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學校每個班級,都有少數(shù)后進的學生。這類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不會學習,思維能力差,通常被稱作“學困生”。而“學因生”的學習成績往往直接影響整體水平的提高。那么在教學中如何轉(zhuǎn)化“學困生”呢?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從四個方面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只有對學習內(nèi)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激起學生的強烈欲望,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在教學活動中,精心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可使學生由境入情,情境交融,學習欲望達到旺盛狀態(tài),引發(fā)學生自覺學習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應重趣味性、直觀性教學,讓學生參與其中,寓教于樂,讓他們?nèi)巳硕极@得成功的喜悅,同時為“學困生”鋪設平臺,引導探索,讓他們享受攀登的快樂。
其次要不斷鼓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學困生”往往缺乏刻苦鉆研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意志,更缺乏學習的信心,認定“努力也學不會”。因此,在教學中應結合所學內(nèi)容向?qū)W生進行理想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樹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思想,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在課堂上,對他們所取得的成功和成績,要及時予以表揚和肯定,逐步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樹立起學習信心。
三是要關愛學生,融洽師生關系?!皩W困生”渴望老師的關愛和理解。對“學困生”進行空洞的說教和批評,會使他們離教師越來越遠,過多的指責和埋怨,更會適得其反。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人格、情感、隱私,要多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對“學困生”關心、愛護,并以積極樂觀的激情去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去教育感化學生,做到以情動人,從而使他們親其師,信其道,產(chǎn)生親近、信賴老師的良好效果。在課外,老師要與他們多談心,走近他們的心靈,從感情上親近他們,從學習上幫助他們,從生活中關心他們,從興趣上引導他們,滿足他們的自尊,創(chuàng)造一個“學困生”與大家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寬容、心意相通、融洽相處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興趣逐漸提高,學習效果得到明顯改善。
四是要對“學困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自覺主動學習,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是轉(zhuǎn)化“學困生”的關鍵。后進生一般不愿意自己動腦筋,只等著老師來“喂”。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我們積極改變教學方法,開展“五步教學法”:即預習自學—指導探究—歸納總結—強化訓練—矯正反饋。讓學生學會帶著問題預習自學,學會如何在老師的指導下探究學習,如何對新知識和新技能進行歸納小結,通過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題目訓練,讓學生知道哪里出現(xiàn)了錯誤,為什么會錯,學會反饋糾正,只有當學生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才能使他們思維更活躍、更深入,進而促使他們智力發(fā)展,完成由“學困生”到合格生,進而到優(yōu)等生的轉(zhuǎn)變。(作者單位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qū)河西鎮(zhèn)福和小學)
責任編輯楊博