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體驗”一詞在閱讀教學中的使用頻率越來越普遍,其效能也越來越顯著。
閱讀教學傳統(tǒng)的課堂格局是:我說你記,我講你聽。學生讓教師牽著鼻子走,聽的是教師對文本的講析。實質上,教師所講內容基本是教學參考書上的,即“教參”作者對文本的體驗。在這種被動的接受性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認知僅僅停留在理解與評判的層面,稍好些的,便是記憶積累與模仿遷移。
講體驗,不妨對其本質意義先作如此描述:體驗既是一種閱讀方法,又是一種心理情感交流變化過程,它在視覺感知文字符號后,在主動性的驅使下,融合已有的積累,對文本所呈現(xiàn)的形式與內容進行思考與探究,伴隨聯(lián)想與想象,從而在口味中受感化、獲教益。由此可見,閱讀教學重視體驗的主要優(yōu)勢在于:閱讀主體的主動性,閱讀過程的探究性,閱讀結果豐富性,閱讀素養(yǎng)的多元性。
講體驗,就要在“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放手讓學生在體驗中完成體驗。首先要明確:既然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理應在閱讀教學中自始至終擔當“主角”進行體驗。同時,他們在自己動手翻書的識文斷義中,完成一系列的分析、歸納、理解、融合,通過久而久之的閱讀體驗,便可進入“自能讀書”的“理想境界”。還有,學習過程是實踐性極強的“內化”過程,讓學生直接同文本對話,同作者對話,在體驗中實施熏陶感染與情感交流,進而把閱讀教學中的學科教育真正落到實處。由此可見,閱讀教學重視體驗,是重要而必要的,不可等閑視之。
講體驗,就要指導學生在整體感知文本大意的基礎上,努力在體驗中演繹體驗。諸如人物描寫、場面描寫、景物描寫、細節(jié)描寫的內容,都可以組織學生在人腦熒屏上“復映”文本“畫面”,這叫體驗形象。還有文本中蘊涵的報國情、骨肉情、師生情、鄰里情……以及作者的情感傾向,也都可以讓學生悉心體會、體味,這叫體驗情感。至于膾炙人口的文筆精華,有些是謀篇布局的“文脈”,有些是遣詞造句的“文眼”,都有反復吟詠,比較鑒賞的必要,這叫體驗精妙。誠如是,不僅學生能在體驗中獲得長進,更能在演繹中日益愛體驗、會體驗、善體驗。
講體驗,還須卓有成效地引導學生在體驗中不斷親近體驗。既然體驗在閱讀教學中舉足輕重,組織所有學生滿腔熱情地投入體驗就有講究。首先是體驗探究,由于體驗是充滿情感變化的思維探究活動,因而對探究過程中的體驗就應精心設計,使之引人入勝。其次是體驗合作?,F(xiàn)代學習方式看重合作學習,對于體驗項目合作攻關,又將體驗所得多極交流,無疑會使體驗性閱讀愈發(fā)絢麗多彩。還有體驗成功,“100個讀者心中會有100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的任何一項體驗收獲,都是閱讀素養(yǎng)潛滋暗長的“生長點”,需要精心呵護。所有這些,執(zhí)教者都應予以極大關注。
總之,閱讀教學中的體驗重過程、重方法、重思維、重情感,能在學生內心深處引發(fā)變化。因此,注重體驗既是閱讀技能的訓練,也是閱讀方法的操練,又是整體心智水平的演練,更是閱讀與做人綜合素質的鍛煉。(作者單位陜西省大荔縣實驗初中)責任編輯丁洪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