主體”,真正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更多地為學生的“學”而預設,將我們嶄新的理念預設在教學預案中,在“預設”中體現(xiàn)教師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現(xiàn)師生智慧互動的火花。
二、生成不拘于預設
強調預設,又不迷信預設,不受預設的束縛,才能在課堂上盡情揮灑自己的智慧,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讓我們的學生“像野花一樣自然生長”。學生的差異和教學的開放,使課堂呈現(xiàn)出多變性和復雜性,教學活動的發(fā)展有時和教學預設相吻合,而更多時候則與預設有差異,甚至截然不同。當教學不再按照預設展開,教師將面臨嚴峻的考驗和艱難的抉擇。教師只有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整合乃至放棄教學預設,機智生成新的教學方案,使教學富有靈性,彰顯智慧。
教學過程的生成性對教學預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生成與建構的理念下,只有以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也只有在實施預設時不拘泥于預設,并能智慧地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生成才會更加精彩。
三、生成需要有空間
預設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有所生成,從生成與建構的實際需要出發(fā),我們的課堂教學應該上得“大氣”一點,上得“糙”一點,給學生留有充分思考問題的余地、生成的時間和自主建構的空間。因為人們的思維活動都有其特定的節(jié)奏,有時頓悟、有時冥想,在師生互動的學習活動中,節(jié)奏太快,學生跟不上,生成不充分;節(jié)奏太慢,學生容易游離于主流活動之外,也就談不上生成。因此老師只有通過等待,給學生以時間,這樣他們就不會緊張,心就會靜下來,就能夠專注于問題的思考與活動的操作。當教師的時間掌握與學生的整體思維速度吻合時,學生就會醉心于自己的思維活動中,學習的生成材料才會豐滿充分,才能達到教師的預設要求。
四、生成重在質疑
“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睂W生頭腦中只有存在問題,才會去思考,才會有求知的愿望和要求,才會主動去學習知識,知識的獲取對于他才有意義。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是幼稚的、無價值的,甚至是荒唐的,教師要耐心地傾聽、認真解答,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認識到,即使他們的問題看起來荒誕可笑,或者遠離現(xiàn)實,也值得表達、研討,與人分享。
其實在課堂上有時要故意留點疑問,布陷阱,讓學生發(fā)現(xiàn)矛盾,反而能激發(fā)學生質疑,促使學生生成有效的數(shù)學問題,使學生由質疑而求異,由質疑而生成,在生成中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讓學生帶著富有趣味和價值的疑難問題去學習,可以突破思維定勢和思維惰性的局限,活躍他們的思維,從而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當學生懷著強烈的問題意識進行探究和發(fā)現(xiàn)時,他們可以從具有挑戰(zhàn)性和刺激性的創(chuàng)造中獲得積極愉快的情感體驗,這種體驗有助于強化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激起他們探求新知識的欲望,使他們充分發(fā)揮其主體作用,從而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思維火花。
如果說,傳統(tǒng)課堂把“生成”看成一種意外收獲,那么新課程則把“生成”當成一種追求;如果說傳統(tǒng)課堂把處理好預設外的情況看成一種“教育智慧”,新課程則把“生成”當成彰顯課堂生命活力的常態(tài)要求。盡管生成是“無法預約的美麗”,是無法事先設定或無法預料的,但我們在生成面前并不是無能為力的,坐待其從天而降,那種守株待兔式的期待既顯得過于消極,也不符合新課程的課程實施精神。套用一句大家耳熟能詳?shù)拿浴靶疫\只青睞有準備的大腦”,我們似乎可以這樣說:“‘生成’只青睞有準備的課堂。”把握學生特點,讓精心預設下的動態(tài)生成呈現(xiàn)出更多的精彩。(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qū)竹鎮(zhèn)鎮(zhèn)紅陽小學)
責任編輯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